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室】绿军巡礼霍勒迪:与其说是斯玛特单纯的升级,不如说是比斯玛特更适配怀特

avatar
关注

 


进攻:不只是斯玛特的替代品

 

很多球迷在评价霍勒迪时,会认为史蒂文斯交易来霍勒迪是对斯玛特的一个升级。但其实纵观整个赛季,引入霍勒迪不是一个单一维度地对斯玛特的升级那么简单。如果要说得更严谨一点,那我认为合理的表述应该是:

 

霍勒迪不完全是斯玛特的升级,但“霍勒迪+怀特”是对“斯玛特+怀特”的升级。

 

说到斯玛特,自从被凯尔特人在2014年选中后,斯玛特在凯尔特人打了9个赛季。相信大部分凯尔特人球迷对他的攻防特点都能倒背如流。

 

 

但问题是,如果是搭配怀特,那斯玛特在进攻上的定位就会很尴尬。如果你说不让他持球吧,他的无球能力可以说是毫无威胁;但如果你让他持球吧,那引入怀特的意义又在哪呢?

 

相比于斯玛特,霍勒迪本赛季在搭配小白在的时候他能适应无球角色,甚至他打无球的时候还更高效。

 

霍勒迪和斯玛特同样是被BBallIndex定义为“无球后卫”,但如果我们对比本赛季的霍勒迪和上赛季的斯玛特的无球数据的话…

 

  • 无球切入每回合得分:霍勒迪1.32,斯玛特1.26

  • 无球过掩护每回合得分:霍勒迪1.10,斯玛特0.88

  • 无球移动中每75回合得分:霍勒迪1.51,斯玛特0.58

  • 接球三分命中率(C&S 3pt%):霍勒迪48.4%,斯玛特34.4%

  • 底角三分(Corner 3pt%):霍勒迪64.79%,斯玛特34.80%

 

从这些主要的无球得分手段来看,霍勒迪的战术意义都要比斯玛特都要高非常多。如果按照BBallIndex的无球评级,那就是霍勒迪一堆A的水平,斯玛特一堆F的水平。因此霍勒迪在作为搭配怀特的首发控卫上,是比斯玛特要更适配怀特的。他不管是上赛季还是这赛季,他的无球三分水平都能真正意义上满足球迷对抽烟型3D的定义。

而从整体的投射表现来看,霍勒迪在不需要主要持球的角色下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

如果怀特不在场上,霍勒迪也能胜任一些持球戏份,但从效率上看并没有比去年斯玛特高多少。霍勒迪除了低位每回合得分和单打要稍微比斯玛特高一点外,其他的表现比较雷同。尤其是挡拆方面,别惊讶,霍勒迪在挡拆持球失误方面甚至比斯玛特还高。

 

这是你上赛季看到的斯玛特打挡拆:

这个是这赛季的霍勒迪:

所幸的是,在凯尔特人的体系下,你本来就不需要霍勒迪来打过多的持球挡拆。因为要是剩下四个都打不动的话,那比赛基本就G了。

 

尽管霍勒迪和斯玛特的挡拆持球效果都不理想,但凯尔特人也找到了平衡霍勒迪和小白的方式。挡拆让小白去打,霍勒迪减少挡拆持球,让他尽可能地作出简单的传球降低失误率。例如背打后找底角空挡:

或者接突破分球后的内线杀入分球:

这些都是降低他失误率的办法。

 

这就是凯尔特人不惜送走斯玛特,交易来霍勒迪的目的之一。他们利用了霍勒迪和小白各自的长处,同时也规避了他们潜在的弱点。在本赛季凯尔特人的体系中,霍勒迪更多地扮演着简单的传球角色,而非直接的得分点,这样既减少了他面对防守压力时的失误,也让他能够利用自己的视野和传球能力为队友创造机会。

 

所以像霍勒迪现在这样的打法总结起来就是:尽量少去碰持球挡拆、传球简单降低失误率、有大空位三分就扔一个、遇到体型错位就往里打一个。当然,在季后赛这种策略分工是有可能被持续优化,甚至做出改变的。

 

 

把斯玛特做不到的无球做到更好,把自己不擅长的持球交给怀特,轻轻松松保持高效率,岂不美哉?


