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zhqqq楼主
· 广东第435章 从失败中来 “曼联赛季勇夺三冠王,这其实是一个从失败到成功的故事。弗格森总结了上个赛季的失败,总结教训,重新开始新的奋斗,一路战胜各种挑战与困难,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题记 曼联这个赛季的辉煌,即使是最大胆、最狂妄的红魔球迷也不敢想象。 上一个赛季曼联最终被阿森纳抢去联赛冠军,对弗格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曼联的历史进程来说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1997-98赛季的曼联貌似强大,还有92班青训光环的加持,但赛季最终的败局却非常无情。 一个关键点就是坎通纳的退役。这并不简单,也不是引进新的前锋可以弥补的。从真正的影响来说,这让弗格森曾经无敌于英超的战术体系——强大又灵活的442彻底结束了。 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关键的原点——弗格森需要彻底的改变。 赛季的结局让弗格森和曼联都感到了巨大的挫折,弗格森明白第二代曼联已经走到了历史的终点,但第三代曼联的重建却没有成功。尽管舒梅切尔和基恩还是曼联的核心,尽管92班已经成为了曼联的骨架,但这并不足以保证曼联对联赛的统治。 坎通纳对于曼联的意义无比重大,飞踹球迷事件后曼联失去了冠军,现在国王退役之后曼联又一次失去了冠军。没有了坎通纳,没有了这一个“王一样的男人”,曼联的实力降低了一个层次,不再是那一支可以随意肆虐英超的霸主。这个赛季弗格森已经开始重建,但曼联与阿森纳争夺联赛冠军失败,直接对阵也落在下风,这就是事实。 站在1998年5月的时间点上,弗格森要考虑现在的曼联怎么办? 弗格森要深入反思这次的重建,1997年的措施太不够看了。温格带来的冲击特别大,弗格森需要做的工作显然更多,遇到的困难显然要更大。 弗格森打造了多支曼联,第一代曼联是从87年到92年,以罗布森和休斯为标志;第二代则是英超首冠开始至98年夏天,以坎通纳为标志。弗格森第一代曼联的战术特点很鲜明,是以布鲁斯—罗布森—休斯为中轴,取得了足总杯、联赛杯和欧洲优胜者杯的冠军。 那时曼联执行442战术为主,弗格森拥有非常强悍的球员。马克-休斯与麦克莱尔的双箭头就靠强硬来赢得射门机会,罗布森和因斯在中场的拦截与扫荡不许多言,两个边路则逐渐开始尝试快速推进......弗格森放弃了传统的高吊和长传冲击,更多地走地面配合与冲掉相结合。弗格森开始摆脱传统英式的僵化思想,减少盲目的长传,更多地利用中场控制和推进,更多地强调前场的有效配合,加快边路进攻的尝试。曼联大幅度减少长传,也进一步减少对球员身体方面偏强壮和力量的需求,更加强调打得快速,增加中后场的冲击力。 1991年夺得优胜者杯时的曼联是弗格森战术思想的最好载体,球队在与巴萨等豪门的较量中笑到最后,依靠的并不是长冲短吊,而是依靠趋向整体化的战术,曼联的442可以演变为非常灵活的4411,也可以变成4231或者更多的变化,这是弗格森当时已经在欧洲豪门面前尝试成功的打法。两个前锋马克-休斯和麦克莱尔背身拿球的能力并不差,而且也会大幅度回撤接应,他们已经不是站桩式中锋,而是变成欧洲大陆的前锋踢法。需要的时候他们甚至会积极地回来参与防守,欧洲优胜者杯决赛里就很好地展示了曼联前锋的防守能力。弗格森在中场的部署也是有着独特的思考,罗布森和因斯的防守强度非常厉害,完全可以覆盖整个中场,从对手禁区到自家禁区,后插上的攻击能力也非常出色。弗格森的进攻战术里已经启动边路推进的尝试,坎切尔斯基和李-夏普有技术有速度有传球,而且还能够射门,是对手非常忌惮的两把快刀。两个边后卫中,主动压上助攻也不少。埃尔文的存在非常亮眼,他在左侧能够提供后卫们罕见的推进和切入,还有一手精准的任意球功夫,主罚点球更是令人放心。相比而言曼联当时的右路有点失色,韦伯和帕克这些球员并不具备超强的能力。 曼联这一套阵容里,常规的战术打法还是442站位,边路进攻为主。这样一套阵容有着相当严谨的整体性,在战术执行上的坚决性和卓越效果也得到了验证。尽管联赛里还没有实现突破,曼联的整体性还是打不过英伦的那些强硬与野蛮结合得很好,总体实力也更强的对手,但足总杯、联赛杯和欧洲优胜者杯冠军,以及超级杯冠军的成绩已经说明了弗格森的成功。 在1991-92赛季,弗格森的球队在争夺联赛冠军中被利兹联队击败,这对于弗格森来说是个很大的遗憾。对比而言曼联整体实力并不比利兹联队差,只是在最后的收官阶段没有把握好。 弗格森的这一支442曼联已经有了英伦强队的雏形,但显然还差那么一口气。 英超元年的曼联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弗格森的球队开局不好,但在赛季中段得到了坎通纳。 这个转会在当时并不引人注意,但其中的意义却无比重大。得到坎通纳的曼联演绎了一出脱胎换骨,涅槃新生的好戏。坎通纳的加盟激活了曼联的锋线,激活了曼联整个球队的活力。这个法国前锋在弗格森的球队里并不只是充当一个角色,而是成为了改变曼联中前场的魔法师。弗格森赋予了坎通纳更多的自由,更强的战术地位,更多的指挥职责,让曼联的战术风格开始了奇妙的变化。 