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高连长为啥走后门也要留下伍六一?

avatar
关注

《士兵突击》里高连长明明最喜欢的是史今,为啥没给他走后门,而面对561时却选择了走后门也要留下他?

《士兵突击》剧中要退伍复员的班长从头到尾一共有四位,老马、史今、伍六一、许三多。这是《士兵突击》里关于军队建设现代化的一条故事线。不光是史今和伍六一,这里任何一个兵要走之前,他们的上级领导都在想方设法让他能留下。

  但是在军队建设现代化的这个紧迫任务面前,用原来部队中的人情世故来为人处事是不现实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用人情世故来为人处事。史今和伍六一分别是这两种情况。

  接下来我将按照电视剧的分集来谈这个问题。全剧一共30集,换算过来大约是每4-5集代表半年发生的事情。有了这个时间基准,比较容易参考时间顺序和发展进度。

  史今为什么第2集家访时在许三多家借着酒劲发飙?朝许百顺咆哮道:

我告诉你……这是军队的需要……没时间了!

  因为史今自己非常清楚的知道,部队现在要的是什么人,全高中连这个门槛卡掉的是什么人。史今自己都快跟不上了,更何况要拉着许三多一起进步?但是史今没有办法和人解释明白自己到底该怎么跟上,为什么没有时间。或者说,他的自尊心使他说不出来。

  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中考是社会筛选的第一道残酷门槛。把史今班长在许家没说明白的话翻译过来就是:他史今连带许三多,俩高中都没读成的人,在部队这样的环境下想追上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研究生的素质,那就得玩命。玩得起这个命的人,干啥不成?

  评价一个班长的去留的标准。除了班长自己的成绩,还有全班战士的一切。也就是说,许三多如果跟不上,影响的是全班全排甚至全连的成绩。这一点其实每一个班长都很清楚。但是并不是每一个班长都能在部队转型的巨大变革下,适应工作任务要求的转变。

  以五班来说,为什么五班被边缘化?是因为五班看守驻训场的工作被自动化设备替代了。所以原来驻守一个排,现在驻守五个人都嫌多。剧中从第3集到第7集是讲许三多在五班的事情,这5集里老马只在第4集去过一次阀门室。理论上这个驻训场最重要的设施就是这些管路仪表,五班的存在名义上是守护这些管线,但是许三多在五班的日常工作却很少和这些东西打交道。老马进去也不过是抄录一下数值。以现代技术来说完全可以实现无人化。

  三连指导员何洪涛每次见了班长都说自己在想尽办法帮老马班长争取。争取什么?一是争取让老马留下来,二是争取让老马能再进一步,这两条难度都很大。再不济,给老马争取个三等功,能真正光荣退伍。

“说白了,你能在这个地方待下去,就应该无条件一个三等功。这到了地方上,也好找工作。我们不能让你这么干耗着。”

  老马一再强调自己没想走,但是何洪涛索性挑明。

那你想干什么?一世英名晚节不保?你没带好他们几个,倒是让他们几个给你带坏了。你不趁现在光荣退伍,你还想干什么你?

  其实何洪涛自己也很清楚,一个只有初中学历,年纪奔三望四,全团任期最长的老班长,老马的军事训练成绩怎么可能比得过那些正当年的大小伙子?复员回到地方从头开始又何谈容易?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许三多修路这件事,何洪涛是很想借此来帮一把老马的。

  老马这么优秀的班长,能把自己整成这幅德行,说穿了还不就是何洪涛几个月都未必想起来看五班一次,更不用说三连长,到了第26集才露面。老马表现好坏给谁看啊?能在五班待下去打成一片才重要。但是成才也当过五班班长,管的也是同一拨人。成才不管什么时候在五班,都把班里管得井井有条的。

什么叫做得对,这就叫做得对。正是我和连长一直所期待的,不,是所有人所期待的那样。于公于私,你对红三连都功不可没……我们一直在给你找个由头,现在好啦!这怪我冷落你太久了……我不怪你有了情绪,是怪我让你有了情绪。

