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奕派008纯电版首周用车感受,装配工艺,静态功能,动态表现。长文5500字
车接回来这几天,跑了40公里快速路,走了60公里城市道路,还找个烂路走了走坑,过了过砍,没有特殊工况,没有暴力驾驶,正常空调自动25℃,总体评价是这车从做工到静态到动态四方面,感觉呈现出了不同的车辆品质或者说水平,我从低到高大概说说感受吧,先说结论,国产车看做工也就值70分,车机及辅助功能80分,驾驶起来能到95分。
一、装配工艺
1.内外颜色
首批现车的标配版本193600的只有向阳金外观黑色内饰版本,其他颜色需要订车排产,向阳金在发布会时提到说是在阳光下能呈现变色效果,怎样怎样的,还有活动只加1500,让我看来这就是银灰色呀,没找到哪有金色啊,Get不到这为啥是主打色。内饰的黑色不是纯黑色,微微泛灰色的翻毛绒,手感不错触碰柔软,座椅、方向盘、中控台等位置包裹软皮,软皮看样子做清洁应该会方便一点,用湿毛巾擦拭就行。个人感觉还是黑色外观,红色内饰最好看。
2.车体漆水
不管官方宣传的热成型钢和外观用料怎么定义,我觉得这车整体铁皮在大车门板目测得一平米多、大前盖两平米多、大后盖的条件下挺好的,漆面水平做工不错,用手按压没有软绵绵,有种硬度可靠的感觉。第三排座椅靠背有钢板,这是必须好评的地方,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发生碰撞后的防护上,都有一定作用。五金件、塑料件、包裹件的用料方面还可以持续提高,比如螺丝的尺寸和材质、前备箱塑料板材质、车内地板材质等等。
3.工艺用料
车辆整体的装配工艺方面还不足,国产车做工粗糙的毛病在东风上随处可见,有必要说一下这车的车喇叭,不是车内音响,就是按的滴滴,有点不符合20万车的身份,听起来声音不好,很单薄,我准备学习学习拆装视频,换两个蜗牛喇叭。其他方面举例说明:店内验车时,左后门上边皮条安装没入槽,是我给掰进去的;后备箱密封胶打胶不均匀,收脚没做好就直接喷漆了;门下皮条不齐;右后门不好关闭,必须用力;坐后排地板鼓包;地板与座椅点贴合不好,常规缝隙不匀等等。装配工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我觉得四个分类里分值最低的原因,国产车现在越来越好,期待早日走向高端,细节决定成败,吾辈仍需努力。
4.镀铬易脱落
有个同样的北京车友,买完新车就去贴了车衣,在贴车衣过程中发现,前车标两个小燕子的标志镀铬层特别容易脱落,镀层很薄,稍微碰到一点就直接漏出底色,车友发了图片,贴个车衣两个小燕子标六个角,镀铬层全都损伤了,心疼的不得了。这个车标还不像四周的镀铬条包裹件可以更换,这个标还能亮,不是简单的外观件,更换成本高。了解到车标配件390元,工时费另算。
二、静态功能
1.空调及通风
我之前开的是个2015款的捷达,除了安全驾驶配置,其他的舒适性配置啥也没有,先说这车空调,听其他车友反馈有觉得不凉的,制冷效果我认为没有问题,我一直就开25℃自动,出风口是手动调节,这跟普通燃油车一样,都是手调风向,吹哪自己调,后排空调出风口较多,如果全车开启并开到大风量,声音还是挺大的,各个位置都在出风,后排仅能通过语音控制空调。座椅通风量我感觉是往里吸风的模式,正驾驶位风力不大,但是风机工作的声音还是有点大的,第一天开车的时候我开了座椅通风,我还纳闷是哪的声音,我以为收音机处于调台的状态呢,后来停了车才发现是座椅通风,后几天我就没再用这个功能,感觉就安静了很多。
2.摄像头及屏幕
