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哀鸿:城破十日记》浅谈《扬州十日记》

关注

零创游戏已经宣布,新作名为《哀鸿:城破十日记》,以《扬州十日记》为背景,写一段关于明末才子佳人的故事。

借此机会,我想畅谈一下对《扬州十日记》的一些看法。

首先,关于作者王秀楚,这是有争议的,这个说法最早要追溯于民国时期的《王氏族谱》,距扬州十日那个年代过于遥远。另外,《扬州十日记》这篇文章,究竟真的是从明末清初流传至今,还是来自于清末“突然”冒出来的《满清入关暴政》,同样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这里我姑且认为,作者就是史可法的幕僚王秀楚,这篇文章也的确是王秀楚写的,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其次,关于《扬州十日记》的可靠性。我个人认为,王秀楚亲身经历了扬州十日,其所见所闻誊写在纸上基本不会有太大差错,但涉及到具体的统计数据,就只能看个乐呵了。其一,王秀楚此时带着妻子到处躲避清军劫掠,几乎不可能触及到真正的官方数据;其二,王秀楚作为史可法的幕僚,在经历了地狱般的五天后,其立场已经完全站在了清军的对立面,为了突出清军的残暴不仁,会写出很多感情色彩浓厚的内容。总之,对于《扬州十日记》,可以采取七分采信,三分存疑的态度,而对于类似“八十万”、“数千担”这种涉及统计的内容,一笑置之即可。

那么现在开始畅谈一些《扬州十日记》的一些细节问题。

1.扬州十日,实际上是指王秀楚自1645年5月20日(四月二十五)至1645年5月29日(五月五日)的所见所闻,并非是清军在扬州屠城十天十夜。清军是5月21日(四月二十六)日暮时分入城,5月24日(四月二十九)红衣人宣称多铎下令朔日封刀,5月26日(五月初二)彻底结束屠城,开始恢复秩序。《扬州十日记》,也重点写了5月21日至5月24日这4天清军的残暴行径。5月25日至5月29日这5天基本上是一笔带过的。

2.扬州这场大屠杀,很显然并非是对史督镇抗清的报复,从《扬州十日记》上便可看出,绝大部分清军的杀人都是为了“劫财”,而逼死妇女也大多都是为了“劫色”。是一场很标准的封建时代为了犒赏士卒而做的“奖赏”行为。我不否认这种“奖赏”的残暴与恶劣,但若因此就将扬州十日跟现代的南京大屠杀混为一谈,实属又蠢又坏。

3.清军此时的成分非常复杂。5月21日作者目睹的那群“卒”极大概率是汉八旗,这些人用汉语向掳掠的妇女谈论征服朝鲜的旧事。5月23日破财消灾的那群清军很显然是高杰旧部。5月24日遇到的骑兵显然就是满八旗了,因为他们用满语交流。这篇文章挺讽刺的一点就是,明确说满语的人,恰好没有描写其杀人的内容,反倒记了一笔满八旗跟追逐作者妻子的清兵说了几句话后,放走了她。

4.作者并非在很隐蔽的地方躲了十天,而是几乎每天都在东奔西跑跟清兵打交道,一直坚持到5月24日红衣人宣布封刀。而他可以说是运气爆棚,直到多铎下令封刀都没有遇到发疯般烧杀抢掠的人,基本上只要破破财,清军就不会找麻烦,甚至还在2天内遇到了同一个清军士兵,这名士兵还提醒作者我不杀你别人也会杀你,作者已经没有钱(无法贿赂清兵),让作者早点逃跑。

5.从《扬州十日记》来判断,扬州城内仍然有至少数万幸存者,并非流传的那样人杀完了只能靠寺院僧人收尸。证据就是“初三日,出示放赈”。扬州城内的幸存者开始领取救济粮食,史可法囤积的军粮“片时荡然一空”,城内还出现了“米骚动”,因为抢米而产生了一些冲突,老弱病残被年富力强的哄抢一空。这些描写侧面说明了此时扬州虽然惨绝人寰,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市民活了下来。

6.扬州十日是1645年5月20日至5月29日,南京城破是1645年6月8日(五月十五),剃发令则是1645年6月20日(五月二十七)下达的,此时扬州已经宣布封刀20多天。因此扬州十日跟剃发易服其实谁没有什么联系的,因此2022年扬州汉服馆那场闹剧,实在有些荒诞。

7.文章结尾作者话锋一转,开始痛骂“叛寇”和“内地奸宄”(高杰旧部),指责高杰部在扬州城外掳掠屠杀,使得大量扬州城外的流民和难民涌入扬州城内,而之后高杰部降清,又狐假虎威在城内嚣张跋扈,要么当满人的带路先锋,要么自己救开始烧杀抢掠,并断定“维扬百姓,始终死于高杰”。甚至在读过许定国的檄文后,认为许定国杀高杰,就是看不惯高杰军的所作所为,出口恶气。

暂时能说的就这么多。

总而言之,《扬州十日记》是一个说敏感挺敏感,说不敏感又很显然不敏感的文章。如果以此作为游戏背景,尊重历史和文章原文是极端重要的。希望零创游戏能够如实参照《扬州十日记》进行创作,想必能够制作出优秀的续作。

历史区明朝
发布于东京阅读 5757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popend

· 湖北

扬州十日汉八旗和投降的汉军确实是最畜生的。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大宋楚州安抚使黑三郎楼主

· 东京

我收到了3条回复,所以回复呢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