搬運:《2022世界杯技战术总结:效率至上,务实为王》

avatar
关注

《2022世界杯技战术总结:效率至上,务实为王》懂球号作者: 16号 2022-12-27 19:00

https://www.dongqiudi.com/articles/3190990.html

在温格出任国际足联世界足球发展总监后,在本届世界杯上官方的数据统计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在控球时、无球时更加细致的分类,更大程度的利用数据去将比赛进行还原,在每场比赛的赛后详细报告中,将球员体能、控球、防守、接应、逼抢、整体阵型等等等等方面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统计,本文的数据统计均来自于国际足联官方的赛后报告。

温格引领了世界杯比赛技术统计的升级

战术多元化

传控、防反逐渐过渡成为战术选择之一,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球队打法。强队占据更多控球时间,弱队摆大巴深度防守这种曾经比较常见的比赛态势在本届世界杯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多的强队开始有目的性的回收阵型,选择更加务实的打法,弱队也会利用控球,在阵地进攻中寻找破门的机会,纵观整届杯赛,务实和效率成为了球队走得更远的关键因素。

效率至上,务实为王

最终能踢满7场比赛的4支队伍,也就是世界杯四强阿根廷、法国、克罗地亚、摩洛哥在本届比赛中将务实和效率展现到了极致,在世界杯控球率和传球成功率的榜单中,4支队伍均没有进入前五,控球率前五的分别是西班牙、英格兰、葡萄牙、丹麦、德国,传球成功率最高的5支队伍分别是西班牙、巴西、英格兰、德国、比利时。冠亚军的平均控球率分别排在第6和第13,克罗地亚排在第11位,摩洛哥第28位,倒数第4,但是最终他们在世界杯的排名是顺数第5。通过分析4强的所有进球特点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这4支队伍对效率的重视。

阿根廷进球分析统计

本届赛事阿根廷一共打进了15粒进球,其中有4粒点球,除点球外的进球中传球数在6脚以内的进球数有9次,高达60%,由守转攻打进了5球,破门前的平均传球数为7.4次,梅西在转换中体现出的超级实力以及阿尔瓦雷斯、麦卡利斯特们的无球跑动是阿根廷进入淘汰赛后的得分利器。(备注:破门前的平均传球数计算了造点之前的传球数)

法国队进球统计

法国队一共打进16粒进球,其中点球2粒,除点球外的进球中传球数在6脚以内的有8次,达到了50%,由守转攻打进了6球,进球前的平均传球数为5.9次。

克罗地亚进球统计

克罗地亚7场比赛只打进了8个进球,进球前平均传球数为5.75次,由守转攻打进了3球,75%的进球前都在6脚及6脚传递之内。

摩洛哥进球统计

摩洛哥7场比赛只打进了6球,进球前平均传球数为4.1次,由守转攻打入1球,83%的进球在6脚及6脚传递以内。

克罗地亚和摩洛哥都缺乏优秀的中锋,但是即使如此,两队依然将效率发挥到了极致,即使是通过阵地进攻打入的进球所需的传球数都不高。

(备注:此数据统计了点球前造点前的传球数)

世界杯四强在进球过程中将效率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在阵地进攻中还是在由守转攻的转换过程中,简练、高效的传递是他们普遍更为追求的进攻方式。

除了极高的进攻效率外,阿根廷和法国的打法更加务实

法国队延续了上届世界杯务实的风格,但是在本届世界杯决赛他们的对手也是同样务实的阿根廷队,尤其是随着淘汰赛的深入,阿根廷的控球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守转攻的比例越来越高,法国队同样有类似的趋势,而两场半决赛的控球统计尤其体现了阿根廷和法国队的务实战略。一路以防守为主的摩洛哥队随着对手对他们更加的了解,以及关键位置的防守球员伤缺,他们在半决赛被法国先入一球后获得了比赛更多的控球权,法国队务实的战略性交出球权,摩洛哥在对阵葡萄牙的比赛中实际控球率仅为22.9%,而对阵法国他们的控球率达到了55.5%,阿根廷和克罗地亚的比赛中控球率更高的克罗地亚(实际控球率54%)也输掉了比赛。

世界杯四强控球特点统计

传球无目的,则控球无意义

西班牙在本届杯赛中面对日本和摩洛哥体现出来的无效传控遭到了质疑,我们来看一下西班牙的控球和世界杯四强球队有什么样的区别。

有效控球和无效控球

西班牙在对阵日本和摩洛哥的比赛中传球数过千,传球成功率高达93%,但是其中没有防守队员干扰的情况下的控球占比超过5成,这也就意味着至少一半的传球是无效的。反观最终闯入4强的队伍他们的实际控球率平均值偏低,在掌握控球权时无防守队员逼抢的控球占比也更低,更高效的打入进攻三区,更迅速的抓转换中的速度是四强球队更普遍的特点。

