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周杰伦的成年了没
今天翻开虎扑,能给我逗死,说什么没有编曲三巨头就没有周杰伦,正是因为有了那些编曲大佬,周杰伦对自己的音乐才不细扣😂😂😂关键不说音乐还说上mv了😂😂😂说mv不用心,人家能给你拍mv你就看吧,是因为前期给你拍的太好了,下的心多,投入的钱多,现在正常拍了,一群nt不乐意了,林俊杰mv是咋看的
很多人眼里,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当年周杰伦刚出道,阿尔法砸巨资请来了台湾乐坛当时最牛逼的三位编曲人——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编曲三巨头给周杰伦编曲,带飞了周杰伦。”
然后部分人会顺道感慨一句:周杰伦运气真好,一出道就有神仙团队。我家XX就没这么好运啦,要不然也能当天王。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在周杰伦刚出道的2000年,所谓“编曲三巨头“在台湾编曲届根本排不上号。吴宗宪当年请他们三个给周杰伦编曲的最大原因,应该是因为他们三个当时编曲价格较低。
首先我们简单看看“三巨头”与周杰伦合作前的履历:
林迈可,三巨头里最晚加入周杰伦团队,与周杰伦合作之前在台湾编曲届可以说籍籍无名,也拿不出代表作,90年代合作过的最大的咖是杜德伟。与周杰伦合作前,是阿尔法旗下N线女歌手温岚的御用编曲人。
洪敬尧,台湾星二代,1995年为他哥哥洪荣宏制作的台语专辑在业内小有名气,但是作品属于叫好不叫座(毕竟台语,传播有限)。96-97年在周华健演唱会担任键盘手,随后就处于沉寂状态,直到2000年与周杰伦合作首专后出名。
钟兴民,“三巨头”里资历最老的一位,给周杰伦编曲之前是齐秦虹乐团键盘手,90年代曾经为张学友、张雨生、任贤齐等一线大牌歌手编曲,但没有什么太出名的作品,2000年与周杰伦合作首专后出名。
(注:钟兴民和洪敬尧与周杰伦合作之前,各拿过一次金曲奖最佳编曲人的提名,但是未获奖。林迈可无金曲奖提名记录。)
实话实说,看这几位的履历,合作的对象,他们在当时唱片工业发达的台湾,真的算不上什么大牌编曲人,甚至什么“编曲巨头“。要不然也不会被阿尔法这样的小公司请来给当时还是新人的周杰伦编曲了。
那么我们来假设一下:假如,阿尔法当年真的不计成本,砸巨资为周杰伦制作专辑,他们最有可能请谁给周杰伦的专辑编曲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来了解一下当年台湾编曲届的几位“真巨头”。
陈扬:
台湾知名作曲家、知名编曲大师。80年代台湾首屈一指的电影配乐大师,8次获得金马奖最佳电影配乐提名,并3次获奖。整个90年代曾经6次获得台湾金曲奖最佳编曲提名,并获奖2次。曾经合作过的歌手:邓丽君,刘文正,殷正洋,周华健,潘越云,张清芳,孟庭苇。每一个都是当年台湾乐坛响当当的巨星。2015年,获得金曲奖特别奖。
张弘毅:
台湾知名作曲家,编曲大师。同样是电影配乐出身,院校出身,古典、爵士造诣深厚,金曲奖、金钟奖、金马奖、金鼎奖等各大奖项拿了个遍。流行歌曲编曲作品不算多,合作歌手主要包括许景淳、蔡琴、林志炫、张清芳等。曾经创下同一届金曲奖,三首作品同时入围最佳编曲人的记录。
陈志远:
台湾知名编曲家、作曲家。80年代起先后为王杰、齐秦、黄舒骏、林忆莲、张雨生、蔡琴、黄莺莺的一线巨星的专辑编曲,而且他编曲的作品很多都成为了这些人的代表作,比如林忆莲《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张雨生《天天想你》欧阳菲菲《感恩的心》苏芮《跟着感觉走》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国民金曲,都是出自他手。90年代金曲奖开办以来,几乎年年提名最佳编曲人。
以上三位,算是业内当时地位最高的三位编曲大师,是90年代台湾真正的“编曲三巨头“。
除他们之外,当时台湾乐坛比较大牌的编曲人还有:
殷文奇:
张学友御用编曲人之一,代表作国民级歌曲《吻别》,凭借这首作品获得金曲奖最佳编曲人奖。曾获得金马奖最佳电影配乐,并担任金曲奖评审员。曾合作歌手包括刘德华、王杰、叶倩文、谭咏麟、李克勤、张信哲、孟庭苇等。
吴庆隆:
