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4淘汰赛的几个队伍(一)(不敢预测,只分析):

关注

1/8决赛因为事情多就没发赛后评析(暑假图书馆做义工+看书写笔记+锻炼)。之前发了一次但是发布的时候网卡直接闪退没保存下来。

现在就这个机会重新谈一下,包括1/8决赛的一些看法是。先说一说德国和西班牙。法国和葡萄牙的比赛可能只能发赛后分析了。

德国和西班牙:

德国和丹麦的1/8决赛很值得说一说。

德国在1/8决赛打丹麦的时候做出了一些战术调整:用萨内取代维尔茨;用劳姆替代米塔;用贝壳替代黄牌停赛的塔。

面对五后卫的阵型,纳子反其道而行之,用萨内取代维尔茨踢首发,从而给肋部制造威胁当战术耗材,而反过来让维尔茨上来收割比赛。这个布置没有太大问题,面对丹麦身高马大的五后卫的防守,维尔茨那种利用队友牵制在肋部穿插和传切的属性很难发挥,而萨内纵向活动能力更强,哪怕站在场上都比维尔茨带给对手的肋部压力大。这种局面下有了京多安这种大局观球员就不需要维尔茨了,而需要能够把进攻往纵深发展的萨内。

至于劳姆,一方面是米塔上一场灾难发挥,另一方面上萨内首发后给了对手肋部的威胁,需要一个传中和套边助攻能力更强而不是更擅长和中路维尔茨配合的左后卫。

纳格尔斯曼除了对对手的针对性部署,在战术方面也有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略:

在进攻端,之前说了,采用萨内和劳姆,对A方案进行针对性修补,尝试让进攻更加简单直接,同时覆盖面更广。这样的思路收到了一定成效,今天劳姆的几次传中都制造出了很大的威胁。

面对对手限制克罗斯出球这个问题,纳格尔斯曼尝试用边路推进更强的劳姆、擅长左脚出球的贝壳来增加后场的出球点,同时形成将3-1的出球结构改为4-2,即克罗斯不回撤下沉而是在后腰位置、两个边后卫不会立刻插上和压上。这样的布置有效缓解了克罗斯的调度压力。

但我觉得把后场出球还是太依赖克罗斯了,克罗斯在上一场出现了很多因体力问题导致的处理球失误。上一场2:0的时候其实可以试一试能力更出众的格罗斯的。可能纳子知道这是克罗斯的最后一届了,就想把他血槽用用空吧。

面对中路防守问题,纳格尔斯曼选择让安德里希在腰卫之间轮转,防守时落位在中后卫位置,而进攻时又变成6号位。这样的安排下,防守的稳固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几次丹麦打出机会都是因为德国后场的失误(今天贝壳除了那个大脑短路别的时候都是攻防全能,其实我更建议让贝壳替代塔打首发,虽然他有时候容易大脑短路)。

对阵丹麦的比赛里,丹麦其实也做了不错的部署,采用非常适合自身球员特点的3-4-2-1,一方面用三中卫、五后卫稳固后场防守,然后利用两个边翼卫强大的助攻能力拉开宽度、打击德国薄弱的边路防守;中场交给霍伊别尔拖后组织;前场埃里克森作为自由人不断穿针引线,奥尔森作为前插的终结者,霍伊伦作为支点中锋,形成中路过载的人数优势。

开场20分钟,德国围着丹麦禁区狂轰滥炸,各种进攻手段齐上阵,体现了改版A计划的恐怖进攻实力。

但之后一段时间里,丹麦立足防守后,不仅成功让德国的首发A方案接近失灵,还通过对中路德国带球过多的问题进行捕捉,连续打出转换机会。但很可惜的是,霍伊伦和奥尔森没有发挥出相应的战术职能,同时德国防守经过针对性布置后相对(注意这两个字)稳固,导致球打到进攻三区就难以推进。下半场有过一次破门越位,那也是抓住了德国老大难的定位球防守。

而下半场,德国先是通过劳姆的边路传中造成了一次点球,哈弗茨主罚命中,比赛走向开始转动。之后德国先是祭出了纳子的C计划,撤下表现平平的京多安,让大菲和哈弗茨打双中锋,让防线开收缩下沉,增加禁区里的威胁,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同时,利用贝壳、克罗斯的一脚出球,德国在下半场和丹麦倒反天罡,不断打出流畅的反击或者是中后场出球后突然长传,并利用突然长传取得一粒进球。

