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事件始末及逻辑分析

avatar
关注

孙杨,男子自由泳中长距离大满贯获得者,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保持者,中国男子游泳第一位以及男子游泳项目中目前唯一一位奥运冠军。

这个站在全世界聚光灯下无数次的男人,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中国游泳英雄孙杨被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以“暴力抗检”的罪名禁赛8年

“孙杨事件”发生以来,媒体和看客们的各种意见你方唱罢我登场,搞得好不热闹。

而作为学习过逻辑的管综考生,我们更应该在混杂的声音中,既要关注事实,更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今天,老吕就带大家来看看孙杨事件中当事人及各方媒体中的逻辑谬误。

1

孙杨事件始末

事件要追溯到18年,在一次赛外的反兴奋剂检查中,孙杨被爆出“暴力抗检”。

2018年9月4日晚,国际兴奋剂检查管理公司(IDTM)的三名工作人员来到孙杨住处,对其进行赛外反兴奋剂检查。在此过程中,双方发生争执,孙杨一方毁掉了样本瓶,随后IDTM报告国际泳联说孙杨“暴力抗检”。

对此,孙杨第一时间在媒体上,作出说明:“他已经全力配合检查,但是检查方存在多项违规操作。”

但是,雇佣IDTM的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则认为,孙杨不仅干扰了其采样工作,而且使用了暴力手段。

在双方争执之下,2018年11月19日,国际泳联就孙杨“暴力抗检”事件,在瑞士洛桑举行了长达13个小时的听证会。听证会上,孙杨出示了58个视频和图片,但主检测官则是在中国通过视频方式参与了听证,“血检官”和“尿检官”缺席。最终泳联判定这件事孙杨没有责任

但对此结果,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并不满意,并于19年3月12日上诉到国际体育仲裁法庭。随后便有了在韩国光州的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中,霍顿拒绝上台领奖和与孙杨合照事件的发生。因为不仅是霍顿,当时的一些外媒和运动员认为:孙杨没有资格出现在世锦赛的赛场。

19年11月15日孙杨“暴力抗检”听证会如约而至,此次会议持续了12个小时并全程公开。而就在上个月的28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了仲裁结果:孙杨被禁赛8年。而关于孙杨抗检原因,就其听证会录像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点:

1.检测官数量资质有差根据经验应该是4名检测官,而当时只去了3名,且专业性有待考量。

除此之外有一位检查员的穿着也不专业,其中尿检官被爆出是建筑工人。

期间,孙杨还曾在微博中指出:“血检官异地非法抽血每年十来余次”,并且其主动交出血瓶,而主检官则“让我们自己想办法分离”。

2.提出查看证件和授权书受阻

在抽完血且无法判断检测官资质时,孙杨在求证医生和专家团队后便拒绝让其带走血液样本。这也就有了之后“毁掉样本瓶”的说法,而据孙杨证词当时情况是:主检官称其可留下血液样本,但要将外部的包装瓶带走。

而WADA对此的回答是:领导小组去检测时,抽血的护理人员以及陪护人员不需要携带文件证明其与IDTM的关系。

而后还指出文件具体位置的具体说明,并强调了“一旦指南与ISTI发生冲突时,将以ISTI为准”

而孙杨在在CAS庭审中失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表现很不理想。

比如,孙杨前后证词有差。对于到底是谁坚持留下血样一事,孙杨在开始说是自己,后又说是巴震医生;对于是谁拿起的瓶子一事,也是开始说自己,后面说是巴医生。在被问及是否修改证词,为什么修改时,孙杨没有做出正面解释,并称是主检官和血检官在说谎。

而后孙杨母亲的出庭也并没有给孙杨带来有效帮助。CAS更是在最后公布的仲裁报告中,12次提及了孙杨的母亲,并且给出了“她扮演了对儿子最无益的角色”的论断。从听证会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孙杨妈妈在问答环节,多次答非所问,且自问自答。例如,当被问到关于“主检官最开始是否同意孙杨自己去厕所”这一问题时,孙杨妈妈并没有直接回答该问题,而说自己要把当时的场景再叙述一遍。

这样的无效问答持续了三轮才得以继续进行。同时,孙杨则还在庭审过程中公然换掉翻译,而此人也并不在出庭人名单之中。

而在审理程序之外,孙杨在微博上,发布了各种证据。

其母杨明也在朋友圈公布长文,哭诉“不公”。

2

为何被禁赛?

