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球防守犯规】的演变及解释库库雷利亚为何没有被判手球
点球规则的演变大致分三个阶段:
没有VR的老时期
有了VR之后的阵痛期
VR技术成熟后的新时期
一,老时期。主裁判有很大的权力,他通过临场目测,辨别防守球员是故意还是无意手球,如果是无意,则不判点球并让比赛继续(除非边裁或曾经短暂出现的底线裁判有别的意见,则比赛暂停)。
二,阵痛期。同时也是赌博公司大举向足球世界渗透发展的时期,前有裁判被贿赂进而操控比赛的传闻,后有意甲曝出多名球星参与赌博的真闻。国际足联为了避免赌博公司非法操盘,才打破惯例引入VR技术,同时在手球规则的修改上煞费苦心。首先,他们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让防守方所有在禁区内的手球都判作是犯规,可不久后他们发现争议来了,很多人抱怨说折射“很冤枉”,之后他们把折射的情况写入具体条文,规定所有的折射都不算犯规;同时为了避免争议和抑制赌博公司的控制行为,FIFA一刀切一般地规定所有的防守方禁区内触球都算作犯规、并判罚点球:
可新的问题随之来了,人们发现,即使期间发生折射,防守方也显得非常故意地使用了他们的手——包括但不止于争顶高球和倒地铲断传球的过程中,有些防守球员会故意在判断好球路后高举手臂来扩大防守范围,那样即使他们的头球或铲球解围部分失败,也能通过手部的二次触球解决球路威胁的问题。显然,阵痛期的规则给了防守方钻空子的可能,防守球员甚至有机会发展出一套新的防守技术,我们可以笑称它是《我的守门型后卫》或《后“排球”王》。
三,新时期。因此,FIFA在等业内排除毒瘤或监管机制成熟后,加上各大教练、球员和球迷老抱怨无意手球后造成的“soft penalty”(娘炮式点球),逐把规则又改了回去,重新赋予主裁判利用“COMMON SENSE(常识)”去辨别是否故意手球犯规的自由度和主导权——也就是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不过这一次,他多了一些得力助手:VR和第五官员(及其团队)。
虽然外网专业级up主评价这种改动其实是好事,但我发现区里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读懂规则(又或许根本不了解规则改动的历史),或主观地忽略了部分判罚的必要条件,关键点就在于防守球员的动作是否“自然”,而非仅仅是“bigger(扩大)”与否,这也是留给主裁去定夺的关键部分。像库库雷利亚和丹麦后卫安德森的例子,我可以这么回答质疑:
1,库库雷利亚是否实质上手向着来球移动?
答:是。但这不是判断他是否犯规的唯一或重要的衡量标准。
2,库库雷利亚是否实质上扩大了防守体积?。
答:否。扩大躯体体积的举动,是以一切非垂直且非紧贴重心的举动来定义的,譬如以这球来讲,我们应该定义库库雷利亚是通过摇摆和横移主躯干及其腿部来改变重心乃至企图用身体其它部位阻挡来球,那些都是合法踢球的部位——也是他扩大防守面积的部分,反而在球触及他左手的那一刻,他的手臂就像圆心(如下图#1),也紧贴着他当时的身体重心(如下图#2),并不是为扩大防守范围而出现在那个位置的。我将这种情况定义为“圆心无罪论”或“紧贴重心垂直无罪论”。
#1
#2
笑问一句:这个世界应该没有人的重心是在大腿内侧吧?除了伊巴卡?
3,库库雷利亚的手臂动作是否【非】自然伸展(unnaturally)?
答:否。库库雷利亚的手臂动作属于惯性摆动,是自然分开和回摆。
4,类似的情况,为什么丹麦的安德森却是手球犯规并导致球队被判罚点球?
答:因为他在闪躲来球的过程中,手臂不自然地上扬,即使我们假设他当时主观上并不愿意用手触球,但客观上,他非但没有让手紧贴身体重心,而且没有保持下垂,所以当值主裁的吹罚无误。
5,那安德森要怎么做才算自然动作?
答:我相信,如果他能把手臂紧紧放在背后,或即使在胸前但上臂下臂都贴合着主躯干——也就是他当时的重心,我相信主裁会明察秋毫不吹点球的。
6,几个小时后的阿根廷队德·保罗为何在美洲杯上又被判犯规了呢?
答:首先,那是美洲杯,不同地区官方给的裁判准则可能有些微差别。此外,即使按照国际足联给出的规则原版看,裁判也有一定理由吹点球,首先,德保罗是下臂上扬时触碰到了来球,其次,他的下臂确实并没有完全贴合身体,而是依然呈60度左右的向其胸前伸展的状态,再次,从主裁的角度看(参考上图x2的角度,算是比较接近主裁的角度),主裁当时是面对球门和德保罗的侧身观察的,显然从这个角度看,符合“非自然地扩大防守面积”的情况,因此主裁当机立断判罚了点球。这里不得不补充一句:正面挡球是合理的需求,但球员必须避免(上)下臂合拢不足的情况,这也是为何教练员一般更加鼓励球员把手臂放在背后,而不是像上面安德森那样,想着放在身前却因习惯不好,没及时收回双臂或和闪躲来球。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