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扣/拇外翻的一些个人球鞋体验

avatar
关注

RT 足部健康的话题最近被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作为一个长期扁平足患者和球鞋爱好者,最近在各种康复和锻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自己的理解,和各位分享一下。因个人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有错误烦请指出,给各位提供一点点参考。

最近比较在意这个话题是由于训练时比较多穿着这一双nike2020年推出的慢跑鞋:nike free rn 5.0 2020

早年非常流行这一类free理念的鞋子,这双鞋穿上后尤其令我感到舒适,脚在鞋里很自然地形成了健康的步态,即常说的足底三点支撑:

(图源自知乎:符号健身)

如上图,人的足底是有这三条足弓共同维持稳定的,扁平足最容易看出来的塌陷是内侧纵弓,而实际上出现扁平足问题时,另外两条弓也大概率是无力塌陷的。

free rn 5.0的舒适点正是,非常自然的形成了比较健康的步态,行走中会是如上图这样经由外侧足弓到大拇指球再发力蹬出的形式。并且鞋子的鞋楦也是现在很多人在意的拇外翻友好的:

我在实际穿着中无论是力量训练还是有氧训练穿着它都十分的放心舒适,甚至试过穿他进行篮球训练,不过在对抗性场景中,他的整体强度还是一双普通慢跑鞋,无法胜任。而当穿着他之后穿上篮球鞋,马上就有非常明显的足外翻倾向。篮球鞋为了防侧翻等设计,外侧普遍是加强比较明显的,内外侧的不平衡是引导鞋子内扣的重要原因,也是很多时候提到的力线。

我对比了手上的一些球鞋,结构细节上便是外足弓中段是否能做到比较低的下放,有没有相应的一些形变引导,很容易影响到一双鞋子的内外平衡。

近期让我觉得非常高水平的闪击10的结构细节做的就非常不错:

如图,䨻材料和后跟都有做非常明显的切槽引导,这在按压时非常明显。

AE1也有相似的细节表现:

一直比较好评的zk系列 我选了zk4和zk5:

这些球鞋都是并不会给我非常明显的足弓支撑感觉,或者说支撑比较柔和,但是全场比赛跑完也不会觉得脚底有状况的球鞋。这个细节其实球鞋设计厂商基本都知道,但是如何去处理,内外强度如何,材料的差异会不会导致经过实战后强度的变化,就比较容易出现状况了。(点名一下利刃3)

这里对最近看到一个欧文KA1的开箱视频中,博主还未实战就判断其力线正,没有内扣趋势的论断提出质疑。近段时间“公式鞋”中很多鞋子为了防侧翻的性能而施加了很大的球鞋外侧强度,这种鞋子即便在试穿体验中没有问题,长期中很难保证TPU的物性和泡棉的物性能保持同步衰减。

最后希望有人能替我解答一下,为什么狂潮5pro会是我穿过的足底筋膜最遭罪的一双鞋TAT

阅读 1729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JayVio楼主

· 广东
Hersrich好帖帮顶!不过我个人觉得哈,现在大家都在说一双鞋力线正不正就看鞋子放在平面上歪不歪,我觉得是个错误的判断方法力线正不正应该是一个非常非常主观的判断,因为每个人的腿型就和指纹一样,全世界不可能有两个人完全相同,腿型有差异,发力时的力传导方向必然也有差异,球鞋给予足部的着重支撑点也会有差异所谓的力线正不正,应该是仅针对于个人的,同样一双鞋,一个人穿着觉得挺正的,那说明这双鞋的着重支撑点很匹配这个人自己腿部的力线,另一个人腿型和他不同,腿部足部的力线可能相对会斜一点,那这个人穿这双鞋就会觉得有点内翻或者外翻一双鞋如果十个人里有九个人说穿着它感觉力线不正,那这双鞋的设计就是有问题的一双鞋如果十个人里有五个人觉得力线不正有五个人觉得力线没问题,那这双鞋的支撑点设计其实没啥问题(但这种鞋往往在网上会被冠以“力线偏”的名号,因为觉得穿着歪的那五个人大概率会对外表述这双鞋力线有问题,而穿着觉得没问题的那五个人会觉得正常球鞋本就该这样,也就不会去刻意提这个点,最后呈现出来的状况就是有六个人发表了对这双鞋力线的看法,五个人觉得有问题,一个人说没问题)收起

中肯的 力线是看不出来的 短期力线和长期力线也是有差别的 不过无论是什么情况都建议专鞋专用

亮了(33)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一哥仨老大冠军维金斯只有一个

· 山西

狂潮5pro我穿着也内扣,外侧中段有下放但我感觉前掌外侧还是太硬

亮了(8)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