在弗格森麾下的这支曼联队里,坎通纳是前锋,但他并不仅仅是前锋,实际上他既可以打9号,也可以打10号位,甚至还能打8号位,当然踢一下11号的角色也毫无问题。坎通纳既可以在前场摧城拔寨,也可以为队友制造助攻,更可以掌控节奏组织攻势。坎通纳的加盟彻底改变了曼联的中前场,也彻底地改变了曼联的进攻模式,迅速提高了曼联的进球效率。坎通纳的技术和意识是远超一般的英超球员的,他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来提升队友,来促使球队完成蜕变。他灵活多变的走位,他的带球突破技术,他变化的节奏,以及发现空间和创造空间的能力,都使得他在曼联如鱼得水,表现极为出色。坎通纳不仅自己成为了曼联最锐利的攻击手,他也通过自己的移动和策应,通过组织和指挥,成功地为曼联的中场和前锋之间搭起了桥梁,让对手的防线处处漏风,防不胜防。 坎通纳的加盟彻底改变了曼联,这也是弗格森在阵容改变和战术创新上的一大步。正是以这个赛季为节点,弗格森打造出了一支极富统治力的球队。球队原来平淡无波的中路进攻有了巨大的改变,而中路与边路的连线、中场与前锋的联系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连弗格森一向忽视或者说没有全力开发的肋部进攻区域,也有了新的闪光:吉格斯、贝克汉姆、坎切尔斯基等球员开始经常地从这里打入对手的腹地,创造新的机会。曼联的进攻套路由此发生巨大的改变,坎通纳的带球进攻威力巨大,除了突破和分球,他还在指挥和策应方面更多地丰富曼联的进攻选择。 坎通纳成为了曼联不可或缺的中前场灵魂,他的能力和状态也持续保持稳定,曼联因此而连续多次问鼎联赛冠军,实现了伟大的复兴。曼联在英超已经逐步成为了霸主,逐渐统治了整个联赛。 从坎通纳的加盟开始,弗格森的第二代曼联起步就是英超冠军,他打造曼联的第二代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坎通纳的能力和气质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他将满了从英式球队的冲击力中提升,在速度中结合了控制和变化,成为了英超中最成功的球队。坎通纳的桀骜不驯和掌控全场的气势也激发了曼联的战斗精神,给了队友们更多的信心。 媒体们说:“坎通纳的神奇在于他彻底改变了曼联,近似于让愤怒的公牛学会思考,让僵化的站桩木偶学会灵巧的跳舞。” 坎通纳给第二代曼联带来的无限风光一直延续到了1997年,直到他正式退役才戛然而止。这一次的退役也打乱了弗格森的计划,他对坎通纳的退役措手不及,只能匆匆忙忙地进入第三代曼联的重建。弗格森曾经设想过让勒蒂希埃、迪卡尼奥或者克鲁伊维特来成为第二个坎通纳,但他们都拒绝加盟。最终在1997年夏天,弗格森只能签来谢林汉姆。 谢林汉姆和科尔搭档的双前锋,让曼联的前场失去了坎通纳时期的神韵。尽管92班拥有不错的技术能力,尽管舒梅切尔和基恩都还在,但没有坎通纳他们踢得都太过于僵化了。曼联的双前锋顶在前面,后撤拿球缺少变化,更别说能够组织进攻和控制节奏了,与中场的联系都非常缺乏。中场方面基恩不幸受伤,他几乎缺阵了超过三分之二的赛季,这使得中场的拦截和硬度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场控制也失去了枢纽。曼联没有了坎通纳在前场的组织,没有了基恩在中场的覆盖和链接,这对于志在卫冕的曼联来说是致命的。 曼联中场变得非常脆弱之外,帕里斯特年事已高,斯科尔斯防守能力弱,谢林汉姆状态也不好,可以说三条线上都是隐患重重。尽管在积分榜上曼联一度领先,但最终还是失去了联赛冠军。 坎通纳退役之后,弗格森重建第三代曼联的第一个赛季尝试失败了。 温格在阿森纳的第二个赛季就夺得冠军,主要原因当然是大手笔的投入,温格签来了不少法国和荷兰的外援,成功地将兵工厂彻底改造。另外温格也带来了更新的思想更多的战术,枪手变成了一支技术领先,节奏快捷的七对。经过上一个赛季的糅合,阿森纳爆发了巨大的战斗力。 BBC说:“温格执教阿森纳夺冠的意义,远超过此前所有英格兰籍主教练。温格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英格兰足球,让英格兰足球从体力化、粗糙化走向了技术化和精细化。弗格森之前的成功并没有让英格兰足球发生革命,但温格却真正引领的技术风潮,这是对英超球队来说最大的礼物!” 弗格森当然不同意媒体的瞎逼逼,但他也感觉到了挑战的压力。 弗格森需要应对温格,还需要带领曼联在欧洲战场上突围。欧冠对手的实力和战术并不是英超那些强手可以相比的,这里是皇马、拜仁、尤文图斯、巴萨、AC米兰等一众豪强劲逐欧冠之巅的盛宴。 在欧洲赛场,弗格森一路品尝着失败走来,现在已经是越来越有经验。即使失去坎通纳,弗格森也有信心与对手们叫板。曼联与尤文图斯的多场比赛证明了弗格森的能力,自然也证明了球队的潜力。但潜力并不代表真正的荣誉,曼联在欧冠还是没有能够走远。 阿森纳的挑战、传统442的失败、欧冠的遗憾……这一切都对弗格森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如何从失败中找到教训,如何找到适合曼联自己的路?
既要还要想要更要你要不要
·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