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LOL“换线”史!
要谈换线,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
在英雄联盟里,“上野中下辅”的分路玩法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这种分路早年间其实有一个专有名词——EU流。
是的,中上单人路(上路坦克,中路AP),下路双人(AD+辅助),外加一个打野的分线,这是由欧洲战队开创的打法,所以被称为EU流。
EU在S2赛季时发扬光大,尽管S2冠军并不是欧洲队伍,但在S2时期这种分线已经一统全球,成为公认的最佳分线,包括中韩在内的队伍全都跟上了这股风潮。
但,EU流真的就是LOL的最优解吗?
普通玩家先不说,职业战队对于游戏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既然有EU流,自然就会出现逆EU流,反EU流,也就是所谓的“换线”。
换线,主要是指上下边路互换,也即下路双人组换到上路,去压制对方上单,己方上单去往下路抗压,属于一种田忌赛马的战术。
通常情况下,主动采取换线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己方下路孱弱(选出了老鼠薇恩大嘴等后期ad),需要规避前期对线;
还有一种则是去针对对方上单(对面上单是主要carry,选出了兰博杰斯等无法抗压的英雄)。
除了上下路互换,也有把双人路换到中路去压制对面中单的玩法,人称“中二”战术,其中最著名的一场当属S3OGN冬季赛,SSO下路(imp+Mata)换线到中路压制Faker锐雯。
在LPL,WE等战队也使用过这种打法。
只不过,相比起边路换线,中二战术相当罕见,S3以后基本就已绝迹,主要原因是中路线短,哪怕是2打1,压制效果也往往很不理想。
以Faker那一场为例,imp和Mata俩人在中路几乎没有压到补刀,可以说换了个寂寞。
我们口中的换线,往往默认是指边路换线,这种战术曾经在好几个赛季里风靡全球,是所有职业战队的必修课!
而在LPL谈换线,必然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人称抗压王的WE前上单草莓选手。
彼时WE还是初代宇宙队,厂长和阿布还未叛逃,这是一支典型的以下路为绝对核心的队伍,加入EDG后这俩人也仍然还是这一套玩法,换汤不换药,牺牲上路保下路大核,很长一段时间内EDG的上单最大特色就是“玩大树”。
言归正传,宇宙队时期的WE应该是全联盟换线最频繁的队伍,给微笑选大核换去上路发育,让草莓去下路抗压,于是草莓选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贴上了“抗压”的标签,S3看过来的老观众应该都知道,当初只要是WE的比赛,以Joker为代表的LPL解说言必提“抗压”。
当年电竞厕所“抗压”吧创立,跟王草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草莓的“抗压王”名号显然更多是调侃和黑称的成分,这一点也体现在了S3宇宙队的分崩离析,而接下来我们要提到的这位上单,在LOL换线史上可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OMG上单选手,Gogoing!
与王草莓不一样,高地平是一名carry型上单,外号带头大哥(无状态是靠谱小弟)。
S3是LPL元年,但并不是LOL元年。
早在S3之前,WE就已经夺得了IPL5,晋升为宇宙队,由姿态小孩PDD孙亚龙组成的IG也有一批狗儿子追随。
而OMG作为新面孔,当时熟悉他们的人并不多,但他们却以黑暗势力之名横扫整个LPL,夺得首届冠军,并杀入S3世界赛。
而在LOL换线史上,S3世界赛是一次重要节点。
在以往的比赛中,当上单选手发现被换线后往往会束手无策,只能硬着头皮在塔下玩手机,等待兵线推进来,只可惜到来的往往不仅是兵线,还有对面打野……
当然,上单们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许多时候他们会把辅助叫上来陪同吃线,这样一来(己方上单+辅助)vs(对面打野AD辅助),2打3有机会据塔反打。
与此同时,自家ad在下路1V1也能凭借手长压制对方换去下路的上单,并且因为是一个人吃经验的缘故,己方AD等级会高出对方ad,这笔买卖只赚不赔。
但很快战术就进化了,你会发现当你把辅助叫上来陪同自己抗压时,对方上单宁可不吃下路线,也要传送到上路来4越2,这样一来哪怕你有辅助保护也无济于事(打野因为换半区无法来到上路)。
4打2,对面等级领先,根本没有反抗余地!
