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听懂苏打绿了吗】那些年苏打绿音乐作品里与古典乐的美丽邂逅Vol. 10〈空气中的视听与幻觉〉

关注

第十首歌我决定盘点我的苏打绿入坑曲,2004年的5月30日,苏打绿发布第一支正式作品〈空气中的试听与幻觉〉正式出道,“苏打绿日”的来源也在此。对于这首伟大的苏打绿的出道单曲,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无法形容,它是我认为最能代表“苏打绿”的歌曲,没有之一。

在这首单曲的简介中,青峰曾这样解读“苏打绿”三个字,他说:“ 苏打绿: 一种慢性腐蚀心灵的旋律性饮料

专指某种变调摇滚精神试着改变受众音乐习性

绵密而愉悦、轻松又带点温柔地

乍听之下令人难以忍受却又无力抗拒的。”

这样的释义也完全贴合这张单曲给人的听感:略带慵懒的青涩声线,偏向迷幻摇滚的编曲,灵动流畅的歌曲走向……以及还有灵气四溢的作词:「找一个往蓝天的入口 逃出了广大的深水漩涡 需要捉一些天使守护梦 不会有尽头 和影子牵起手练习跳舞 海洋中再也没有一条鱼 彗星在纤细的黑夜画布 刻下伤痕」

与其说吴青峰是个歌手,他更像是个游吟诗人。尤其是早期的作品,那时他与世界相处和他的创作还没有像后来成为职业创作者之后的有迹可循,随意哼唱而成的旋律配上有如呓语的歌词,组成了苏打绿最初也是最核心特质。苏打绿的歌曲旋律也有一些从这首歌开始延续下去的特点。一是常常有独立于主旋律外的一段副旋律,通常是几个节奏规律的分解和弦,从前奏延续支撑歌曲的连贯性和流动性。二是以反复的二度音程组成的主歌旋律,形成一种既像唱歌,又像朗诵的效果。而在副歌部分则音程起伏更大,旋律性更强。 这首歌是少见的不以钢琴和弦乐作为主要配乐的歌曲,反而是大幅度使用了电吉他的音色,略带了些摇滚的感觉。演唱中,早期的吴青峰还略带青涩,但和这首有些奇怪的歌很搭配,歌曲中也出现了大量没有歌词像是随意哼唱的部分,这也延续到了后来的歌曲中。在这张单曲中同时发表的还有一个remix的版本,被称作〈Air〉,是比较偏向迷幻摇滚的风格。后来还有十周年演唱会版及最新的鱼版〈空视幻〉和鱼版〈Air〉。重新演唱的十周年版本,伴奏部分并没有大改,依旧以电吉他为主,只是将后面填的更丰满。演唱部分则变得成熟,并且有刻意改变部分音色配合歌曲,在结尾的部分有较多的改变。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听,会发现这首歌曲的编曲越来越丰富密集。 鱼版的〈空视幻〉从一场不安之梦的尾声开始,器乐声从背景向前涌。刚刚醒来的一瞬间,睁眼发现恍然无物,定下神来重新呼吸,然后在黎明到来之前回味过去的梦。第二段主歌以前的电吉他塑造从地面到天空的飞翔,背景的人声吟唱像在海底窥望波浪的阳光,第二段副歌里有一条鲸鱼冲破海浪直冲云霄,遇到了路过宇宙的天使,又在回眸中沉入新的梦境。这一个个画面是闪烁着交替出现,就像梦境毫无预兆的接连,尤其到了青峰最后的吟唱,所有的元素集结到一起以后又如大江东去势不可挡。最后逐渐安静的噪音中穿插一粒鼓声,似是说太阳的初升,或者说天空和大海换了位置。这样的编曲是很苏打绿的,甚至于比苏打绿还苏打绿。就这首歌而言,又可以说是起床气很大的苏打绿。

鱼版〈Air〉的发声似乎更加温柔,更具波动感,或者说雾中雨林而后落雨,或者说星夜里蝴蝶成群振翼,彗星环绕宇宙的旋转。比起鱼版〈空视幻〉借助人声与乐声几乎同样的声量来塑造幻觉,鱼版〈Air〉更突出人声的纯净,以简单的伴奏表现一个清晰的,童话般的单向梦。〈Air〉更丰富,更具变化,各部分连接更流畅且每一部分都新鲜到近乎于不可思议。如果不小心走了神,回来就会讶异于怎么发展到了这样的旋律上。它给人的感觉可以从留声机到烟花的无声绽放,从水晶到每一片雪落在原野上的影子,可以从沙漠到都市再到天地空无一人,可以从圣歌到灰烬。

关于这首歌的歌名由来,青峰的原话是:“因为啊,空气中的视听与幻觉,常常都会有有人说:诶?为什么这个歌的歌名这么奇怪,其实这首歌的歌名灵感来源于来源于德布西的二十四首前奏卷里面第一卷第四首,然后翻译成中文它就叫飘散在暮色中的声音与气味,有没有觉得与空气中的视听与幻觉有异曲同工之妙?”青峰说过德彪西是他最爱的作曲家,确实是真爱,不仅常在苏打绿作品里面出现,后来他自己solo出的一张专辑《马拉美的星期二》,与德彪西的连结深到我完全可以单独写个系列就叫“那些年,吴青峰与德彪西的美丽邂逅”……

今年苏打绿要开20周年巡回演唱会了,听说是要复刻10周年《空气中的试听与幻觉》巡演,那这首歌会不会有新编曲呢,很期待啊!

音乐圈苏打绿演唱会官宣
发布于江苏阅读 840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蘇打緑_aka_魚丁糸六人行楼主

· 江苏

🔝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