作为新能源车的标签,全副武装到牙齿的特性,这车的摄像头也挺多的,还有前后雷达加持,可以在屏幕选择开启的功能,对于新手来说是个友好的选择,打转向灯时可自动开启摄像头,帮着看着点前后左右,距离近了还有雷达报警,进了小区就会报警声音层出不穷,来不及看到底哪边离的近了。车内有两个摄像头,一个是驾驶员的防疲劳驾驶,我给调到了敏感度最低,不用让他老看着我,另一个是车辆后排摄像头,能够切换至屏幕看车辆乘员情况,但是这个怎么切换到看乘员我还没研究明白呢。这车的图像像素和整体成像效果一般,没提车前就听其他车友说这车的360影像,车外影像模糊,确实算不上精良。流媒体后视镜是个很好的配置,成像清晰且真实,省去了后窗雨刷器,如果能兼顾看车内乘员就更好了。至于仪表盘屏幕我认为可以忽略不计了,这个仪表屏幕我很少看,上边的信息没有什么值得随时关注的,现在我连看车速都是看大屏上的导航提示其他显示内容也是在大屏上完成。车辆到手后尽快撕掉屏幕保护膜,带着膜的时候滑动起来显得特别涩手,撕下来就好多了,我看现在某网络销售平台已经有屏幕的钢化膜了,感兴趣的可以买来贴上,我是觉得贴膜没必要。
3.冰箱彩电
这两样东西我认为是噱头大于实际,明显就是别人有的我得有,我能给你的都给你,如果需要加1万元选装,我一定不会要,即耗电还不适用,占用公共空间。冰箱是冷暖两用,能放下差不多四五罐330毫升的听装可乐,车辆启动才能开启,收车回家冰箱也断了,在APP上有持续工作的选项,看着是最长可以持续工作12小时,这个功能我没有亲自去试验效果,后期再跟大家汇报吧。冰箱下边有两个导轨,我现在很担心我扣不出来里边的小石子,碎纸屑,不便于卫生清洁。车内后排娱乐屏孩子是很喜欢,就是不知道开长途他会不会看多了晕车,屏幕黑边框很宽,有我小拇指宽度,手势控制开屏关屏和牌照是个创新点,迎合小孩的内心虚荣。
4.车机系统
这车车机系统采用8155芯片,我也没体验过8295芯片到底会快多少,至少我觉得8155支持车辆正常功能使用是没问题的,过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系统还能保持这个水平就够用了。语音唤醒反映率、说话文字识别率、功能执行准确率都很好,反应速度没有觉得很慢需要等着它反映的感觉,可以做到随时待命随叫随应。
车机系统页面大概分了8个分类,常用、灯光、驾驶、车辆设置、辅助驾驶、座舱感知、语音助手、显示、声音、连接等等。首先说蓝牙连接,蓝牙连接后能支持语音车内通话,车内通话时有几个设计逻辑,一是为了降低通话时的车内噪音,电话接通后空调风量自动调小,等挂断电话就一脑门汗;二是微信语音播出时,响铃阶段是全车音响同时响,声音很大,接通后为了保证隐私声音通过头枕传出来,声音很小,这个我后期还得研究研究到底怎么设置。
东风奕派有自己的APP,从车辆选择、定车、使用都在这上边实现,完成车辆绑定后,在使用中发现了问题,就是我在远程控车时,总提示网络异常系统异常。当我慢慢走近,直至50米时还无法控制,走到车跟前才实现控车,这个也许是我车辆放置位置到底,这需要后期寻找规律,看是系统问题,还是网络问题,还是我使用的问题。
5.舒适功能
一是驾驶模式设置,驾驶模式分三档,经济、舒适、运动,建议选择舒适。第一档经济,从4S店接车出来时是经济模式,这个模式真的不适合长期使用,太肉,扛不住2.2吨的大车所需的动力要求,变道超车时踩到底都感觉不到爆发力,会有超车的安全隐患。第二档舒适,在动力方面明显比经济好很多,接近油车的水平,建议长期使用。第三档运动,这个模式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爆发力最强的档,是纯电电车应该有的样子,但是开这车都是老婆孩子和老家儿一起出行的,建议大家控制车速,安全驾驶,还能防止急起急停孩子晕车。