一切又重回原点,进入死胡同。
在当时的比赛中,人家6级,上单才两三级是正常现象,对上单们来讲不送人头就是胜利。
别说是塔下玩手机,有时候你就算站在自闭草丛也不一定安全,整个上半区全是对面的人,真正的如履薄冰,无立锥之地。
这一局面,直到S3世界赛才终于出现了改观!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S3世界赛上,换线战术螺旋上升了!
众所周知,OMG和WE不同,两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WE是以下路为核心的队伍,战术阵容永远建立在保AD之上,而OMG则恰好相反,这是一支主打上中野铁三角,尤其是主打“上路”的队伍。
WE可以完全放弃草莓的发育,OMG却不能坐视越南人被欺!
于是,在S3世界赛上,以OMG为代表的“保上派”针对换线打法,在小组赛中做出了一种全新的尝试,那就是【协同打野】!
——上单放弃吃线,开局跟随打野一起进野区刷野!
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在S6赛季以前,普通野怪营地的经验和小兵一样,是可以多人共享的。
开局少一条线,白白放弃一路兵线,这种打法纵观整个LOL历史,也是极其大胆的,而这种打法却在S3世界赛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经问世便引起所有战队模仿学习,短时间内就成为世界赛上的主流战术。
有兴趣的朋友去翻看当时的比赛录像,在这里我们谈一谈【协同打野】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一,协同打野让上单脱离了危机四伏的上路,可以安心跟着打野在野区升到2级,这样上路会烧掉一波或几波线,但总比人在上路死了给对面送人头,兵线经验还没吃到要好(1级上单不可能吃得到经验)
二,战术面变得更加宽广,主动性大幅提升,上单在野区升到2级以后,可以视情况决定是回上路吃线,还是将计就计,跟打野一起去下路越塔击杀对方上单,化被动为主动
三,增强打野前期的刷野和gank效率,有上单协同打野,打野开局刷野会更快,第一波gank往往也会更具威胁性,获得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四,当时版本的野怪出生就是2级,并且有高额越级击杀经验奖励,因此上单的加入对打野发育影响不大(注:当时打野道具不加额外经验,打野和线上的人吃野是同等经验)
综上,自【协同打野】战术问世以后,从S3世界赛到S6赛季中期,这一战术一直都是职业赛场上的主流打法,直到6.9季中大改版,拳头设计师出手,让野怪营地经验无法再多人共享,并改变了野怪经验机制,这才让【协同打野】战术失去生存土壤。
下图为6.9季中改版,针对这一战术的版本更新。
最后纠正一点,王多多在谈换线时有一个明显错误,他表示《设计师做出改动——上路、中路防御塔有前5分钟的防推塔机制,把双人组拽回了下路:好好对线。》
事实上,这里指的应该是6.15版本改动,在这个版本里一血塔机制上线,也确实从6.15开始换线战术失去土壤,不再是主流。
但,前5分钟的塔防机制并不是这个时候才有的,恰恰相反,塔防机制其实一直都有,只是在6.15版本中,设计师单独取消了下路的塔防机制,只是把持续时间从7分钟下调到了5分钟,以下为6.15版本更新原文。
一血塔机制和塔防机制的改版,让在比赛中风靡了超过三年的换线打法成为历史,但不得不说的是这种改变对游戏是有积极意义的,不仅提升了游戏观赏性,增加了比赛血腥度,并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解放了上单,从此上路拥有了兰博自由、杰斯自由……
也正是在这基础之上,从S7赛季开始上路涌现了一大批carry型上单,包括Theshy、Khan等。
束缚了上路长达数个赛季之久的枷锁,在这一年被彻底打破!
春风待雨
· 上海? 虎扑搬虎扑?
随时随地都楼主
· 重庆?这是哥们原创的啊,只发了虎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