最后时刻,德国换上埃姆雷詹,在事实上形成五后卫阵型,让后场防守显得相对稳固。德国继续利用强大的阵容深度和中后场出球速率保持着对比赛的控制。比赛就此没有什么悬念。

不得不提一下,哈弗茨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球员。

但德国的很多问题还是很明显的,过度依赖克罗斯、前场萨内和维尔茨难以取舍(都有明显缺陷)、两条边路的防守不稳固、中路吕迪格的搭档或多或少都不够稳重(塔太笨重且没有出球,贝壳能力全面但容易短路)。因为这些问题有相关文章提到了就不重复了。

另一场,西班牙和格鲁吉亚的比赛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实力差距比较大。

这一场比赛,西班牙的表现还是一如既往的出色,而且展现出了强大的调整能力。我们在比赛内容上说一下格鲁吉亚。在上半场比赛,格鲁吉亚在防守上形成了五后卫站位,整体阵型非常收缩,同时利用中场的球员的回位不断形成补漏,逼迫西班牙双边锋不断拉边,很好保护了肋部的人空间。同时,一旦后场拿球,中前场球员用娴熟的技术和一脚传切快速打通西班牙的中场通道,在前场利用米考塔泽和全面的K77的娴熟的技术和传球形成进攻三区的威胁。这样的布置收到了成效,甚至还一定时期内取得了比分的领先。

这是很典型的意大利打法。这一届很奇怪,意大利本尊踢的一点也不意大利,反而是土耳其、格鲁吉亚、瑞士这些球队在教意大利如何踢传统意式足球。

但很可惜,实力差距太大,到了下半场西班牙换下佩德里换上奥尔默,让他当在锋线和中场游弋当接驳点,和莫拉塔形成轮转,牵扯开边锋的肋部空间,配合中锋在禁区抢点,格鲁吉亚就毫无还手之力了。

西班牙是本届杯赛到目前为止场面最具统治力的球队,没有之一,虽然也没有遭遇什么挑战。老帅对西班牙的改造是非常成功的,虽然还是传统4-3-3,但整个西班牙的进攻打得更加快速简练,利用双边锋的突击能力和提供的宽度可以加强前场的进攻效率和节奏变化,而中路扶正莫拉塔后(还是要提一下,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球员)类似于哈弗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中路的佩德里和法币(10号阵眼)都有出色的调度和技术能力,还有罗德里这种全面的大闸可以一脚出球,以及助攻能力很强、跑动能力强、覆盖面大的双边后卫库库和大傻。这样的布置下,整个西班牙既有强大的中场控制力,也有强大的节奏变化。

西班牙真正是进攻万花筒,既有双边卫套边后的传中和穿插,也有边路爆点的爆破,有边中之间的踢墙配合,还有中路的流畅的传切配合,甚至有一脚出球的反击。这种强调进攻灵活性、控制力强、能形成很多控球三角、高位压迫极强的4-3-3阵型,能够把西班牙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西班牙也有一些问题,但因为之前遭遇的球队并没有构成什么实质性的挑战,所以并没有暴露得太多或者真正被利用:

首先,中路缺乏一个能够后插上的人。莫拉塔不是一个传统的大中锋,而是一个更多负责穿针引线的球员,一旦他拉出禁区和队友形成传球接应,就需要有一个人能及时后插上。但西班牙缺乏这样的人。佩德里和法币两个技术性中场面对铁桶阵就会显得比较重叠,而佩德里身体又比较薄弱,很明显在阵地战插不进去;奥尔默是一个不错的接驳点,但他的前插属性其实一般;梅里诺是一个能前插的球员,但他的能力肯定不足以踢首发。

如果中路站位轮转不清晰,禁区里出现真空,那两条边路也会踢的比较毛躁,很难打出真正有实质性的进攻威胁,就只能哀叹多纳鲁马太强了。

其次,西班牙的中后卫位置真的是一个很容易被抓住的点。西班牙中后卫位置上最硬的球员就是勒诺尔芒,这个不需要质疑,就好像之前打进乌龙球的卡拉菲奥里是意大利防线最出色的球员一样。而年事已高的拉波尔特的防区,配合西班牙单后腰的配置,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漏洞。在上一场打格鲁吉亚的比赛中,那个丢球就很明显,拉波尔特在区域防守中完全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既没有第一时间限制米考塔泽,也没有快速在中路收缩补位传球路线,导致了那个丢球。而且西班牙的两个边后卫压得都很上,一旦落位很难回来,4-3-3缺乏边前卫也导致一旦高位逼抢被破,边路很容易被对手形成推进,这还需要勒诺尔芒去补位,——只是没有遇到真正有边路冲击力的球队。