防守——一个全面的自由人

 

 

如果单论防守,无论是霍勒迪还是斯玛特,你要想分个高低是不太可能的。斯玛特和霍勒迪两个都是联盟后卫防守的天花板,因此我们最多只能从防守风格上聊个差异性。

 

 

总结来说,霍勒迪在防守上可以聊的有以下三点:

 

  • 霍勒迪的防守角色,相对于之前在雄鹿时期,更为全面和均衡。

  • 霍勒迪在防守风格上属于牛皮糖形式,而斯玛特属于对进攻方施加压迫型的风格。

  • 马祖拉的体系下,霍勒迪在篮板和护框上角色要更重一些。

 

先说防守角色,下面这张图是霍勒迪过去三个赛季的防守角色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雄鹿的体系下,他的主要功能是领防持球人和防守侧翼球员。而在马祖拉的体系下,他的领防持球人功能只占一小部分,追无球人(Chase), 协防(Help)和防守抽烟球员(Low Activity)都各占了不小的比重。

这也证实了马祖拉在赛季初对霍勒迪说的「会给他足够的防守自由度」所言非虚。他在防守端能领防、能追射手、能当2-1-2联防的中心位护框、甚至还能顶对面大中锋。

 

 

在赛季初的时候,凯尔特人队就喜欢采用提前换防的策略来化解对手的1-5挡拆战术。这个防守策略底层逻辑也是霍勒迪错位防守能力。例如对阵76人和森林狼,霍勒迪被安排对位恩比德和唐斯。

你不打1-5挡拆就得打我霍勒迪,1-5挡拆了你的内线球员就得打霍福德/波神,外线球员就得打霍勒迪,两瓶毒药选一个?

而另一个经典防守例子就是2-1-2联防,尽管到了赛季末,2-1-2联防由于漏底角三分的缺点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名场面就是对阵猛龙时的连续5回合2-1-2联防拉开分差:

你会发现,在本赛季凯尔特人值得称道的防守策略里,多多少少都有霍勒迪的影子。说他是凯尔特人的防守核心一点也不过分了。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回看斯玛特在凯尔特人时的防守角色。当时的斯玛特在更像是防守指挥,他的主要防守角色是领防持球后卫和对抗大体型的持球侧翼。

这么一看,当时斯玛特的防守角色和雄鹿霍勒迪的角色几乎一样了。交易过来霍勒迪能把他的防守用得如此多功能,那就不得不说管理层和教练组的眼光独到了。

 


 

防守风格

 

熟悉斯玛特防守风格的球迷都知道,去年的斯玛特不管是抢断、干扰传球、拦截击地传球、封阻传球路线的表现都很不错。斯玛特的防守还是很有压迫性的:

但霍勒迪在防守风格上与斯玛特不太一样,他不太喜欢下手抢断,他更习惯把自己变成牛皮糖黏在对手身上,让对手难受:

这也体现了他们防守风格上的差异,总而言之,今年霍勒迪的防守更倾向于在不犯规的前提下让对面”打得不舒服“,去年刚哥则擅长无球破解对面的挡拆和抢断对面的传球。但归根到底,个人认为霍勒迪和斯玛特两个都是顶尖的防守者,他们的防守风格没有好坏之分。


内线防守的角色

 

从篮板上看,霍勒迪在篮板的保护上评级比斯玛特要好很多,每75回合4.84个防守篮板,相较于斯玛特每75回合2.7篮板。

 

霍勒迪有36%的时间在防守中锋和大前锋,而斯玛特26.3%的时间在防守内线,这和马祖拉喜欢让朱哥防内线有关系。目前来看霍勒迪的护框数据爆了去年的斯玛特,斯玛特每75回合的内线防下来的分为-0.24(负的防守效果),霍勒迪为+0.35。在斯玛特的防守下,对手内线命中率会涨3.6%,而在霍勒迪防守下,对手命中率则会下降4.1%。

 

霍勒迪和小白的内线组合,完全称得上内线护框型后场组合:


总结

 

在进攻端,霍勒迪的无球能力和投射水平都明显优于斯玛特,这使得他在与怀特的配合上更为顺畅。他能够高效地利用无球时机,并且在需要时承担持球进攻的责任,同时传球简单,降低失误率。相比之下,斯玛特在进攻端的角色相对尴尬,无法有效地利用无球机会,并且在持球进攻时的效率并不明显优于霍勒迪。

 

而在防守端,尽管两位球员的风格略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出色的防守能力。霍勒迪在防守角色上更为全面和均衡,在马祖拉的体系下展现了更多的自由度和多功能性。与此相比,斯玛特在凯尔特人时期主要是防守指挥和施加压迫型防守。

 

霍勒迪的加入不仅仅是对斯玛特的简单替代,而是为了提升球队在进攻和防守端的整体实力。他与怀特的搭配使得球队的进攻更加流畅高效,而他在防守端的多功能性也为球队提供了更多战术选择。因此,可以说霍勒迪的加入使得凯尔特人队在斯玛特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的升级。

 

 

下篇文章说怀特。

凯尔特人专区凯尔特人获得9连胜
发布于纽约阅读 15495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薯仔11111

· 广东

亮了(176)
查看回复(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651398

· 广东

猪钢有不少共通的特点 但是二人特性上的差异才是让小白进一步融入的关键猪哥可能不能完美的完成我钢之前的职责但是反过来我钢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猪哥的定点回应的这赛季猪的底角三分 我钢练一辈子都练不出来准得太抽象了底角接球打扑防close out这点技巧也比我钢好算是完美达成了场上泄压阀的角色定位

亮了(137)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