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角球防守的一点分析

avatar
关注

首先,我们的角球防守还是传统的区域防守,近门柱一般安排的是波罗和一名中前场球员,vdv站在两人后面,之后小禁区中央站罗梅罗加另外两名球员,远门柱再安排2名球员提防对方后点捡漏的球员。但是大家也知道,目前这个安排对上挤门将战术是相当低效的

主要原因还是区域防守的缺陷,进攻球员如果集体向某一区域跑动形成区域过载,那进攻方至少在该区域能够形成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人数优势。而挤门将的战术,可以说是完美地针对了这个缺陷。

我主要看了对阵阿森纳,西汉姆和曼城这三场丢的角球。而这几次角球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进攻球员全部都是瞄准近门柱跑位的。挤门将战术核心就是牺牲一名己方进攻球员阻止门将出击,让球能够开到更危险的区域。而这种战术基本上是不会开往后点的。因为开往后点的角球球速更慢,高度也要更高,门将哪怕被阻挡也有时间出击去控制足球,所以进攻方基本只会留下一名捡漏的球员埋伏在后点。

接下来看看这三场比赛丢的四个角球具体是什么情况。

首先是对阵曼城,曼城在禁区里只安排了4名进攻球员,而我们光小禁区就安排了7人,然无济于事。对面角球开出直接瞄准的就是维卡里奥,同时小禁区里的2名球员跑向近门柱。维卡里奥因为被阻挡无法将球抱住只能击球,埋伏在近门柱的曼城球员补射破门。整个过程参与防守的热刺球员只有负责近门柱的波罗和理查利松,其他人看戏。

接下来是对阵西汉姆,这场其实安排了对付挤门将的防守措施,那就是让比索马去阻止对面阻挡门将,但还是没有解决门将无法及时出击的问题。对面仍然是只安排了5名球员进攻,1个球员阻挡门将,1个球员埋伏后点,3个球员攻击前点。而正因为我们的区域防守,这次参与争顶的又是只有站在近门柱的波罗和vdv,其他人继续看戏。

最后就是阿森纳这场,对面的安排还是老样子,1个人埋伏后点,1个人挤门将,3-4人进攻近门柱。第一个丢球是因为霍伊别尔挤不过对位的富安健洋,为了争球无奈乌龙。第二球则是哈弗茨通过一个灵活地跑位,从小禁区中央(罗梅罗身后)绕到近门柱,和富安健洋对vdv形成包夹,形成2对1的优势轻松将球顶进。而这球也暴露了区域防守最大的劣势。在哈弗茨跑位的过程中,我们所有的防守球员全都只集中在了自己的防守区域上,没有人跟防哈弗茨,只有罗梅罗在角球开出来的时候意识到身前的哈弗茨空了跟上补防,但起跳时机已晚,无法形成有效防守。

最后总结一下,挤门将战术的核心是阻止门将出击而进攻近门柱区域。这样即便牺牲一名进攻球员,依然能在近门柱区域弥补进攻人数的劣势,形成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争顶优势。传统的角球进攻,最危险的是小禁区中央,而挤门将战术转变成了近门柱区域。我们目前的区域防守还是传统的防守思维,导致防守小禁区中央的3个人基本全在看戏,完全浪费了防守时的人数优势

真心希望澳波不要头铁,几次角球失分全都是相同的套路,只要回放一下录像就能发现。改用混合盯防或者重新安排站位,要么在近门柱区域形成人数优势限制对方争顶,要么安排争顶能力最强的球员防守近门柱增加争顶成功率,起码能大大降低角球的失球数

阅读 404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三秒后的贝尔楼主

thfc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缺乏对对手角球的研究,没支球队都有自己的角球特点,需要赛前具体研判,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布置,而不是仅仅强调战术。甚至需要我们的定位球教练在进攻和防守角球时跑到底线附近临场指挥。收起

其实不是,最根本问题是我们的防守站位单一。进攻角球是根据防守方的站位来定的,而不是说每个球队都有固定套路。就像阿森纳,踢切尔西的时候同样也是挤门将,但是因为切尔西用的是区域和人盯人混合,选择的是短角球配合把球传到被放空了的大禁区前。曼城踢利物浦,利物浦防前点的是争顶能力还算不错的戈麦斯,但利物浦整体防线提的靠上,小禁区里被放空,所以选择了低平球直接传到门前。我们目前这套防守战术近门柱的两个球员争顶成功率太低,所以对上我们的球队基本都是同一个套路。相比之下,曼城对上挤门将时会选择在近门柱附近堆4-5个球员,角球开出来以后集体冲向小禁区边缘覆盖近点。对阵布莱顿和森林的时候都是这套站位,使得对面只得将球开到禁区中央和远点解决方法不难,拿出不同的防守站位,哪怕直接抄曼城的都行

亮了(1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空霸贝利斯

· 重庆

按澳波的理念:角球不是主要得分手段(失分原因),我费那劲干嘛,它定位球进我一个,我阵地战进它两个不就行了嘛

GIF
亮了(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