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5赛季足球规则更新预览【脑震荡换人、点球提前进线等】
注明出处即可转载。由于是个人翻译,可能会有不准确的部分,仅供参考,本人不承担任何后果。
详细改动文档要到6月份左右才会出来,预览内容可能并不完整。
1. 脑震荡换人制度正式加入赛事选项,赛会(足协)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启用,以及使用哪套方案(方案A或是方案B)。
2. 每个球队必须有一个戴着明显袖标的场上队长。
3. 护腿板的尺寸和合适度作为球员装备的一部分,由球员自行负责。
我猜意思是说赛前裁判不再检查了。
4. 非故意的手球,以及对应的点球判罚,视同犯规foul处理,不再是offence。
这点我也不是太明白有啥区别。
5. 执行点球时,球的一部分或是垂直投影,必须接触点球点的中心位置。
其它球员提前进入禁区的,只有在对点球过程产生明显影响的,才会进行判罚(判定无效或重罚等)。
加入测试流程(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更新到规则书)的规则:
1. 在非国际赛事,非顶级比赛(3级或以下)进行如下测试:
1)发生特定情形时,只有场上队长可以去找裁判沟通;
2)在需要球员冷静时,裁判会引导双方球员回到各自的技术区(大禁区);
3)守门员持球时长上限从6秒增加到8秒,超时则会把球权交给对方;
2. 临时驱逐规则体系在非成年赛事和草根比赛中通过,在完成评估后才会考虑扩展使用范围。
3. 决定把FIFA赛事中试行的“主裁判需要在VAR检查或视频复查后,公开宣布判罚结果和原因”,扩展到其它赛事。赛事方需要提前从IFAB获得审批后,遵循FIFA对应的技术指导后方可使用。
目标
1. 防止球员在比赛中继续遭受脑震荡。一场比赛中多次脑震荡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2. 释放一个强烈信号:如果不确定,让他们离场。从而最大化保证球员利益;
3. 允许球员被换下,以避免球员受到脑震荡导致的战术不利或人数劣势;
4. 减轻医疗人员要迅速做出决定的压力;
5. 便于在低级别比赛中应用。这些比赛通常缺少队医或其它有资质的医疗人员。
可用情形
1)发生脑震荡或疑似脑震荡时立即使用;
2)发生脑震荡或疑似脑震荡时,经医疗人员评估后使用;
3)发生脑震荡或疑似脑震荡,经医疗人员评估后球员返回比赛,之后的任何时间。
裁判团队全程不会参与使用脑震荡换人名额的决策过程,也不介入伤情评估。
方案A
双方各自有一个脑震荡换人名额。这个名额与常规换人名额相互独立。
1)被换下的球员不能再返回比赛,包括点球大战;
2)如果使用脑震荡换人名额时,同时进行了常规换人,那么会使用一次常规换人机会;
3)如果常规换人机会或换人名额已经用完,不可以使用脑震荡换人名额进行常规换人。
方案B
双方各自最多有两个脑震荡换人名额。这个名额与普通换人名额相互独立。
1)一方使用一次脑震荡换人名额时,会同时给对手一次额外换人机会和一个额外换人名额;
2)如果使用脑震荡换人时,同时进行了常规换人,那么会使用一次常规换人机会;
3)使用额外换人名额时,可以换上之前被换下的球员;
4)如果常规换人机会或换人名额已经用完,不可以使用脑震荡换人名额进行常规换人。
黑蜘蛛雅辛
· 重庆3. 护腿板的尺寸和合适度作为球员装备的一部分,由球员自行负责。我猜意思是说赛前裁判不再检查了。————————————————————————不是说不检查了,大概是给格拉利什那种超迷你护腿板开绿灯了,明确只要有就行,具体尺寸你爱怎么作死我不管
黑蜘蛛雅辛
· 重庆offence这个翻译在中文版本里面体现不出来,因为中文版本里面的foul和offence都翻译成了犯规。实际上offence更接近我们俗称的违例,比如offside offence,中文版里面叫越位犯规。关于手球举个例子:For the purposes of determining handball offences, the upper boundary of the arm is in line with the bottom of the armpit. Not every touch of a player’s hand/arm with the ball is an offence. 原来的文本里面手球是定义成offence的,其实和我们的理解不太一样,大概是因为以前想的是区分有意无意,所以没有统一称作foul,现在明确定义为foul,对于实际操作其实意义不大,也就是在文本上试图严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