  何洪涛每次说这些话,都是避开五班的其他兵,说的私房话。也都大多没头没尾。翻译过来就是:这条路是当年王团长在驻训场的时候想修但是没修起来的一条路。这件事702团很多老兵知道,但是没人能做到。现在这件事在老马手下带的兵做到了,团长注意到红三连五班的这件事了。这就是一条直通团部,直通团长办公室大门的康庄大道啊。

  第7集何洪涛特意带了张干事来,本意是希望通过文字材料,让这件事成文成体地被团长知道。好歹给老马争取点什么。可是老马过不去自己那道坎,老马说一千道一万自己不想走。可是老马也知道,自己这样,留下又能做什么?所以这条康庄大道,老马毫无保留全部留给了许三多。

  到了第7集大家把许三多押送到了连部,何洪涛也说了,他带了一千多号兵,只信一种兵,有情有义的兵。所以在日后,何洪涛对许三多,对伍六一的照顾,也都来自于此。注意,这不是后门。这是何洪涛作为指导员选人用人的标准。

  在第10集老马要走的时候,当天来送老马的队列里32个兵。何洪涛、史今、包括许三多都是老马带出来的。但是这三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何洪涛是无可奈何,许三多是没心没肺地笑,史今是想哭但是拼命忍着没哭的。

  送走老马之后,史今和许三多就老马走的时候哭没哭,该不该哭这件事掰扯了一段戏。史今之所以会那么想要哭,以及在这个回答里之所以要花那么多篇幅来谈老马,是因为老马作为史今的班长,史今的状况实际就是老马的状况,老马的问题也是史今的问题。


  再说史今,七连的驻地环境,业务性质这些在剧情前10集陆续交代过了。所以我们重点就第10-13集来谈。

  虽然七连是702团的王牌,条件比起草原驻训场条件已经很不错了,坦克装甲车也都安排上了。但是有一些细节在第11集陆续暴露出来:营房书桌只能摆放两本以下的书籍,用个DV要专门去翻找,完事了还要煞有介事刻个盘,要用电脑你得去机房,要看书得去活动室阅览室。

这是成才在7连的宿舍,其实现在多数部队的营房都差不多是这样。不过全班桌上和床头柜的书加起来,可能还不够老A一个兵要读的多

  这条件以21世纪初的作战部队来说的确不差,可是如果是吴哲那样的兵来七连,他那么多书难不成统统进库房?如果吴哲看到许三多在那做腹部绕杠想录个片段,自己的数码相机当场就掏出来了。这就是代差。史今可以玩命练玩命训自己,但是史今要想玩命练成吴哲,或者把全班都练成吴哲,可能吗?史今在许三多家大喊的“没时间了”。指的就是没时间把七连变成老A,也没时间把他自己变成吴哲了。这里拿吴哲举例单纯是因为吴哲是剧中同年兵的标杆。实际上马小帅作为七连第5000名士兵,已经是七连人才天花板了。

第23集许三多老A的宿舍。明显发现书特别多,下层最右边那盒磁带是新概念英语3。这场戏齐桓也在看《英语广场》。桌上陈设和宿舍环境和七连形成明显代差。许三多文化知识学习电视剧着墨较少,小说里时不时会提

  前10集里许三多从新兵连到七连,除了和五班的人比,许三多在哪都是个处处比别人差的兵,第7集调来七连以后干脆连续颓了3集。简单来说就是许三多当兵一年了,进步却十分缓慢。于是在第10集开场史今全剧倒数第二次对许三多发飙。事情发生在战车库房里。一大段好听的不好听的话我就不再打出来了,反正大致都是些骂许三多不争气,当初不该帮他这个龟儿子之类的话。不过当时史今撂下一句大实话:

许三多,咱们三班现在总分排全连倒数第一,你还想咋的?你再这么干下去明年我就得走人了。

  伍六一整场戏从第9集到第10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对史今一直以来做法的定性:

你又在自作自受

《士兵突击》电视剧的编辑特点之一,就是把一些重要场次的戏在集首尾处断开。这也是电视时代影视编辑的常见做法。这场戏的意义在于,从伍六一开始,七连三班开始真心实意接受许三多。

