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中国u16-17洲际比赛(世青赛+亚青赛)主要球员投射数据统计
先上数据统计表:
图1:历届中国u17世青赛主要球员数据(按照真实命中率从高到低排列)
图2:历届中国u16亚青赛主要球员数据(按照场均得分从高到低排列)
(注:09年亚青赛的官网没有统计投篮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仅仅只有罚球命中率和总得分,因此无法计算这一届球员的有效命中率和真实命中率)
图3:历届中国U16+u17洲际比赛主要球员数据(按照场均得分从高到低排列)
(注:09年亚青赛的官网没有统计投篮命中率和三分命中率,仅仅只有罚球命中率和总得分,因此无法计算这一届球员的有效命中率和真实命中率)
这里说一下我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看法:
1. 23-24届三巨头的投射能力确实出色,他们的真实命中率对比前辈们仅次于13-14届的胡金秋(66.6%),其中郇斯楠(63.6%),张博源(61.6%),李悦洲(60.0%)包揽2-4名。这里重点表扬张博源和李悦洲,作为外线球员的真实命中率居然能比肩内线球员,要是他们能够把这种效率保持到成年队,那么他们将会是未来国家队的主力后场。
2. 郭艾伦是历届u16和u17的双料得分王,即便到了成年队郭艾伦也是中国男篮队史场均得分最高的后卫。年轻时的郭艾伦身体素质劲爆,尤其是他的突破能力至少在亚洲范围内是超一轮水准,这点也反映在他极其优秀的内线命中率(u17世青赛两分球命中率高达55.1%,仅次于郇斯楠的56.3%和胡金秋的56.1%)。同样的,我们也很容易发现郭艾伦的缺点,那就是外线投射能力(世青赛三分球33中11,33.3%的命中率并不算出色)。缺乏稳定的外线投射能力也一直是困扰郭艾伦整个运动生涯的最大问题,面对亚洲球队郭艾伦尚能保持不错的效率,但是一旦面对对抗更强的欧美球队郭艾伦就会时不时陷入被动,甚至还交出过单场仅得1分的离谱表现。从郭艾伦的例子我认为身体素质强的青年队潜力新星要想提高自己的篮球技术上限就不能待在靠身体强吃对手的舒适区里,而是必须要练出一手稳定的中远距离投射,这样才能在未来面对欧美强队的时候稳定地交出优秀的表现。
3. 15-16和17-18这两届国青队的成绩是目前历史最差,这个从这两届球员的场均得分和投篮命中率就能看出来。得分能力最强的孙浩钦虽然在亚青赛砍下过场均20.6分,但是他的高得分完全是通过高出手数刷出来的(加上世青赛230次出手仅仅得到220分),再加上他疑似改了年龄被球迷戏称为“不老神童”,因此成年国家队就再也没见过他的踪影。其余的数据稍微能看的球员也就朱荣振和焦泊乔,朱哥凭借自己的身高优势当时尚能在亚洲打出不错的效率(亚青赛真实命中率69.1%),但是到了世青赛面对对抗能力更强的欧美球队他的效率值立刻断崖式下滑(命中率从亚青赛的64.3%暴跌至42.4%,罚球命中率更是从73.6%暴跌至连5成都不到)。成年后朱荣振对抗能力依旧不足,投射能力也没有显著提高,因此不断地在国内联赛流浪,目前为止再也没有进过国家队名单。焦泊乔虽然当时数据没有朱荣振亮眼,但是他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对抗明显比朱荣振更出色,因此到了成年队焦泊乔的表现逐渐反超朱荣振,并且在最近还成功入选了新一届的国家队名单。和焦泊乔同时被郭士强选入国家队名单的还有同届的贺希宁。贺希宁在当时世青赛的表现非常一般,他的真实命中率连40%都不到,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当时不怎么起眼的球员最终通过苦练身体对抗和投射能力逆袭了同届的一批所谓的“希望之星”进入了国家队。当然了,通过3场夏季联赛可以看出郭士强的这支国家队可以称得上是史上综合实力最差的国家队,原本应该在国家队担任中流砥柱的15-18这两届国青居然只有焦泊乔和贺希宁被征召,可见近几年国家队的成绩不断刷新历史下限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两届人才严重断档。
4. 有相当一部分国青球员的外线投射并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悦洲和赵岩昊。前者亚青赛表现非常低效(41.2%的真实命中率场均仅得5.3分,而被球迷反复诟病的何文炜以62.1%的真实命中率场均拿下9分),结果到了世青赛大发神威以69.7%堪称恐怖的真实命中率场均砍下15分,其中三分球更是34投18中达到惊人的52.9%的命中率;后者更是在世青赛以61.8%的真实命中率场均砍下20+,虽然得分相比亚青赛的19.7分没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他的三分球命中率从亚青赛的29.6%激增至39.3%(场均能投进3.1个三分)也是他能把真实命中率提升超过10%的关键。而促使年轻球员表现在短时间内有质的飞跃的关键在于让他们顺利打出一场属于自己的代表作,李悦洲小组赛第一场打几内亚表现很一般,第二场打法国贡献关键防守,已经隐隐有爆发的苗头,第三场打史上最强美国u17彻底爆发投进5记三分,接着李悦洲就在淘汰赛一路狂飙成为u17继郇斯楠和张博源之后的第三巨头;赵岩昊世青赛第一场打塞尔维亚三分5中0仅得12分,正负值更是-21,看上去似乎是延续了亚青赛低迷的外线手感。谁知第二场打阿根廷赵岩昊投进6记三分狂砍31分率队差点掀翻阿根廷,从这场比赛开始赵岩昊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其中16强更是高效地砍下32分率队击败欧洲劲旅意大利,从此赵岩昊“中国库里”的外号传遍大江南北。只可惜成年后赵岩昊一直深受伤病的困扰,虽然时不时能打出出色的表现,但是受限于较差的身体对抗和较低的出勤率,到目前为止他的表现并不能完全满足球迷对他的期待。不过由此可看出对于青年球员的培养应该鼓励他们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即使自己手感不好出机会了也要坚决地出手,说不定找到感觉后不久就能打出自己的代表作,一场代表作往往能够让一名年轻球员自信心爆棚从而更愿意去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赛场表现,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基于大部分年轻球员投射尚不稳定这一特点,我们的基层教练一定要狠抓他们的投射基本功训练,减少球员对于身体素质的依赖,在身体发育至完善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强化投射的肌肉记忆,不然再好的投射天赋也会慢慢泯然众人,翟晓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基于翟晓川近年来的水平估计很少会有人想到世青赛时的他居然是国青队最出色的射手,场均15.3分的他能以46.8%的命中率场均投进2.8个三分,8场比赛下来真实命中率高达63.3%,这绝对是非常出色的效率。不过翟晓川打上CBA后并没有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投射能力,反而是变得更加依赖身体天赋打球,可能过早的成功(北京队4年3冠)让他呆在了自己的舒适区,等后来身体机能下滑了才发现自己已经难以找回曾经的投射能力。2019世界杯翟晓川甚至连三分都不出手,在cba也有多个赛季三分命中率不足30%,这血淋淋的教训是值得所有国家队教练和潜力新星铭记的。
小黄叔
· 河北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可惜没有挑起矛盾的话题,所以那帮来冷嘲热讽阴阳怪气的不看
dadadaming
· 陕西翟小川那个估计是Fiba三分线2010年后扩半米导致的, 他年轻的时候按6.25米练的,成年后线变为6.7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