二是动能回收分四档,关闭-弱-中-强,我仔细试验了出关闭外三种不同的动能回收模式,建议选择弱。弱是最接近油车的驾驶质感的模式,有稳定的滑行速度,没有急起急停时的突兀。中这个档其实是心里作用更明显点,觉得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动能的回收效率,是不是能跑的更远,不知我的理解有没有道理,我觉得弱跟中比起来不一定少跑公里数,因为在弱时,快速路上驾驶滑行距离明显远很多,动能回收的多就影响滑行距离,随后再通过给电门加速,增加了给电门的动作,反而是增加了电量输出。最能回收最高档是强,这个车的动能回收最强档还不像特斯拉来的那么坚决,不是松开电门就迅速回收,是有一定的反映时间,或者说是脚离开油门放到刹车上以后它才回收,这种感觉很熟悉,我作为曾经A3职业驾驶员的出身,开过最长18米的车,就像重客重货车型的变速箱缓速器的感觉,脚不放刹车上就没有回收,放到刹车上就回收一样。三是转向助力也分三档。舒适-标准-运动,通过测试,建议选择运动。舒适档是转向力最轻的档位,这个会造成转向不够精准的问题,容易方向打的过多,来回修正。标准档和运动档的感觉差别没有拉的特别大,属于两个相近的档位,最终我选择了运动模式,这个模式下在车辆转向时会显得更放心,指向性更强,较少小修小补的方向修正,新手司机还能减少画龙的风险。
陡坡缓降功能,这个功能这段时间我没有完全体会到,这个功能的原理像低速挡下山,如果在山路下山形式,建议陡坡缓降功能配合能量回收强档一起使用,技能保证车速,又能同时兼顾动能回收。陡坡缓降功能需要手动开启,车辆驻车后下次再次启动车辆行驶时,陡坡缓降功能自动关闭,需要手动开启。舒适停车功能,舒适停车功能是这车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开启后在车辆减速过程中,极大的减少了刹车点头的问题,能够明显增加后排乘客乘坐的舒适性,降低急起急停时晕车的风险。
6.乘坐体验
为什么奕派008能打动我,就是它精准的定位,面向的潜在消费者人群,我就是看中他坐着舒服空间大,且是个SUV,不像MPV那般笨重。所以这车的乘坐舒适性是亮点,二排独立座椅,就算不选零重力座椅,二排右位也有推托,坐垫厚实,坐垫长度比其他4800车长的车好,对比同类竞品车型表现完胜。我家人身高都不算高,每一排都能有一拳以上的空间,这车第三排座椅的坐垫厚度、座椅高度、包裹性可以说同级同价位第一。美中不足第三排座椅没有安全座椅接口,这就是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不给我。
三、动态表现
1.底盘呈现
东风作为与法系车有着不解之缘的品牌,在底盘调教方面大可放心,尤其是后H臂多连杆,更人更踏实的感觉。这车我在使用中尽量不走寻常路,让底盘特性全部展示出来。在快速路上,时速80公里打方向快速变道车身没有侧倾,没有那种往右打方向车身先向左倾再向右运动的感觉,快速变道还是挺准的,没有过多动作,给人一种踏实放心做动作的感觉。走在有超高路面的桥梁时,车身没有倾斜,这一点让我很意外,这种感觉像是气囊悬挂一样,是由车身自己寻找平衡,让车里的人感觉不到过多的离心力,没有被甩出去的感觉。过减速带、井盖等障碍物时,没有过多震动,就是为了让家人坐着舒适,没有那么多震动,滤震做的非常好。经过碎石路面或搓板路时车身有明显弹跳,这是我试这么多场景里唯一一个感觉不算优点的地方,就算控制了车速,车辆后排也会有弹跳的感觉,不过对比竞品某品牌的汉字系列大车,那是好太多了,有兴趣的JRS可以去试试。
2.转弯半径