  史今带兵的方法和老马大同小异,主打一个真心实意,带到最后爹亲妈亲都没班长亲。外人看来的确是自作自受。这么带兵非常走心,带出来的兵一个个把班长看得比命都重。老马这么带出了何洪涛、史今和许三多,史今这么带出了伍六一。以至于老马和史今这俩班长要走的时候,动静那叫一个大。

  可是史今和老马这种班长,虽然对兵那是真心实意的好,感动得大家梨花带雨的,但是真正的军事技能,在剧中基本都不是史今和老马手把手教的,因为他们已经不是班上做得最好的那个人了。许三多的体能训练是伍六一教的,每次格斗比武也大多是伍六一和许三多对打,反应能力训练是甘小宁白铁军一众人教的,枪械和文化学习搞不好是成才教的。以至于在许三多去了老A以后,回忆起老马史今,基本都是些走心不走脑的事情。把老马比喻成许家老大,史今比喻成许家老二。

  所以说史今在单兵测评被许三多、伍六一甚至甘小宁这些年轻的尖子兵挤到没有立足之地是史今意料内的事情;作为班长,史今能继续教给班级士兵的东西越来越少,对自己军旅生涯阶段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更何况七连越来越不适应未来部队建设的需求,这不是史今能扭转的。其实甭管有没有许三多,许三多是兵王也好老末也好,一个熬了8年多的没有上升通道的士官,总是要走人的。史今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伍六一和高城都想尽量留下史今。所以前期不惜赶走许三多,中期又对许三多的进步感到喜忧参半。

  在演习之前其实高城就敲打过史今,说他个人射击成绩,季度成绩都下降,史今拿三班整体成绩上去了的话搪塞高城。高城最后让史今在接下来的演习中把握好机会,就是争取在这次演习有个嘉奖,最好立个功。

  11集末的野战演习开始前,高城一句:“人是没有最大仰角的”。暴露出了七连最大的问题:太依赖人的因素,而人恰恰是很不稳定的因素。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 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 杀声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 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 。

  这个连歌句句都在唱人,唱意志。然而整个钢七连在演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

成才够厉害吧?结果潜伏狙击任务中就为了找许三多扯闲篇,说爬起来就爬起来了,聊的是跳槽的事。紧接着成才中弹,平时傲得不行的成才,蔫得像换了个人。

老白你昨天晚上都知道躲在个原子弹都打不着的地方,现在你在这玩悼念战友,结果呢?玩现了吧?在这样的战场环境下,暴露即阵亡。白铁军在那叫嚣,等于吸引火力全盘端。

甘小宁按耐不住上去要揍白铁军,伍六一赶忙去拉住他。一群死人和一个活人在打仗的时候还能逗闷子。史今全程躺平在画面左外侧,一句话没说,在演习中尽一个死者的本分,不去打扰活人。

  三张图下来就很能说明问题。在经历前一夜的败仗后,整个连涣散得不像样子。在702团都把钢七连当标杆,高城办公室里挂着一副字“士兵平时即战时”。结果训练的时候一个个嗷嗷叫,成绩做得漂亮得不得了,领导看了很满意。演习的时候一面对敌人,特别是敌人针对性研究过七连战术战略弱点的情况下,七连就成了纸老虎。

  说直白点,高城和何洪涛在702团工作中的问题都一样,就是没有聚焦备战打仗这个根本任务。而是聚焦于如何让首长满意,如何表现得好。这是那个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局限,同时代也不止一部军旅题材的戏吐槽过这一点。

  这次演习中,是老A第一次和七连直接对线,战损比1:9。就这老A还说自己输了,因为老A的理想目标是1:25,最好0伤亡。在第12集的夜战中,七连明明第9集就吃过热成像训练亏的情况下,居然连个热成像仪都没有。丛林战大车灯一开,这种做法在现代化战争中等于是告诉敌人「我在这里,快来打我」。七连的兵往前冲,连长和指导员却在后面,手里连个枪都没有。单兵没有通讯工具,战场上演习阵地内交流一靠喊二靠走。发现不对了在后面大喊快撤,这哪撤得回来?于是乎演习最开始被干掉的,恰恰就是七连中的尖子。史今、伍六一、甘小宁都有份。

  史今班长在这场夜战倒下的第一句话是:

