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我想看关于黄泉、文七与虚无之虚无和一些个人想法
黄泉:
虚无的确笼罩着我们所有人
也正因如此 ,祂没有意义
文七:
这看起来是在解释,说“虚无就是无意义”,所以虚无没有意义,这不是顺理成章嘛。
但实际上它这个意思比这个要复杂,它的意思是“虚无”本身没有意义。也就是说,它在说的是“虚无之虚无”
这可能就要用复杂些的逻辑去想了。
我们再想,“虚无之虚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虚无”本身就是一个“无”/“没有”嘛。但是我们说虚无之虚无,我们否定掉了这个“什么都没有”,但是,它导致任何的内容吗……它不导致任何内容。
当我们做出这种,将“虚无”本身也否定掉的只是那个“虚无”,但并没有带来任何内容,所以你得到的还是一个“无”。
你是从一个“无”得到了另一个“无”。
但是你从这个“无”到“无'”是不一样的。内容上一样,但多了“'”,这个“'”正是“成为点什么的决心”(成为有的趋向)。即,从一个无内容的静止到一个无内容的提示符了。已经成了“to be”
同时也解释了,黄泉用“无”(刀的名字)劈向黑洞的含义——黄泉的存在主义趋向。
我:
文七老师想说的我认为我能把握到,他想表达的我也赞同,但是我觉得那并不能算是否定虚无
“虚无之虚无”就是“to be”,这没问题,但这个to be,是要构建一种秩序,这个秩序的地基是虚无。要建立在认可虚无,而不是“否定”虚无,因为你根本没有否定虚无,只是臆想了自己可以否定虚无,举个例子:
A为了摆脱自恋,去否定自己,不自我赞扬,不肯定自己多么优秀。“这就是不自恋!”A这样说,但其却迷恋上了一个悲剧性的想象自我,他爱上了没人爱的自己,这是他的自我认同,甚至爱的更深沉,因为他人只会对自卑者投下怜悯,对自恋者施于斥责。(所以说,自卑与自恋是波粒二象性)
同理,人 所臆想的 否定虚无 不过是掩耳盗铃。而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回到A的例子,当他自卑到极致会如何?
“天哪!如此一个悲剧角色,多么美丽!如此一个悲剧,存在有何意义?”——他会抑郁,并且主观上以此享乐,但客观上却收到戕害,尽管他的初心是避免受伤
同理,想否定虚无,得到的只是虚无,不是“虚无'”,如果一定要多点什么,那多的这份是毁灭和片刻欢愉。
当试图去否定虚无,主体会用享乐来填充虚无,用无秩序来对抗“虚无不可战胜”这一秩序。但虚无不正是无秩序吗?为了活下去,为了避免渴死,你选择了饮鸩,但饮鸩止渴不还是一样的死吗?这就像是在埃菲尔铁塔里就看不到那座丑陋的塔 。对自己的存在的叩问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享乐,这种逃避给予了片刻欢愉,也推向了毁灭。在为否定虚无之前,你知道自己的存在会被虚无消解,暗示着自己的存在存在。但否定虚无却将这“存在存在”给毁灭了。整日整日看手机,用视频填充每一个空隙,好像这样虚无就钻不到自己身体里,但却让虚无钻进了灵魂。更糟糕了。
真正要做的是共存,去构建一套自己的秩序,挑起沉甸甸的担子。这担子是我自己要挑的,是我挑担子,不是担子压在我肩上。你问这有什么意义,我说这就是意义,因为我是个恐惧无意义的勇士,所以这意义不容解构。
你问我为什么不选择更轻松的方式过活,我说我正在用轻松的方式生活。这担子很重,但生命需要一些重量,生命不能承受放下担子的轻。挑起担子,反而是选择了承受相对更轻的重量。

文七传个火
· 黑龙江emmmm,你好像没理解我说的“否定”是什么意思,我不是全程都在用辩证法的方式给你们说吗(否定不是“拒绝承认”的语义,是辩证法意义上的,用最通俗的说法,“花朵出现而花蕾消失,我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了的”。也就是说,这种否定意味着“以XX为运动的必要基础”、“以XX为在先的前提而得以继续发展”。或者,你联想一下凯文和加缪的语境,所说的荒诞和这里的虚无是非常相似的,都是作为理论的必要前提而存在的。类似的,琪亚娜和海德格尔那边「畏」的部分我不是说的都是“A境况以B领悟为前提”(或者反之)这个格式吗(提出观点挺好的,附赠你三点提示吧。第一是“虚无”这个词,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它并不等同于纯无,同时也强调了“虚”的意味。这个虚字,正暗示着“某种已存在之物的虚假性、虚幻性”,更进一步推广,就是说“所有概念、事物的虚假性、虚幻性”。在这出发,我们就能意识到,我所说的“虚无之虚无”的否定性,并非人施加的,而是蕴含在这个概念内部的自身言说。虚无本身也是一个概念,它同样被自身的“虚”判断影响着,所以可以说,虚无之虚无本就在那,人只是将其点明。第二是比较偏剧情意义上的,星铁选用了黑洞这个意象其实是非常巧妙的。从这个喻体可以看出,其实mhy在强调的、被黄泉“一般意义上的否定”的是什么——其实是虚无主义深渊对人的引力和拉拽。而廓清这种引力的时候,人才复归更加接近纯无的澄澈之境,而“有”恰恰在这里再次开展出来。第三就是哲学理念上,虽然我是个非常推崇生存论的人,但是生存论其实永远都不能作为孤立的哲学去“独立的接纳”。或者说的更好理解一些,生存论就我个人来说,主要提供形式而并不提供内容。我在奥托那边和琪亚娜那边都说过类似的意思。其实崩3的编剧组或多或少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像凯文,他们处理的是远比西西弗斯要丰富的。

KitaX
· 重庆我觉得和你想的恰恰相反,或者说你举得什么看手机刷视频的例子不对。虚无的虚无,不是否定虚无,虚无常说的就是(一切没有意义),那(一切没有意义)本身这个概念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当然是一种否定,因为虚无就类似一种(否定)。你后面说的更像是一种(逃避)或者(回避),这才是大多数人的状态,传统社会不论东西方的价值观就是在(回避/逃避)这个问题的,这本身没有问题。我觉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哪怕是今天也没有问题。不管是一神亚伯拉罕常用的建立一个所谓(天堂)的概念,还是东方从佛教引入的(轮回),自身本土的各种流派也好。近代社会,大量人民群众摆脱了饥荒,有了科学的钥匙,驱逐了传统神学,解构了传统价值观,又有大量文娱产品的冲刷和不得不面对的经济不平等。这当然是好事。但笼罩的黑雾散去,自然是不得不面对的精神的本身的赤裸的真相。哲学,在我看来还是人类看待自己,他人,世界的一种东西,所以怎么选择都行,没有绝对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