场均控球率排名倒数第二的日本和倒数第五的摩洛哥在本届世界杯上奉献了经典战役

森保一的经典战役

森保一和雷格拉吉是本届世界杯给大家带来最多惊喜的两名教练,森保一带领的日本队先后战胜2010年和2014年世界杯的冠军球队更是教科书级的以弱胜强模版,除了利用5换、阵型调整、5前锋搏命式进攻外,森保一将针对性和效率发挥到了极致。面对德国队的两粒进球都并非是反击打进的,尤其是第二粒进球,浅野拓磨破门前球队的传球数为1脚,队友通过后场的定位球一脚长传,浅野拓磨就获得了直接面对诺伊尔的机会。面对西班牙也同样将谋略发挥到了极致,全场日本队的高位逼抢只占到了3%,但是在下半场开场阶段的突然施压就打了西班牙一个措手不及,第二例进球前也仅仅只通过了4次传递。

雷格拉吉的经典战役中场布防成为主流,用防守控制节奏

摩洛哥在本届比赛中的防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的防守并不是一味的收缩禁区,他们很多时候是在中场布防。所有球队的平均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本届杯赛每支球队在中场区域的防线场均高度(防线前后距离)为37.6米,高于四年前世界杯的35.8米,中场的中间地带更紧凑严密。

更多的中场布防成为更普遍的选择

沙特战胜阿根廷的比赛中在中场布防的比例也高达36%,大多数球队也并不执着于高位逼抢,更多的是把高位逼抢当作比赛过程中特定时间的防守手段。以中场布防为主,选择时机前压或回收成为了主流,更多强队也交出控球权,控球率更低的一方获胜的比例在本届杯赛也大大提高,世界杯四强的控球率都不高,阿根廷在进入淘汰赛后的控球率更是越来越低,守转攻打入进球的比例则越来越高,法国队也有同样的趋势,似乎大家都更倾向于让对方控球,自己利用防守来控制比赛的节奏,通过调整整体防守的(高、中、低位)以及逼抢的力度来实现守转攻时进攻的效率。

阿根廷的关键转折

冠军阿根廷在第一场比赛爆出了大冷门,沙特队给了阿根廷当头一棒,除了阿根廷自身轻敌跑动距离比对手少了10km外,沙特队的中场布防是他们能够逆转的关键之一,中场布防先是让阿根廷频频掉入越位陷阱,在中场区域断球后由守转攻仅仅通过一脚球便打到了阿根廷禁区内,随后打进了了扳平比分的关键进球。

中场布防的沙特队

由于首战输球,阿根廷从第二场对阵墨西哥的比赛开始场场都是决战,和墨西哥的比赛阿根廷人不仅端正了态度,跑动距离和对手相差无几,斯卡洛尼也将麦卡利斯特放入了首发阵容,另外两名新人阿尔瓦雷斯和恩佐-费尔南德斯也在替补出场后有不错的发挥第三场对波兰的战术和阵容斯卡洛尼才算真正的调试完毕,阿尔瓦雷斯、麦卡利斯特、恩佐-费尔南德斯均成为首发,3位年轻人的发挥和跑动为球队的最终夺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场比赛中斯卡洛尼的多次阵型切换也针对性的限制了对手的发挥,除了决赛以外的比赛中,斯卡洛尼的换人和阵型调整都是非常及时。

阿根廷vs波兰的比赛中斯卡洛尼多次调整阵型

中锋的角色转变

在此前温格和克林斯曼在对卡塔尔世界杯的技战术表现进行分析时也提到了中锋角色在改变,中锋们在进攻三区的接球次数比四年前下降21%,射门次数减少10%,但施加给对手的防守压力在增加。这表明中锋也要承担防守任务,且在对方禁区前拿球和射门的难度在增加。阿尔瓦雷斯便是世界杯上给对手施加最多压力的前锋。

宝藏男孩阿尔瓦雷斯

身高只有170cm的阿尔瓦雷斯并没有作为一名优秀中锋的身高,但是他把握机会的能力和无球跑动是这支夺冠的阿根廷不可或缺的。

从对阵波兰的比赛成为首发以来,他均没有踢满全场,但是在逼抢和高强度跑的贡献上却名列前茅。对阵波兰他出场79分钟,却完成了全队最多的22次逼抢(包括直接和间接逼抢),全队第二的高强度跑945.3m(超过20km/h的跑动距离),冲刺55次全队第二;对阵澳大利亚出场72分钟,50次冲刺全队第三,高强度跑1047.7m全队第二,37次逼抢全队第二;对阵荷兰出场82分钟,51次逼抢全队第一,67次冲刺全队第二,1124.6m高强度跑全队第二;对阵克罗地亚完成38次逼抢全队第二,66次冲刺全队第一,1351m高强度跑全队第一;

世界杯决赛阿尔瓦雷斯体能数据

决赛对阵法国出场103分钟,48次逼抢全场第一,75次冲刺全队第一,1487.9m高强度跑全场第一,最高速度33.6km/h全场第一。踢满全场且大多数时间也踢的中锋位置的姆巴佩对应的数据分别是43次逼抢,1122.4m高强度跑,65次冲刺,最高速度33.3km/h。