“就是这个结果,我早就预料到了。”

  这句话一方面是史今早就预料到了这次战斗,这样的打法,史今这样的兵,或者老七连这样脱离实际装甲侦查连作用的尖刀连一定会快速败下阵来;另一方面,他也料到了未来一定是属于对方那样的高精尖的,强化单兵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兵种,这两个问题都不是他作为一个班长能解决的;还有一方面,他认定自己对许三多没有看走眼。所以史今接下来的这段词儿就很像临终遗言:

“把枪拿起来三多……再也没人照顾你了。以后你再也不能犯错了。把枪捡起来三多,把枪拿起来。冲吧,冲啊……”

  用三多后来的旁白说:“那次山地演习,对我们七连来说,这样的失败就像死了一半,后来我才知道,远远不止一半。”用团长在结束演习前的话说,702团重装部队数量和火力的优势完全体现不出来,全团战损比15:1。从来没有那么大的败绩。要知道钢七连之所以那么辉煌,是因为七连的三次集体一等功,表示在在三次战役中,阵亡超过三分之一,歼敌逾倍甚至20倍,超越了这个连建制战役性的作用。七连是侦察连,可是演习找不到敌军指挥部,七连也压根没在找指挥部。以这个标准看,七连的路子已经明显走偏。

  第12集史今阵亡后就没多少戏,直到这一集结尾会餐时。史今才露面,又是一段很含糊的台词。

  高连长对史班长说:

“你是我最好的兵,可你说话不算数啊,你跟我说你照顾好自己前途,我一直都相信你,”

  史班长回:

“9年了,你对我,高低不错,敬你。”

  高城借着酒劲接着说:

“为什么不是你抓了那俘虏”“许三多,跟你班长比,你又算什么啊”“他今天是挺帅,今后你怎么办啊?”

  这些话我们可以归纳出来:高城和史今认识9年。考虑到高城三年军校,一年排长,三年连长,入伍到军校报考还要两年服役经历和年龄门槛,也就是说高城和史今很可能是同年兵。虽然不见得都是老马带出来的,但是应该在俩人还是新兵的时候就认识。高城的军校履历,决定了高城和史今注定是两种人。以年头论,史今交情最深的人既不是许三多,也不是伍六一,而是高城。

  说到这,结果就很明白了。以全团全连考核来说,这次是吃了败仗,而且败得窝囊。高城和七连都难以自保。以全班和个人考核来说,史今也到了留不下的程度。而高城对史今,就像何洪涛对老马,真的想用尽一切办法,可就是没办法,谁叫他们那场夜战就败下阵来了。而且史今很清楚,这次演习后自己算是干到头了,但是高城的前途还很长。所以史今要走,对高城什么要求也不敢多提,就怕耽误高城的前途。临了只提了说看看首都啥样。

第13集这场哭笑交替的戏,几乎算得上全剧以及二位演员演艺生涯最有代表性的一场戏。剪辑上处理得很碎,不过很难得每一条都是在长安街上开着车实拍的。

  在这场天安门的戏之前,是一段交叉蒙太奇。一边七连的连长办公室里,连长和指导员讨论史今该怎么想办法留下或者体面地走;另一方面,在团部的会议室里,上级在和团长讨论怎么“抓紧时间”“具体到个人”。

  史今就算这一次没走,到了白铁军那一波呢?白铁军那波没走,七连解散那天史今又该去哪呢?

  说白了,高城想怎么放大话也好,史今留不下就是留不下。这一点指导员看得更明白。毕竟在这件事上,指导员是个外人,旁观者清。


  接下来再说伍六一。

  伍六一,外号穿甲弹。登场的时间很早,伍六一远在许三多之前就是兵王。虽然在史今班长走后,代理班长是许三多,但是论军衔伍六一全班最高。从年龄和军衔上我们可以判断出来,伍六一在参加老A考核的时候是24岁,二级士官,虽然比不了马小帅那样是21岁学员兵下连队然后升少尉,不过伍六一是完全具备成为现代化军人的条件的。伍六一面对的不是没时间的问题,而是伍六一活得太认真。

  有时间,或者说年轻,有成长空间,是伍六一相比史今最大的优势。在第11集的演习里,伍六一是七连第一个阵亡的主要角色。而且伍六一的阵亡是最低级,也最需要警惕的。看到一把没用过的95就想拿来看看?这要是给你在95下面藏个引信,下面埋一个炸弹。许三多和史今都得陪伍六一挂在这。

第一次看这场戏的时候我就想,这么大岁数的人了,别人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能随便捡的道理都不知道吗?