双方各执一词,看似都有理,为何仲裁庭还是做出了“禁赛”决定?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仲裁员,范铭超指出: “在反兴奋剂领域中,运动员无条件接受检测是原则,即使对程序有异议,仍然应当先检测,后质疑。只有在极端情形下,检测程序才会自始无效。例如三名检测人员从未得到授权,纯属冒充检测人员招摇撞骗,此时所谓的‘检测程序’只是个骗局,运动员自然无需接受检测。

本案中,正如WADA一再强调的,检测授权是真实的,主检官是真实的,三名检测人员也确实是前去履行检测职责,因此检测并不是虚假的。

更重要的是,即使质疑两名助理的资质,孙杨并不否认对检测本身、主检官身份和资质以及三名检测人员前去履职这一事实的真实性。换言之,无论孙杨方还是WADA都认可检测是真的,只是孙杨方认为手续不全不能检测,WADA认为手续不全也能检测,但可以事后投诉。

既然检测是真的,在仲裁庭眼里,程序瑕疵就并没有严重到使孙杨无法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接受检测、提供检测样本的地步

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等法律文件的规定,退出检测并拒绝提供检测样本并不是运动员可以援用的对检测程序表达异议的合法方式。相反,退出检测恰恰是《世界反兴奋剂条例》规定的逃避、拒绝接受兴奋剂检测的表现形式。

一旦发生上述情况,仲裁庭只能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相关规定作出处罚,无论孙杨的动机是不是为了抗议程序瑕疵。”

3

孙杨事件中的逻辑谬误

孙杨事件闹得“一地鸡毛”,各路媒体包括当事人、网友们都给我们提供了不少训练逻辑的素材,我们来一一看一下。

01「WADA是外国的,本来就偏向外国人,之前也被爆过黑历史。这件事一定是他们有问题,想要陷害!」

该言论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机构本身不公正,并尝试寻找一些相关言论去证明自身。另外,即使是之前确有过黑历史,也不能用来证明该次事件中有“陷害”行为。【类似的谬误】:“灰太狼就是个坏人,他以前就天天抓羊吃,这次喜羊羊的羊毛被薅,一定是他干的!”

02「孙杨对兴奋剂非常严谨,十几年没吃猪肉」

该言论的论据及论点关联性不强,十几年没吃猪肉可能是个人喜好或是其他原因,无法证明其没有服用过兴奋剂。【类似的谬误】:“小明爱吃猪肉,他一定是个大猪蹄子!”

03「澳大利亚队过去两年,被查出来50多次兴奋剂违规,霍顿能没嗑药?」

澳大利亚队包括游泳队在内的很多不同类运动队,50是所有队共同的违规次数,不能用以证明霍顿本人服药。即使是霍顿的队友被查出违规,也不能排除“霍顿出淤泥而不染”的可能性。【类似的谬误】:“女团’火腿少女’跳舞非常好看,而小美又是女团的一份子,小美跳舞一定很好看。”

04「孙杨是中国优秀运动员,你抹黑他是想抹黑中国吗?」

不可否认,孙杨确实在国际游泳比赛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是孙杨只是众多运动员其中之一,其个人荣誉也不能和国家捆绑,此言行偷换了论题。【类似的谬误】:“你这么喜欢奥特曼,是不是精日?”

05「现在群嘲孙杨,就和当年网暴刘翔一样!估计键盘侠都没换吧!」

孙杨事件与刘翔事件有本质上的不同,刘翔事件是不可抗力影响,而孙杨是因为程序操作违背现有国际抽检规则而被禁赛,二者不可比。另外,也缺乏相关证据证明目前发表言论的网民是同一群人。【类似的谬误】:“王思聪两个眼睛一个鼻子,是国民老公,我也有两个鼻子一个眼睛,所以我也是你老公!”

06「孙杨这次输了官司,是因为律师能力太差!」

据听证会视频,孙杨输掉的原因是其违背了相关操作程序,而非律师从中作梗。此处有归因错误。【类似的谬误】:“我成绩没有考好,都怪今天的太阳太大,影响了我的发挥!”

07「没有证据显示孙杨嗑药,因此孙杨一定没嗑药!」

不可以仅仅因为证据的缺失,就认为该事是假的,此处有诉诸无知之嫌。【类似的谬误】:“至今没有发现老吕有玛莎拉蒂的证据,因此,老吕没有玛莎拉蒂。”

类似的谬误及素材有很多,篇幅有限就不多说了,但是老吕想要强调一点:以上所有分析,均是指出其逻辑不当,并未站任何观点,这也是论证有效性分析做题的原则之一,望周知。

4

写在最后

在这件事情中,大家一直在争论的纠结点在于是“程序正义”还是“结果正义”

所谓的结果正义是:只要孙杨没有嗑药,那他就不应该受处罚;所谓的程序正义是:只要是中间程序不对,无论你有没有嗑药,都按嗑药来处理。

毫无疑问,就目前的所有事实及规则而言,孙杨确实是违背了相关程序,理应受处罚。但WADA自己制定规则、解释规则,然后自己执行规则的行为是否也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失效呢?

独立思考,不被所谓的情绪所绑架,收集证据,靠事实而非道听途说去做判断,这是逻辑教给我的。

希望各位同学,学习完逻辑以后也能用到自己生活中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人。

(本文部分资料源引自:《检察日报》、新浪微博、一点资讯、知乎等)

发布于山东阅读 2196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成三成四

· 北京

1、WADA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选择性执法2、USADA不仅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是NCAA的保护伞3、美国NCAA出来的运动员不说全部都用过兴奋剂,至少也有90%的人使用过。4、虎扑是篮球论坛,也有大量的人参与力量训练,应该很清楚为什么NBA球员可以在短时间内从竹竿变成大肌霸。

亮了(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六部让谭牧师

· 江西

逻辑严密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