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长帖】从郭赵到虎豪,辽宁籍小球员的家长是如何为孩子做规划的?

avatar
关注

近期某自媒体与何爸的battle如火如荼,似乎是为了配合剧情发展,何佳轩在一场铁到掉渣的比赛后疯狂凯瑞,面对传统强队清华附北京四中均有上佳表现,作为吃瓜群众自然是乐于看到肥皂剧可以排出大起大落,虽然何佳轩和辽宁已经没关系了,但是他爹过去几年作出的种种选择还是让我觉得‘——

太作了,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

几十年来辽宁篮球人才辈出,自然也是全国所有青训团体的必争之地,一个在辽宁打出头的小球员家里门槛必然被踏破,随着大姚推出的种种政策制约,青训球员不再像过去一样一条路走到黑,这样的变革难以定论是利是弊,但在辽宁已经形成了几条路径分明的上升通道,球员实力固然重要,但小球员家长的决断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本人家中并没有适龄小球员,非专业人士纯讨论凑热闹,聊聊过去到现在小球员家长面对环境的区别,和到底应该怎么给孩子做规划。

——目前省内几条主流青训上升渠道

a.辽青体系,代表人物郭赵,四队三队二队逐级晋升,三队可以获得梅奥大师课,初高中联赛和u系列比赛结合,走这条路径就是真的倾向职业路线,对于有绝对能力的孩子和完全没有前景的孩子是最好的选择(什么意思懂的都懂)但是摇摆不定就有点亏,严重影响吃资源的量级

b.校园体系,最强的两条是127~31以及126~二中,虎豪黄的成长路径

c.留洋,代表人物张镇麟张陈治锋何佳轩孙祥翔,都是走美洲校园篮球

d.本地青训机构比较典型的有赵红指导的海城金鸿和俞泽辰妈妈裴莹指导的铁岭希望之星

我们挑代表性的展开唠唠

辽青:

在经历过两次青训地震后,辽青的情况可以说满目疮痍惨不忍睹,在虎豪张陈到来之前完全是一支杂牌军,二队主力阵容之弱难以用言语形容,代表二中比赛的任旭航有潜力但身体不允许,主力大前锋白一鸣在31中是保镖内线,先后给李健豪黄秋实打过辅助,外线庄家兄弟打高中联赛得分还行成绩没得看,外线控球后卫左子明来自大连大世界,可以说耐高高强度都打不了,被当做潜力股的小满是赵红指导的弟子,身体素质可圈可点但是打球太晚了,技术意识都没开发到位,已经去东北大学打cubal了,能打到什么程度拭目以待。剩下的如张立文、焉士博多少有点场外因素,这支队伍虽然是职业青年队,但是实力完全打不了高水平校园比赛,和同时期二中31完全没得比

怎么办,开荒呗

于是三队四队扯了起来,吴庆龙姚锴夫到位,u系列比赛打起来,去年今年的u14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今三队来了梅奥,训练资源更上一层楼,作为球迷我是很乐观的。

b、校园体系

这个路径比较稳,可以保留职业/大学的选择权到成年,当然了,走其他路径也可以选择大学及专业队,但是倾向性更强,而二中/31是真的两边都有资源,二中这几年输出给辽宁的球员就没停过,虎豪任旭航刘雁宇,大学方面和985高校华东师范基本是绑定搭档,虎豪队友李政崇卢嘉俊牛金旺李奕男都在华东师范,31中和上交关系更好,已经加入辽宁体系的黄秋实以及王岩申浩源都是31出品,同时上交也招了二中的姜辰轩刘冠男

如果孩子在二中31能成为绝对核心,那就有能力打职业,从虎豪黄到今年二中的蒋其宇郭嘉毅31何佳轩,肯定是有职业队要的,如果能打主力,那上985非常有希望,清华北大不好去,退一步的厦大中南浙大,省内东大大工都有希望。

能力更强的还可以去清华附这样的龙头学校,比如杨凯文,清华附的培养方式更自由也更考验家庭资源,允许学生自己安排个人训练,有条件的当然很好

从高中出口大部分孩子去了大学,这里又出现了岔口,有的追求名校,有的追求打球,看个人需求吧,人各有志。比如李虎翼就是很好的例子,没有盲目追求985,在太理第一年就是主力轮换,第二年就是后场核心,训练比赛质量非常有保障,最后稳稳打了职业,规划堪称典范。

c,留洋

风险是真的大,首先我们得肯定美加校园篮球的体量和水平我们都比不了,但是有个突出问题是,离开中国环境,如何确保孩子在国外能吃到资源?