  但是这次阵亡并不会对伍六一的仕途有什么根本的影响。就是因为伍六一还年轻。

  而且伍六一不管是当班长还是当班副,带兵都已经有职业化军人的风格。其实袁朗、成才、许三多也是这么带兵的。带出来的兵素质都很棒,也都可以很放心地把命交给战友,但都不会像是史今和老马把兵带得梨花带雨黏糊糊的。

  比如伍六一几乎扮了全剧所有黑脸。许三多新兵营训练不合格,是伍六一在太阳下面陪着许三多单练。许三多加入七连的相关介绍和入连仪式也是伍六一主持的,连腹部绕杠都是伍六一教的。说白了,理论上伍六一这个纯爷们形象是一个碾压许三多的存在。绝对的刚正不阿,宁折不弯。

  高城调到师侦营之前,问王团长要人,说想带走许三多,王团长说不可能,说想带伍六一,王团长说“更不可能”。说明此人在团长这也挂了号,而且位置一点也不比许三多低。

  《士兵突击》的主角毕竟是许三多,所以伍六一做过什么,不管是戏还是原著着墨都很少。不过有一件事我们可以注意到:那就是许三多犹豫是要复员回家还是转士官那次。伍六一给许三多和许百顺安排的全套“串通好了逗你玩”。

  也就是说这次伍六一为了帮许三多留在部队,把自己的刚正不阿,宁折不弯全部放弃。还在短时间内把小帅小宁一帮人叫来撑场面。用尽一切办法说服许百顺,确切的说,是逼许三多把心里话说出来给许百顺听。

伍六一领着一大帮人折腾了一天,到最后自己承担责任。到了战车入库的时候,他要自己去,不让许三多跟着。撂下一句:你别烦我!

  注意,如果是老马或者史今那种风格带出来的兵,这个时候一定会争着抢着去替伍六一担这个责任,许三多就试图这么做。但是伍六一带出来的兵,绝对会权责分明地处理这个问题。这就是职业化。

  这次事情使得伍六一背上军事生涯中唯一一个记过处分,就这样,伍六一还笑着和甘小宁说:判轻了。也就是说,伍六一宁可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要保许三多。这算不算一种后门?

  许三多旁白对这件事的评价是:

“六一平时不爱说话,但这一次,他扛起了一座山。”

  所以可想而知,伍六一在这之前,可能做过更多更纯爷们的事情。使得全团的人都知道这么个穿甲弹。足以征服全连乃至全团那种。

  类似的事情在老A考核的时候也不断发生。老七连行动小组是他领导的,生吃老鼠肉是他想出来干出来的。三人最后潜入红三连五班厨房的时候,成才和许三多望着满眼的腊肉果蔬多少都有些心动,但是伍六一只说“抓紧休息”。成才端来馒头以后,伍六一也放话:“吃这个,恶心一辈子”,“偷奸耍滑不是机会”。

  也因为伍六一活的太认真,所以当许三多试图扛着他过终点线的时候,伍六一宁可拉自己的信号弹,也绝对不肯拖累许三多。

  其实伍六一参加考核前,何洪涛和一连长也劝过六一,马上就要升三级士官了,何苦“到那个鬼地方去当兵?”六一的说法也很诚恳:

“当兵的选择不多,如果一个兵想在这条路上走得再多一点,请尊重他的选择。”

  这里蕴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伍六一的这个年纪和学历,已经没有机会走军官路线了。二是老A作为职业化军人,在部队转型走在先锋位置,是伍六一、许三多这样的学历背景处在劣势的兵的重要上升渠道。

  一连长在这之前还多问了一句:“你要是没被选上的话,怎么回来?”伍六一的回答是“那我就这么回来呗,以前干啥,以后还干啥。”其实从结果来看,老A那但凡没选上,高城的师侦营也会照单全收,本来是没有“回来”这个问题的。如果说老A是前门,那师侦营就是后门。