阿尔瓦雷斯的不懈奔跑也收到了他应有的回报,他一共打进了4粒进球,其中对阵澳大利亚打进的第二粒进球来自他和德保罗的前场逼抢,阿根廷对阵克罗地亚他自己完成的第一粒进球也开始于他自己的逼抢,决赛阿根廷打进的第二粒进球同样来自于他的逼抢创造的守转攻机会。态度决定一切,阿尔瓦雷斯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5换改变格局,教练拥有更多后手调整的空间

5次换人,加上进入加时赛后的第6换,教练如果把换人名额都用满的话,除去门将场上的其余10名队员能换下去超过一半,法国队更是在决赛中因为触发了脑震荡换人做出了7次换人,更多的换人机会也就为本届杯赛上出现更多冷门带来了机遇,日本和摩洛哥利用5换分别针对性的加强进攻和加强防守为大家献上了诸多经典战役。德尚果断的从上半场开始换人将法国队的板凳深度发挥到了极致,斯卡洛尼则没有如对阵荷兰以及克罗地亚时的及时调整,险些被法国队完成了逆转。

除了技战术方面以外,5换给球队带来最多的是体能方面的补充,相对较弱的球队可以通过5换针对性的加强进攻或防守,以克罗地亚vs巴西的比赛为例,除了克罗地亚门将利瓦科维奇的超神发挥外,格子军团比对手全场多跑了4.6km也是他们能将比赛拖入加时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对称阵型成为常备选择之一

选择使用不对称的阵型在俱乐部赛事早已是经常出现的场景,本届世界杯也更为普遍,更多教练在比赛中为做这样的战术选择,不对阵阵型主要是球队想在防守时使用4后卫站位,进攻时则让进攻能力更强的边后卫上前助攻,同时让同侧更擅长在两线间接球的核心球员更靠近球场中路,与之相反在另外一侧边后卫则减少向前助攻的幅度,由喜欢拉边的边锋利用场地的宽度,这样一来在组建进攻阶段就是三后卫的站位,可以减少后腰回拖的幅度,往往教练员在选择使用不对称阵型时往往是将一名中后卫安排在边后卫的位置上。

世界杯上部分不对称阵型案例

传控没有过时,但是要兼顾效率和速度

温格在谈到止步16强的西班牙队时表示,并不是说传控过时了,而是要兼顾效率和速度。西班牙在对阵日本和摩洛哥的两场比赛中控球都超过7成,传球成功率超过90%,但是其中“无效控球”超过了50%,在国际足联的赛后比赛报告中将此类传控归纳到了“无防守的控球时间”中,在此项数据上赛事的最后冠亚军阿根廷和法国7场平均数据分别是34.3%和36.7%。最终的四强都很好的体现了效率和速度,这种效率和速度不光是在传控阶段,转换阶段同样如此。

阿根廷vs克罗地亚打进的三个进球很好的体现了效率和速度

数据无法体现的心理战

数据能将场上的大多数技战术和跑动的内容可视化,但是却无法分析球员在临场发挥时的心理变化,阿根廷众多的现场观众在心理层面给球员带来的提升是无法用数据去衡量的,除了现场观众这个点以外,本届世界杯超长的补时时间也让球员的心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荷兰队补时第10分钟打进的进球便是最好的例子。

阿根廷队能成为最终的冠军,心理因素也至关重要,无论是场下的斯卡洛尼还是场上的梅西在面对困难时刻的沉着帮助全队扛住了压力走到了最后,淘汰赛阶段澳大利亚、荷兰、法国都有在比赛补时阶段改变比赛结果的机会,阿根廷人坚强的顶住了压力,这种心理素质几乎在场上所有的球员都得到了体现,大马丁除了点球大战稳定的发挥外他最高光的时刻便是在比赛最后阶段的冷静扑救,劳塔罗-马丁内斯在屡失良机的情况下罚进对阵荷兰的关键点球,在决赛加时赛的射门为梅西的补时创造了机会,经历了伤病的迪马利亚决赛上演天使降临,没有获得多少机会的迪巴拉在加时赛做出了关键解围,送点的蒙铁尔最后罚进了制胜点球等等等。

相较于俱乐部的比赛而言,世界杯的比赛容错率更低,所以大多数教练都更加谨慎,战术选择也更加务实,本届世界杯最终的结果也体现了越务实的球队走得越远。世界杯的技战术特点只是杯赛上国家队在战术选择和应用上的集中体现,技战术的潮流和趋势还得看在英超、西甲、欧冠等顶级俱乐部赛事,不光是因为豪门球队拥有更多明星球员,顶级教练在俱乐部拥有更多的训练时间来磨合阵容、调试战术细节,这些方面是国家队的比赛所无法做到的。

阅读 1606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一步之遥的探戈

· 陕西
瓦哈哈_哈哈發錯了。本無意發布在話題區。請自動忽視。收起

顶你,看到这个图就和脑中有画面了一样,就像现在外面说这是假的,我就想笑,这么伟大的边路过人助攻,现在一字不提了,在他们眼里就那几个点球了

GIF
亮了(133)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疾风EX

· 上海

好帖顶

亮了(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