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清朝的制度避开了以前封建王朝所有的坑,是不是瞎讲啊——清朝能避开坑,是因为他们的皇帝们即位时已经是大人了吧?

avatar
关注

发布于江苏阅读 1404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Itsanny

· 天津
D博士完全是瞎讲。清朝前期让宗室王公执掌兵权,踩了西晋的坑。大封异姓诸王,踩了西汉的坑。主幼臣强,踩了东汉的坑。允许统兵将领出将入相,踩了五代十国的坑。晚期各省督抚上管军下管民,形成了东南互保格局,踩了后唐的坑。真正让清朝免于爆炸的,是那些在清朝执掌大权,有能力造反的亲王、大臣、武将们,他们竟然在能造反的时候不造反。清朝两代君主驾崩时,影响力最强的亲王代善选择了保全大局不争皇位;架空幼帝顺治独揽大权的时候,多尔衮选择了不篡位;异姓王孔有德在南征的时候全家殉国;三藩之乱的时候,尚可喜死死坚持守住广东前线,至死不愿背叛;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国藩等一堆将领掌握兵马大权可以独立的时候不称帝。其余,像是福全这种康熙最大皇位竞争者的兄弟可以独立率军在外作战;阿桂这种手下带出半个乾隆朝名将的统帅可以坐镇军机处;雍正允许允祥这种近似于副皇帝一样的角色掌控军国大权之类;慈禧垂帘听政,但是没有像吕后、武后一样大杀宗室、大立自己亲属;奕䜣这种在皇帝外逃期间监国摄政,还能干掉顾命八大臣的王爷没有在两宫太后刚刚入朝根基不稳时发难,诸如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上述这些在其他王朝都会成为导火索的事件爆炸一个,清朝都会分崩离析。这才是清朝延续的关键。收起

看完第一段就懒得看了,每个时期都需要特定的手段解决特定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该干的事情.前期不让自己亲戚掌兵让谁掌?刚统一中国不封异姓王怎么安定情绪?主幼臣强,出将入相更是辣眼睛的评价.这就是典型的二极管思维,只要这件事在历史上坏过,那他就一定没有好结果.但凡上过几年班的人也该知道,一个公司初创都得靠最亲近的人的人性,等做大之后绝不能相信人性要靠制度.甚至连清朝满族几百年前都明白的道理,到你嘴里成了能造反时不造反全是运气了.认知差距,没必要讨论,不用跟我抬杠了.

亮了(124)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金融民工想转行

· 福建
D博士完全是瞎讲。清朝前期让宗室王公执掌兵权,踩了西晋的坑。大封异姓诸王,踩了西汉的坑。主幼臣强,踩了东汉的坑。允许统兵将领出将入相,踩了五代十国的坑。晚期各省督抚上管军下管民,形成了东南互保格局,踩了后唐的坑。真正让清朝免于爆炸的,是那些在清朝执掌大权,有能力造反的亲王、大臣、武将们,他们竟然在能造反的时候不造反。清朝两代君主驾崩时,影响力最强的亲王代善选择了保全大局不争皇位;架空幼帝顺治独揽大权的时候,多尔衮选择了不篡位;异姓王孔有德在南征的时候全家殉国;三藩之乱的时候,尚可喜死死坚持守住广东前线,至死不愿背叛;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国藩等一堆将领掌握兵马大权可以独立的时候不称帝。其余,像是福全这种康熙最大皇位竞争者的兄弟可以独立率军在外作战;阿桂这种手下带出半个乾隆朝名将的统帅可以坐镇军机处;雍正允许允祥这种近似于副皇帝一样的角色掌控军国大权之类;慈禧垂帘听政,但是没有像吕后、武后一样大杀宗室、大立自己亲属;奕䜣这种在皇帝外逃期间监国摄政,还能干掉顾命八大臣的王爷没有在两宫太后刚刚入朝根基不稳时发难,诸如此类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上述这些在其他王朝都会成为导火索的事件爆炸一个,清朝都会分崩离析。这才是清朝延续的关键。收起

允许出将入相恰恰是给了武将一个既提升待遇等级又让武将不长久掌兵形成造反机会的做法。这叫什么坑??要是唐玄宗早把安禄山弄进内阁指不定安禄山都没机会叛乱。

亮了(42)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