最后,就是西班牙确实有非常恐怖的前场高压防守,但是一旦被突破第一层高压后中路没有第二道防线,对手很容易在中路打通进攻关节。这很好理解,一方面,4-3-3阵型的防守劣势就是中场地区没有边前卫,无法形成中路的屏障;另一方面,后腰位置对单后腰的防守全面性有非常大的考量。目前来看,罗德里虽然是后腰位置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人,但是单后腰和布斯克茨比还是有差距的,一个是缺乏稳定的控球能力,很依赖双边锋帮他创造前场空间来发挥他的出球,所以中场西班牙进攻一区到进攻二区的节奏比较乱;另一方面,他的防守覆盖能力没有布斯克茨那么出众,也缺乏控制力,所以遇到中场控球技术强的球队他的防区很容易出现真空(打克罗地亚很明显),需要勒诺尔芒前顶和库库横移中路帮他擦屁股。这样的配置,一方面是中路进攻二区的延缓对手推进的能力,还有本方进攻一区的防守在罗德里和拉波尔特之间的那个空档。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劣势,就是西班牙的人替补和首发实力差距过大,没有和德国一样的两套甚至三套战术体系的后手。

两个队总体来说,互有强点也互有弱点,而且基本都能对上:西班牙双边锋的爆点对上德国薄弱的边路防守;西班牙极具压迫力的高压逼抢体系、全面的10号位球员法币对上体力消耗的克罗斯、吕迪格和容易短路的贝壳;德国无论是哈弗茨还是大菲都可以撕碎拉波尔特的防区;德国极强的中场推进能力、控球能力和前插各种穿插跑位对上西班牙缺乏拦截能力的中后场和真空的弧顶。

综合两队目前表现,西班牙整体性更强、球队轮转更出色,而德国进攻方式更多样、节奏更好、后手更多。一个是最有整体性的球队,一个是球员特点和战术开发最深入的球队。

如果还是原有的布置,这场比赛很有可能会变成互捅局。但无论是纳子还是德拉老帅,肯定会在这场比赛中展出不少后手。两个队都是强队,都有弱点,鹿死谁手,就看谁能扬长避短了。

面对西班牙,德国应当保持紧凑的低位防守,甚至可以尝试在开场尝试五后卫落位,把阵型收缩,在中后场更多控球同时让中场球员加强对法币和罗德里的逼抢(他俩时西班牙的阵眼),争取让西班牙阵型前移的同时节奏变乱,后场出球简练快速、多点出球,打纵深转换、拼边路速度。甚至可以尝试三后卫阵型,打3-4-2-1,拿下萨内和维尔茨的那个位置,像格鲁吉亚一样压扁双边锋的内切空间,然后快速出球打转换,并适时变阵43-4-1-2。

如果坚持打4-2-3-1,我觉得首发可以上维尔茨和哈弗茨,这种处理球精巧、有大局观的球队面对西班牙这种中后场空档巨大的球队会有发挥的空间。后卫位置上,遇到高位逼抢,在塔和贝壳中间我会选择贝壳。左边卫还是采取劳姆。替补可以考虑拉纵深能力突出的弗里希、萨内和拜尔。大菲是永远的王炸底牌。

至于如何对付西班牙的双边锋,纳格尔斯曼绝对是这方面的专家(他可以用一手斯坦成功让姆巴佩隐身),如果他没有办法就没有其他教练有办法了。

而西班牙应该在主打两翼齐飞的同时增加后插上,不断带出德国的中后卫的防守,给两条边更多发挥空间。可以尝试让奥尔默替代佩德里去打首发。然后继续利用自己极具压迫性的高压逼抢体系逼抢克罗斯这个点,防止让德国很舒服地通过中场。但我估计这场比赛西班牙首发不太可能会变化。那需要西班牙针对自己的问题做出一些后手准备,可以考虑替补使用苏比门迪和罗德里形成互补、保障后场的防区;或者中后卫位置使用纳乔替代拉波尔特。

我观察德国比较多,所以描述德国的文字就很更多一点,请谅解。我也只是球迷,我所有的猜测,猜对了就当蒙、猜错了就是看个乐子。

这是一场提前上演的决赛。我觉得这场比赛场面不会差,两队都是积极进取的球队,即使有所保留也一定会打出特别精彩的场面(不排除纳格尔斯曼故意选择保守的打法的可能)。我还是比较支持德国的,因为有托尼克罗斯,还有吕迪格这个后防核心。

美女永远不缺席。

皇马专区爱看欧洲杯
发布于江苏阅读 5393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大千台大五老大望花

· 辽宁

不搞对立太难了,前排赞一个分析贴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博士顺利毕业

· 上海

跨区赞一个 这种帖子别那种饭圈贴好太多有意义太多了 我觉得胜负手在纳帅怎么破前场高压 感觉这一场萨内还是会首发 库库雷利亚的发挥也很关键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