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母亲河“恒河”弄得那么脏?
印度的解体,是历史的必然。
很多人都知道印度国内差异巨大,所以会解体。这种说法只是局限于一种感觉,很多人并不明白解体的逻辑是什么,也说不清楚具体是哪些地方可能解体。
作为一个经常关注印度方面问题的人,我觉得有必要对大家说清楚这件事情。
我分五个部分来讲:
旁遮普的锡克人;
印度东北地区的独立运动;
克什米尔独立运动;
南印度的语言邦;
印度教。
旁遮普的锡克人
这个是我正在研究的,本想大写特写,不过还是长话短说好了。
旁遮普的意思是五河之地。五河,其实就是指印度河上游的五条大的支流。红三角就是历史上的旁遮普。红色剪头是穆教侵入方向,而侵入印度的第一站就是旁遮普。
大家对锡克人的印象往往是大包头、大胡子,熟悉一点的会知道锡克人特别尚武,这些都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
锡克教诞生于旁遮普,这里是印度教和穆教在长期混杂的地方。
锡克教的创始人那纳克是一个商人,游历了印度、波斯、阿富汗等地很多年;他创立这个宗教的大背景,是当时北印度经常发生各种灾害,很多宗教的信条难以解释。
比如,印度教主张灾害时应杀生献祭。可是,把牛杀了,谁给你耕地啊?这不是作死吗?因此,锡克教主张就是不献祭。
比如,很多宗教都是歧视妇女的,丈夫死了,妻子就要殉夫。可是,父母死了,孩子怎么办?因此,锡克教主张禁止殉夫。
此外还有,人人平等,不能歧视妇女,禁止溺杀女婴等信条。
可以说,锡克教虽说是宗教,相对其他宗教来说,是非常世俗化的。
因为这种世俗化,所以锡克教就很有感染力,尤其是对底层民众的吸引力很强,时间一长,势力越来越大,然后就是被莫卧儿王朝打压,要求他们改宗。
人家本是一个平等宗教,为何要改宗?
从 1700 年开始,锡克教徒为了维护自己的信仰,逐渐形成了一种类似于斯巴达的军事化组织。所有男子在成年之前,必须集体居住,从小训练剑术和格斗术,十分重视组织团结。为了强化群体认同,所有男子的名字前都要加上辛格(singh,雄狮),女子名字前都要加上考尔(kaur,公主);此外还有 5K 标志,kesh(蓄长发)、kangh(戴发梳)、kacch(穿短裤)、kirpan(佩短剑)、kara(戴手镯)。
因此,锡克教虽然人数少,但是战斗力爆表,它能在印度教和穆教之间活下来,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印度总理辛格,英文名称是 Manmohan Singh
锡克人尚武的这一点被英国人看重了。
1857 年印度……
史塔克斯
· 塔斯马尼亚当人认为它是干净的,就自然不会去清洁它了。
库西蒂妮
· 江苏一个地方一个生活习惯 可能你看的脏 但是人家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