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混乱——之车型命名
2023年汽车界最火的事是:798的秦plus;
2024年汽车界最火的事是:998的秦L;
秦L:998,2.9L,2100km;
价格,油耗,续航,在行业内都是属于颠覆性的存在。
可是,有一个,被忽略的:海豹06 DM-i。
这个名字,不太好记,这个名字传递出来的定位,让人有点疑惑。
这也引出来一个问题:海洋网的命名,一直都没有梳理好。
最开始的时候,规划是:纯电系列命名为海洋动物,混动系列命名为军舰;这个规划不能说多好,只要坚持下来,也能凑合用,可不知什么原因,主观或客观,这种命名方式停了。后又传出把海豹开发成系列,当轿车,海狮开发成系列,为SUV。
我觉得这样甚为不妥。
海豹经过这两年的沉淀,销量虽然没有太好,但定位立住了:好看,运动,20万,底盘好。这些评价赋予一辆车上,尤其是一辆国产车上,是不容易的,要好好保护!
而把与秦L同样的车命名为海豹,正是在破坏这件事!
秦plus本就是10万级别的车,秦L小升一级,是在正向打造“秦”;海豹20万的车,被拉到998,却是在挖墙根了!
事实上,把一个系列,用一个名字命名,只后面以数字区分,是不合适的:
领克的车是以数字命名的,可除了资深汽车迷,普通关注汽车的都未必能把几号是啥车准确的说出来,更不论普通消费者了!
而把一个中高端产品以系列的形式拉低售价,更不合适:
帕萨特是深入人心的B级车。如果,大众推出一款车:帕萨特05,998起步!你能想象吗?帕萨特再怎么18万成交、15万成交,那也是市场的选择,不论终端优惠力度多大,大家潜意识里,帕萨特还是20万级别的车!同样,出一款车,帕萨特09,卖50万,市场能否接受呢?
所以,名字+数字,10万到30万,这两种都是不合适的!
事实上,一个车企,把核心的名字起好,就行了;而核心的名字不用太多:轿车4个,SUV 4个,足以。以宝马为例,轿车核心就3个:3系,5系,7系;SUV是X1,X3,X5;奔驰同样,轿车是C级,E级,S级,SUV是GLC,GLE,GLS;大众是个值得学习的车企,在命名方面:捷达和桑塔纳,速腾和朗逸,迈腾和帕萨特,级别分明,正好对应比亚迪的双网。
因此,我在现有的比亚迪海洋网车型上,经过梳理和创造,给各类型各定位安排个名字,仅供参考。
如下:
轿车:
海鸥EV;
海豚EV,海豚DM-i(驱逐舰05);
海豚L EV,海豚L DM-i(海豹06);
海豹EV,海豹DM-i;
海豹L EV,海豹L DM-i;
海狮EV,海狮DM-i(5米1左右);
海狮L EV,海狮L DM-i(5米2左右);
SUV:
青鸟(4米25-4米35),类元UP;
青鸟L(4米45-4米55),类元PLUS;
青牛(4米65-4米75),类宋PRO;
青牛L(4米75-4米85),(宋PLUS);
麒麟(4米85-4米95),(护卫舰07);
麒麟L(4米95-5米05);
鲲鹏(5米05-5米15);
鲲鹏L(5米25-5米35);
MPV:
麒麟M(4米85-4米95);
鲲鹏M(4米95-5米05);
蓝鲸(5米1);
蓝鲸L(5米25-5米35);类腾势D9;
硬派越野:
河马(4米8-4米9);(小河马);
河马L(4米9-5米1);(大河马);
在这个体系里,把驱逐舰05改名为海豚DM-i,海豹06 DM-i改名为海豚L DM-i,既解决了名字复杂问题,也解决了定位问题:海豚的定位就是十万级别,正正好。
轿车就4个:海鸥,海豚,海豹,海狮;
SUV同样4个:青鸟,青牛,麒麟,鲲鹏;
纯电就加EV,混动则加DM-i;
两个定位中间需要再出一个车型,就加L;
轿车里,海鸥,海豚,海豹已经知名,只需宣传海狮一个;
SUV里,麒麟,鲲鹏同样知名,只需把名字和车子关联在一起;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用以传递幸福佳音;而青牛,是老子或太上老君的坐骑;此四者,皆是瑞兽,不但寓意好,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小级别也一目了然。
秦L对应的车型命名为海豚L,则是通过加L后缀把4个名字扩充为8个,且不会造成混乱。
而一些个性化的车型,可以以加其他后缀做区分:
运动版:+S,GT,追风,狂暴,风暴,飓风;
旅行:+旅行,远方,极境;
等;
MPV里,以蓝鲸命名,取起巨大之意;加后缀L,则可以涵盖两个尺寸,都在5米以上;而5米以下的车型,则可以用SUV加M的后缀命名,如麒麟M,鲲鹏M,涵盖尺寸4米85到5米。
硬派越野不需要那么多车型,一个河马,加L涵盖2个尺寸,足以。
所有车型:
海鸥,海豚,海豹,海狮;
青鸟,青牛,麒麟,鲲鹏;
蓝鲸,河马;
一个“品牌”,两种动力,十个名字。
拜仁枪手
· 湖南麒麟 鲲鹏这种一看就不可能,华子肯定早就把这些注册完了
凯里K布莱恩特B欧文
· 广东看完感觉,不如比亚迪本身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