90年代末—2000年初最炙手可热的新加坡编曲人,至今扔被很多人称为华语第一编曲人。95年为许美静编曲的《城里的月光》一战成名,之后被张学友的公司宝丽金聘请为张学友编曲,随后为张惠妹、孙燕姿两位天后担任编曲人。00年任张惠妹演唱会音乐总监,02年成为张学友演唱会音乐总监。这之后邀约不断,被王力宏、陶喆、林俊杰争相邀约为自己专辑编曲。
屠颖:
台湾乐坛编曲大师,一生编曲作品2000+,90年代台湾金曲奖最佳编曲人,代表作无数,包括张学友《忘记你我做不到》《情书》,王菲《天空》,张信哲《过火》,刘德华《每次醒来》等。曾担任滚石30鸟巢演唱会音乐总监,以及童安格、许巍等歌手的演唱会音乐总监,公认的华语乐坛歌手演唱会顶配键盘手。
综上来说,如果阿尔法真的舍得出巨资为周杰伦做专辑,那么当年他们应该为周杰伦配置的编曲团队应该是从以上几位里选择,而不是选择当时业内地位和知名度还不算很高的钟、洪、林这三位。但是考虑当时周杰伦前两专制作和录音的粗糙、mv的廉价感,可以推测,当年阿尔法请他们来编曲,最大可能的原因还是如我前文所说:他们三个收费低。
当然,钟、洪、林也很幸运,一方面他们本身实力绝对的够强,这没得说;另一方面他们遇到了周杰伦这个奇才,在合作中可以很好的吸收彼此的经验和技巧。
而且周杰伦是一个从不争功的制作人,他送到编曲人手里的demo编曲完成度已经非常高,洪敬尧亲口说过“他(周杰伦)完全有资格在编曲栏署名“;钟兴民说过很多编曲里的想法是和周杰伦共同决定的(比如双截棍里加入民乐);蔡科俊2011年凭借《免费教学录影带》获得金曲奖最佳编曲人奖的时候,更是直言这个作品是和周杰伦合作完成的编曲。然而周杰伦从来不在编曲栏和他们联合署名,把这一切功劳都让给了编曲人。
随着周杰伦成为天王,他们三个也成为了中国编曲届知名度最高的三个人,也就是今天大家说的“编曲三巨头”,在一些刻意否认和贬低周杰伦创作才华的水军文案里高频出现,常见的文案:“周杰伦能成功,都是因为编曲三巨头的功劳。”这一说法也被很多人跟风。
然而中国成功的歌手那么多,从来没人说过邓丽君、张学友、罗大佑他们的成功是靠他们身后的编曲人,唯独到了周杰伦这,就必须靠编曲人他才能成功,不觉得这个逻辑很奇怪吗?
无论周杰伦本人还是歌迷朋友,实际上都给了“编曲三巨头“应有的尊重和名气,我们不能为了否定周杰伦,就过度拔高他们,应该实事求是。
我们更不该忽略了当年台湾编曲届更为耀眼的其他编曲大师们。正是几十年来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才为我们带来那么多经典的作品,也一步步推动了乐坛的发展。
拿林俊杰做比较
实际上,林俊杰专辑的创作团队,可以说是华语乐坛首屈一指的豪华阵容,他最不吃亏的就是团队。
首先从制作人说起,和周杰伦这种所有专辑全部由自己担任独立制作人不同,林俊杰专辑的制作人是一整个团队,包括吴剑泓、黄元成、梁定江、许环良、毕晓世、林子钦、冯时泽、陈豪等内地、台湾、新加坡的多位顶级音乐制作人。
可能很多人不太认识这些幕后制作人,挑两个重量级的简单介绍一下:
许环良
几乎林俊杰所有专辑的制作人名单里都能看到的名字。被称为“新加坡流行乐宗师”,在新加坡乐坛算是首屈一指的幕后大佬级制作人,新加坡词曲作者协会的创始人。几乎所有享誉亚洲歌坛的新加坡音乐人,例如李伟菘、李偲菘(孙燕姿恩师)、黎沸挥(张学友、张信哲等成名曲的作者)、陈佳明(许美静的恩师)、巫启贤、梁文福(新加坡音乐才子)等初出道的唱片,都是由许环良担任制作人的。此外,许环良也一手捧红了阿杜。
毕晓世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出身,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粤港澳大湾区音乐艺术联盟副主席。实打实的院校背景的业界大佬级制作
现在网络上只要黑周杰伦就会有热度
周王陶林,两个有桃色新闻,其中一个还是美国人,还有一个新加坡人,更让我感到懵的是,陶喆粉丝还将自己偶像的桃色新闻当作抽象的一环
我不知道那些人是从周杰伦出道就开始黑,一套话语用几十年,通篇都是编曲三巨头带飞杰伦,希望看完我的上述,那些nt能清醒😂😂😂
善生和尚
· 山东本来就是,周杰伦出道的前三张可以说是制作粗糙。没好的录音设备,没有大牌的制作人。一股小作坊气息。
脑梗
懂音乐的都知道周杰伦只编曲不署名,直接成就了钟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