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poster

2024年网飞新剧|根据James Clavell同名小说改编|《幕府将军》

avatar
关注
《幕府将军》基于英国作家James Clavell于1975年出版的畅销小说《幕府将军》(Shōgun)改编。这个小说基于英国领航员威廉·亚当斯(William Adams,1564年9月24日—1620年5月16日)的真实经历。威廉·亚当斯于1600年跟随荷兰商船“慈悲”(因为该船的船首雕像是荷兰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所以也称“伊拉斯谟号”)到达日本,是第一位到达日本的英国人,成为了德川家康的外交顾问。德川家康给他了一个日本名字,“三浦按针”,这正是第一集的标题“Anjin”的由来,意为“三浦的领航员”。如果想看真实历史,可以看看有讲述此人经历的通俗历史读物《武士威廉》。

作为一部历史演义作品,《幕府将军》里的和剧里的人物或采取化名,或完全虚构,故事线则围绕着1600年的关原合战展开。真田广之饰演的Yoshi即为江户幕府的建立者德川家康,威廉·亚当斯化名为约翰·布莱克索恩,Yoshi的敌人Shido对应德川家康的反对者石田三成,去世的老人则是丰臣秀吉。他们的头衔和官职也是虚构的,所谓的领主应该是对应着“大名”,摄政王或评议会对应的是“五大老”或“五奉行”。

因此,尽管本片日语对白很多,但完全面向西方观众。看过一点大河剧或读过一点日本历史的人,如果试图将此片对号入座进真实日本历史,必定会一头雾水。不过,本片采取了西方人的视角,对此时东亚海域的西方势力多有描绘,而大河剧基本忽略了这些西方人,介绍些西方背景对观看此剧似乎更有帮助。

宗教改革,耶稣会与日本基督教

16世纪日本屏风画,正在做弥撒的耶稣会士
虽然此时欧洲已经经历了文艺复兴的洗礼,但在某些方面,这里仍然是个野蛮之地。城市的卫生条件极为糟糕,瘟疫横行,人们认为洗澡会使得自己毛孔变大,从而让病菌进入,因此讨厌洗澡。在宗教态度上,西方人更是显得无药可救,新教和天主教将彼此视为异端,宗教迫害和血腥的宗教战争中充斥着欧陆,这些冲突同样会蔓延到新世界和大洋上。

作为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回应,天主教世界展开了反宗教改革运动,其成果除了17世纪华丽的巴洛克艺术外,还有耶稣会(Jesuits)。耶稣会起初是一个特务机构,有点像MI6或者CIA,专门刺杀信仰新教的欧洲君主。不过,耶稣会也十分热衷学术。耶稣会士不是普通的宗教狂热者,而是追求理性和知识的宗教狂热者。耶稣会士的培养周期往往长达15年之久,学习语言文学哲学神学法学和自然科学——人人都是才华横溢的学者。

向新世界传教是耶稣会的宗旨,并且由于他们渊博的学识,其传教效果总是很好。一个耶稣会士的知识足以承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中国的西学东渐历史上算得上有名的就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

耶稣会在日本传教更早也更顺利。1549年,方济·沙勿略(Francis Xavier)登陆日本南部的鹿儿岛,成为第一个踏上日本本土的传教士。作为救赎宗教,基督教在战乱时期的日本很有吸引力。日本的多宗教和神道教背景也很适合基督教传播。耶稣会也可以用贸易和火枪等先进军事技术吸引日本大名皈依。在本剧的时间点,全日本大约有20万基督徒,15位大名受洗,相当多的日本基督徒被培养为合格的耶稣会士。日本在东亚的耶稣会的传教事业中作用突出,耶稣会甚至专门在日本培养画家创作圣像,供中国的传教事业使用。


沙勿略是是这一时期耶稣会东亚传教事业的领导者,后来他更加关注于中国,而日本教会事务交给了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这个画像似乎是日本耶稣会画家画的。
耶稣会的资金来源自中国和日本的贸易,确切的说是澳门至长崎的贸易。1523年宁波之乱后,明朝和日本之间就不存合法的贸易往来了。葡萄牙人的到来为两国贸易充当了中间商。葡萄牙人从澳门购入生丝运往日本出售,从日本获得白银后再到中国购买其它商品。东亚海域的三角贸易获利丰厚,耶稣会从中分得了可观的一杯羹。

和主角指控的不同,耶稣会对日本没有领土野心,也不是西班牙君主的附庸。耶稣会作为一个不受控制的跨国机构,欧洲君主和殖民地总督更多会提防他们,并且赞助其它修会与耶稣会进行竞争。在日本,耶稣会很快受到托钵僧会、圣多明我会等修会的激烈竞争,以及来自觊觎长崎-澳门贸易的西班牙船长的中伤诽谤。

在本局的时间点,耶稣会不是在日本一手遮天的外国势力,而是正在各方势力间走钢丝。他们的赞助者葡萄牙王国不复存在,他们早在10年前就放弃了武装自己的尝试,并避免为信仰基督教的大名拉拢军事支持。耶稣会的策略是争取精英阶层,遵守当地习俗和法律,并且针对调和基督教和当地固有文化。他们也更爱遵守当地法律,若非得到官方许可,他们避免向下层人民传教。然而,其它修会就不会这么守规矩或有策略,他们的激进举动将会给后日幕府镇压基督教提供口实。