比如张镇麟何佳轩,在国外都被迫改了位置,张金打中锋收获的进步肯定是不大,不过他在美国身体开发做的很完整,而何佳轩打3是真的亏大了,好好的高控卫耽误了好几年,苗子真不错,决定是真草率。

如同在国内打cubal,不是只要名校就是好,对于留洋也不能盲目上头,同样打ncaa,d1d2区别大了,能不能打上球区别更大,打什么位置区别更更大,而且家长完全没有话语权,一切听天由命。

d.本地青训机构

如赵指导裴指导的机构本身资源就很好,话语权很强不断向各地俱乐部输出人才,同时如金鸿本身也在海城打初高中联赛,质量有一定保障,比较特殊的一点是,从这些地方输出的小孩粘性很强,在各家俱乐部和学校可能会反复选择,但是每次决断阶段都会回到机构训练,而且家长非常抱团,归属感很强。李洛滨离开辽青期间就回铁岭训练了,刘子扬那波人从海亮回来也是去机构训练过度。

~~~走哪条路线是没法定论的事情,但是培养孩子方面,看过三年来u14比赛的同学们应该可以认同两条观点,

一,打球要趁早,12岁左右有一个关键涨球期不能错过

二,小球员比赛定位比成绩重要

常看球的都知道成年球员如果一直是无球打法,开发持球技术难于登天,但是12岁的小朋友从不会持球到有模有样一两年就够了,去年u14后场持球大核李洛滨第一年打u14的时候就是工具人,完全吃不了球权,去年已经是北区最好的后卫了,去年辽宁队的小透明周浩今年持球有模有样,小球员基本功掌握速度是真的快,在合理定位下,这些小球员发展是很稳健的。

如果现在的小球员有十几年前的青训环境那就好了,郭赵的天赋固然是可遇不可求,但在辽宁青训体系内达到了极高的收益,捆绑式的培养不自由,但是可以确保球队敢投入培养资源,这和现在的成长环境截然相反。

现在的这波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在忙着做选择,从12岁到22岁最重要的涨球期保持待价而沽的状态,这种路径潜在的负面影响是每一支球队都不敢投入全部资源培养你——包括高投入的训练成本和球队地位。尤其是持球打法的后场球员,必须想办法在各级别球队里吃到足够的球权。

抛开亲属关系而论,郭艾伦赵继伟的培养路径是真的没毛病,各级青年队比赛里都是持球核心,国青高强度比赛一点没落下,在青年队独孤求败以后早早打上了成年队比赛和国家队,平日里持球联手,逢休赛期就出去特训提高,也许,也许啊,当初他们能走出去的话能拔高上限,但是可能性真的不高,风险极大。当然了,人家有那个实力,别人凑不起热闹,但是还是有一丢丢借鉴参考意义的,经验如下

第一,持球手不必盲目追求高比赛强度,而是首先要确保自己不被改造成无球工具人

第二、留洋要辩证的看,风险和收益并存

今年u14姚清源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专业人士,姚指导对自己儿子的培养规划堪称典范,202身高臂长,完全可以在内线翻江倒海,碰上着急出成绩的教练百分百让他进去守内线,但是姚指导让他打持球锋线,开发了同年龄同身高非常罕见的持球和外线防守习惯——他横移很快,重心极低,防守习惯超好。这些东西到成年队都价值千金,与此同时内线依然是一团糟,完全不会卡位,经常被虐板,当然了,也有大两双出现,但是正常来说这个级别比赛他的身高臂展就应该是场场爆板的。

之前关于姚清源的讨论里,很多同学认为好苗子不出国就耽误了,我持反对意见,我认为对姚清源最重要的事是保证目前的发展路线不跑偏,而一旦出国离开姚指导就会失控,张金标准3身材都能去打5,何况他呢。

这里又引申出一个问题,美国教练和中国教练思维方式的不同

对中国教练来说,他的工作是固定的,无论校园和专业队,他都在一个无形的体制内无法跳跃,一个上进的教练最好的上升渠道就是球队出成绩,而青训阶段很多时候成绩最大化和个人进步严重相斥,那牺牲的往往是个人。

对美国教练来说,虽然成绩很重要但是往往会出现天选之子,当一个极有天赋的球员出现,就是教练一生的转折点,很多大学会为了招募球员给他的教练提供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存在教练前途绑定球员个人能力的情况,他自然会为个人付出极大心血,疯狂开小灶,这样的跳跃在中国几乎不会发生,而我们的球员留洋也不会是那个天选之子,也许在国内他是,但是在美国,他只能是陪衬天选之子,球队成绩的牺牲品。

那么哪些球员适合留洋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定型的身体流打法,身体天赋决定个人上限

2.在国内完全没有前景,在国外或赌一把。

3.没想靠打球生活

第一种以内线为主,例子很多,常林王大熊张兆旭包括后面的郇家小伙子,第二种比如逼王,第三种看抖音街球留洋的都差不多,何佳轩三种都不是,真不适合留洋。

个人认为,小球员家长一定要有长远眼光,对孩子有清晰的定位,不能为大饼慌了阵脚,大病也许是名校是签字费是传说中的高水平美利坚,但大饼是真难吃得到,也不能一味的反复横跳,在涨球期为了待价而沽让孩子一直都没有稳定的成长环境和资源,对于所有辽宁籍小球员,真心祝福也真心希望能尽量留在家乡

辽宁飞豹梅奥出任辽篮青训教练
发布于北京阅读 52895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狼的微笑311

· 北京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教育部关于特招球员规定的出台,以后纯靠篮球上名校的路会窄得多

亮了(64)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不再中锋楼主

· 北京
历史第一球探四川总经理说实话像黄秋实这种退学来CBA的,会对将来想去Cuba的球员有影响,就像保研又不去一样,容易被拉黑收起

我觉得还好,本质问题是球员个人能力太强,留不住了,但是招生的时候又不可能不挑最强的,学校也应该慢慢习惯慢慢适应,而且教育本身就不是商业合同

亮了(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