车大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转弯半径和内轮差大,安全驾驶难度会增加,我特意试验了掉头,官方给的最小转弯半径是不到6米,我在路口掉头,在最内侧车道,方向打死后直至完全掉头完成,我直接进了对象第二条车道,按照交叉口支路车道宽度为2.3-2.5米计算,这个数据接近官方数据,但是在现实中开车内轮差和转弯半径,应该时刻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中,宽打窄用,小心内侧剐蹭,用高德地图郭德纲的话说,小剐小蹭都是钱,你不心疼我心疼。这车的车宽接近2米,右前角也是一个很容易出事故的点,坐车主驾驶,我仿佛感觉我离右前角有两米多远,这根本判断不出车头位置在哪,我劝其他车友都说,实在拿不准的就下来看看,不丢人,车蹭了才丢人。
3.静音震动
因为我是首批车车主,现在的车还是万力的265/45 21r轮胎,很多大型车都选用这个型号轮胎,刚好借此机会能够对比一下万力轮胎和马牌轮胎到底有多大差异。结合车辆的前后双层夹胶玻璃,车内噪音控制的非常好,我开车还没有听音乐的习惯,在60公里以下时速主驾驶基本听不到噪音,车速达到80公里以上时才有轮胎胎噪生意,也没有车辆带来的风噪声音,这点绝对好评。等马牌EC7安装完成后我再多注意下噪音的情况,能够充分对比两者的优劣势。坐在后排会有一定的电机声音,但没有电机震动,总的来说在噪音控制这块做的很好,整个车都很安静,震动也是都来自胎噪,外部其他的震动完全感受不到,终于不用像我原来的捷达似的,车速上100就快听不见后边人说话了,
4.加速减速
到了最关键的加速减速环节,这个在驾驶方面总是能给我惊喜,这车的驾驶感受能跟以主打操控的大众ID系列相提并论了。驾驶体验接近油车,规避了很多纯电车型的弊端,起步迅猛但不张扬,减速迅速而不内敛。在驾驶过程中会发现开启了舒适停车功能后,踩刹车时前段效果很明显,甚至控制不好车内人有点点头,后段刹车使用时都属于急刹情况下,到了后段刹车会变弱有种信心不足的感觉。车辆停车后深踩刹车启动自动驻车功能,再起步时轻点电门即可起步,但受自动驻车功能的影响,起步的平稳性不好控制,还没找到应该踩多少电门来急活它再次起步,有种给着油突然放手刹车往前冲的感觉,这个我反复试了很多回,还是没找到窍门,不知道怎么控制能让乘坐感受变好一点。在快速行驶时,一直处于给电状态,如果突然急收电门,车内人员会有点点头,这可能与车辆动力输出或安全驾驶有关系,在强电流输出时突然断流,为了降低车速车辆的总体乘坐感受不是很平稳。
5.续航电耗
车辆官方能耗标定为14.7/百公里,我这些天都是空调自动25℃,早晚高峰上下班开时差不多表现续航17.1/百公里,总体算在8.5折上下。因为续航样本太少,而且第一次充电4S店没给充满,我没法实际计算,按照APP的用车报告看是18.33度/百公里,相当于8折,包含了在4S店当天开了一下午开空调的情况,我准备第二次充电完全充满,不刻意选择驾驶路线,就常规的综合路况,实际测一次,等测完再跟大家汇报。
啰里啰嗦更新了好几天了,也是把我北京第一辆纯电奕派008车主的真实感受都写完了,后续还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会随时更新,大家想买这个车的有疑问也可以问我,我还会多多分享,虎扑区虽然杠精多,但是是个相对纯粹的地方。还是那句话你买我推荐,我买我真买,以实际行动支持国产品牌,支持民族企业。
银时老师
· 河北楼主一看就是个细致人,我也给008一次机会,周末去看一下
暗涌再起时
· 湖北看完了,感觉性价比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