日本:向往基督教,质疑基督教,反对基督教

1575年的長篠之戰中日本大量应用了火绳枪,这基本上是陈词滥调了。此时亚洲强国能相对容易的仿制西方军事科技,故西方殖民构不成严重挑战。
日本此时正是战国末期的安土桃山时代。日本刚刚在“万历朝鲜之役”中失败,丰臣秀吉于1598年死去,日本陷入了权力真空。剧中的评议会的原型可能是“五大老”和“五奉行”。作为五大老之首的德川家康采取政治联姻等手段积极垄断权力,招致其他人反对。1599年,德川家康宣布破获一起针对自己的暗杀阴谋(本剧第二集,),导致双方走向战争,并于1600年展开了关原之战。此役反对德川家的西军败北,德川家康最终成功一统日本,建立江户幕府直至1868年。

在关原之战和后来的大阪之战中,双方大量使用了仿制西方的火绳枪(铁炮)和进口自西方的野战炮。此时从西方来的玩意被日本人冠以“南蛮”二字。遵循中国人的习惯,日本人把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称为“南蛮人”,他们乘坐的船只被称为“黑船”,因为涂满了防水用的沥青。荷兰人则被称为“红毛”,因为他们头发是红色的。骨头社动画《异邦人:无皇刃谭》中的男主角无名就是一个来自荷兰的“红毛”。

正像剧中所展现的,日本人对西方人的观感很差,没有礼貌,不尊重日本的习俗,不讲卫生,因为长期航海而营养不良,似乎只有那些对基督教信仰和自然科学感兴趣的日本人才尊敬西方人。西方人为什么被日本人鄙视可以从一则记录中可见一斑,这是1615年支仓常长使团经过法国时,法国人做的记录:

“他们用手掌大小的柔软的丝绸似的软纸擤鼻涕,并且一张纸绝不使用两次,所以用过后就扔弃在地。他们很欣喜地看到我们的人围过去把纸捡起来。”

1615年,梵蒂冈画家为支仓常长画的肖像
西方人对日本观感不错,可能是因为他们拥有类似的尚武习性,拥有类似的封建制度,日本社会和文化对西方人来说相对更容易理解。并且,大部分能留下记录的西方人都是文质彬彬的学者(当然,日本武士和耶稣会士还拥有类似的发型)。沙勿略尤其喜欢日本人的荣誉感,并且称赞他们的学习能力。不过,此时欧洲对日本并不感兴趣。耶稣会关于日本的著作出版了,1582年一批日本使节出现在罗马,引发轰动,但是这些发生在天主教世界。欧洲此时是分裂的,这些事情和荷兰和英国没什么关系。至于剧中主角一口一个野蛮人叫着,还可能是因为原著作者把英国人对于幕末时期日本人排外的刻板印象生拉硬拽进战国时期了。

随着意识到基督教是一个反多神教思想的一神教,以及了解到西班牙人吞并菲律宾后,日本人便开始对天主教愈发下头。从丰臣秀吉统治时期开始,日本便开始了对基督徒的迫害。德川家康在基督教问题上宽容很多,但随着他最终统一日本,为了防止战败的西部大名借着天主教势力东山再起,还是于1614年发布了天主教禁令。


“踏绘”作为一种检验天主教徒是否叛教的方法在这一时期被广泛使用,这只对天主教有效,因为狂热的加尔文宗新教徒反圣像崇拜。
实际上,无论是丰臣秀吉还是德川家康,对于参与东亚海域贸易乃至墨西哥的贸易都有着兴趣。威廉·亚当斯就曾经奉德川家康之命建造西式的盖伦大帆船,并且与试图和西属墨西哥签署贸易协定。然而,对外部世界的恐惧最终还是在日本占了上风。1616年德川家康死后,幕府对外政策开始全面趋向保守。幕府对基督教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驱逐传教士,处决拒绝放弃信仰的基督徒。相关历史可看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2016)。

一般历史书上会说,信仰新教的荷兰人和英国人来为日本统治者提供了新选择,但实际上日本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贸易在禁教后还持续了一段时间,倒是威廉·亚当斯主持的英国商馆因为英国人在东亚海域没有地位而被迫关闭了。直到1637年岛原之乱等一系列冲突后,日本才进入了全面排外的锁国时期。日本只允许中国和荷兰商船在长崎进行贸易,其中荷兰商人被半囚禁在名为出岛的人工岛上。这并不是完全的锁国,因为幕府内部始终拥有掌握西方语言和知识的人才,并且通过“风说书”定期获取外部世界的情报。而在民间,一小部分学者和武士很快将重新燃起对西方知识的兴趣(蘭學),他们的工作将帮助日本在19世纪迅速完成西化转型,并且在荷兰人的报告中维护了日本人在西方世界的声誉,这就是后话了。
发布于江苏阅读 7974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dennislon

· 加利福尼亚
虎扑JR0873008271瑟只有一点点点,但是血腥暴力的画面在斯巴达克斯之上吧收起

亮了(129)
查看回复(1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阿苏勒o

· 广东
牵谁的手私奔倭寇太会意淫了收起

小说原著作者是英国人,电影是美国人拍的,怎么是日本人意淫呢?

亮了(48)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