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三年后她重返高考考场,考上上海交大八年本博连续专业
2024年7月8日傍晚,点击进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的高考综合评价批次录取查询通道,“录取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方向)”字样进入眼帘,陈如月长舒了一口气,为了学医重新踏入高考考场,近六年的努力,近一年的高考冲刺,终于在这一刻梦想成真!2017年,她从上海市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上实”)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完成本科学业的同时,对医学的热爱也与日俱增,立志成为一名临床医生。1这是一条热血但也充满挑战的道路。为圆梦学医,2023年,毕业两年的陈如月决定重新备战高考,开明的父母、曾经的师长与母校上实给予了全面的支持和鼓励。谈到自己的选择,陈如月表示,“从小到大,尤其是在北大读本科时,我曾反复思及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最后我发现我兴趣最大,也最适合的是医生。”在她看来,自我实现对于一个人而言是重要的高阶需求。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能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的同时,完成自己内心的愿望、顺从自己的天性,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从心动到行动在中学阶段,陈如月的学业表现十分优秀。2017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她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随后进入金融专业,在当时是大众所认可的热门专业。想学医的萌芽大约起始于大二时,大一的学习以基础课为主,大二开始金融相关专业学习后,陈如月慢慢发现,虽然并未遭遇学习障碍,但金融并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从小到大,尤其是在北大读本科时,我反复思考了很多的职业,最后我发现我兴趣最大,也最适合的是医生。”陈如月说,医生是一个直接和人打交道的职业,医生的价值直接体现于交互过程中服务对象的反馈,“这样的职业对我而言,它的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和患者面对面,为患者提供帮助,是医生的职责和使命。”
经过知识的补充积累与科研实践,陈如月曾申请北京协和医学院的“4+4”试点班项目,即4年非医学专业教育+4年医学教育,最终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该项目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本科毕业生,招生人数较少,竞争非常激烈。遗憾的是,陈如月最终未被录取。成就不如成全2023年,打算再战高考时,陈如月仔细考虑过去哪里备考:参加社会机构的复读?还是在家里自学?经过仔细比较,作为上实校友的她更相信自己的母校。她回到上实向老师们谈及了自己这一“石破天惊”的决定。“学校很受触动,决定帮助她。在高三的教室里,为她留一个座位。”上实校长徐红、常务副校长瞿祖芳和当年带过她的班主任、高中部主任朱琳等众多老师都给予了支持。
2024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上实校长徐红(右三)、常务副校长瞿祖芳(右二)等教师送考团代表与陈如月(左三)在考点门口合影。此时距离陈如月第一次高考已过去6年,教材全部改版,校长和老师们不仅帮她梳理新课标的学习要点,和她一起进行学习规划,更关注她的备考心理,尤其是给予精神鼓励,这让陈如月感到非常温暖。正是这种爱护与守护让陈如月重返高考考场之路更为顺畅。2023年11月,通过校方牵线,陈如月前往仁济医院进行职业体验,学校希望这位特殊的同学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校长徐红很贴心地问她,体验下来感觉怎么样,希望她真正了解医生的实际工作后,对自己的选择有更准确深入的认知。“事实上,这次职业体验更加坚定了我学医的决心。”陈如月很感动,“校长和老师们真正关切着我未来的幸福。”徐红告诉澎湃新闻,“成就不如成全,从兴趣到志趣,学校的育人宗旨始终是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狂野土豆
· 福建在上海实验中学,这明显就是家里不缺钱的人啊,毋庸置疑
我真不会踢球
因为天才的目标明确,35 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人生前期的一个小的节点,对于一般人来说,35 就觉得老了。这是普通人和天才的想法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