  只是大家万万没想到,这场考核伍六一居然在这场考核中落下伤残了。一连长在病房发的那通火,毫无意外是从团长那一级一级传导下来的。所以也是团部决定给伍六一这个特殊照顾。

  事后对伍六一安排一连司务长的安置,伍六一却非走不可的那场倒叙戏也非常精彩。何洪涛一开场说:

“师、营、连全到齐了,可说的都是私话”

  一帮领导这么低声下气,看得出来连长、指导员包括高城都在极尽所能的弥补这个兵。用何洪涛的话说:

“我们所能做的,比起你做过的,少得可怜,可这好歹是个容身之所啊”“这也算是给我们一个机会。”

  但是伍六一心领,却万万不可能接受。只说:

“简直太舒服了,有的时候我真想在这待一辈子”“可是作为一个兵,作为一个瘸子,不敢太偷懒了,否则以后瘸的就不光是腿了”。

  这场戏和史今要走的时候一样很含糊,没有交代多少前因后果。这里也翻译一下:其实按照惯例来说,这类因公致残成绩优异的兵,是有很多方案可以照顾,而且可以照顾一辈子的那种。司务长管后勤伙食,是真正意义上的肥缺。属于极好的,甚至可以说很有油水的一种照顾。正因为如此,伍六一才不敢接受。因为一旦接受,就意味着日后机步一连中会一代又一代流传“这个司务长,是当年参加老A选拔负伤,团里照顾安排的”。这才是伍六一最受不了的。本回答的另一个高赞答案里已经详细分析过司务长的任职条件,未来会有越来越多马小帅那样来自军校有高学历的新兵。伍六一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心安理得地干下去。

  所以引用三连长对整件事的定性:

汗颜,用老七的话说,给伍六一擦屁股更汗颜。

  这里用了“擦屁股”这个词,足以说明对伍六一来说这样的照顾可没有那么舒服。因为光荣与梦想。一个舍不得离开部队的兵,已经没有办法贡献自己最大力量,伍六一宁可选择走,因为伍六一知道“不是每一个要走的兵结果都这么好”。而伍六一绝对不会接受留在一连当那个被人同情或者被嚼舌根的人。更不用说留在部队拖后腿了。


  伍六一复员事是许三多在老A实战PTSD要复员的时候,何洪涛和三连长说给许三多听的。不过这显然对许三多起了反作用。

  其实真要说开后门,老A袁朗才真的是给许三多大开后门。考核里出现五班就是开给许三多的大后门。进了老A许三多实战PTSD,袁朗找大队长要求全权处理。许三多的心理素质很成问题,按照老A的规矩完全可以直接让许三多退出淘汰,可袁朗愣是在休假和财务两项别人难以逾越的制度给许三多大开方便之门。连带之前伍六一“逗你玩”,许三多两次动心思退伍,两次都被人这么罩着,许三多对此还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不得不说许三多当了这么多年兵还是那么缺心眼。不过恰恰就是许三多没有那么多心眼,所以许三多可以活的很纯粹,很认真,实战对许三多的影响会如此之大。袁朗判断长远来看,许三多在职业军人这条路上走不了特别远。不过这就是《士兵突击》这个故事之外的事情了。因为这里谈的是伍六一和史今,如果有兴趣,可以另外开一题来谈这个话题。

  说到底,史今没有留下来,不光是没有后门,而且史今没有过硬的业绩,也没了七连这个容身之所。伍六一没有留下来,不是因为伍六一没有业绩,而是因为伍六一害怕这个后门。但是无论是业绩也好,后门也好。这几位班长的离开,包括许三多动念想要离开。根本上都在于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再把“最好的自己”奉献给部队。

阅读 33772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1234q1

· 北京

原创吗?写的真不错

亮了(491)
查看回复(7)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自创潮牌林菲尼克

· 上海

写的很好,分析的也很透彻,士兵突击就是一部反映我军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的,海湾克战争之后,我们彻底被震惊了,那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现代化战争

亮了(360)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