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解密》:陈思诚的梦境与现实
在电影《解密》中,陈思诚再次展现了他的独特才华。与《唐人街探案》系列将思考与推理的过程影像化相比,这次对梦境的具象化展示更加大胆和深入。 这是一项艰难的挑战,因为每个人对于梦境的想象都是独一无二的,而陈思诚成功地将不同的想象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来,让人佩服。
影片通过梦境来展现思考的过程,也让我非常有共鸣。我曾经记录并尝试解读过自己的梦境,帮助自己将梦到的事物与现实找到关联。这种感觉在影片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除了对梦境的展示,影片还对时代背景和人物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刻画,增加了影片的艺术层次感。40年代的战乱频仍,50年代的危机四伏,60年代的风雨飘摇,在影片中一一呈现。其中,60年代初的一段戏尤其感人。容金珍在加入701所10年后,第一次离开便是去救被批斗的家人。此后全家人在一起吃饭的场景,与他初进这个家的时候相呼应,让我看得热泪盈眶。
电影中,希伊斯教授曾帮金珍争取到MIT的奖学金录取,但临行前,金珍被前来刺杀的国民党特务打伤,没能成行。希伊斯去到美国后参与密码机开发,金珍则加入701所,从事密码破译工作。两人从惺惺相惜的师徒,变为旗鼓相当的对手,命运的交错让人不胜唏嘘。
刚好前段时间,我在看李政道的传记,了解到他一生中从未做过有情节的梦,只会在梦境中看到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这让我想到那些在解放前出国,在海外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们,以及那些没有离开或离开后又回国,为国家奉献一生的人物。用现在的价值观来衡量,金珍在701所做的工作,没有任何利益可图,甚至没有自由和安全。因为一旦他离开701所,就面临被间谍盯上、暗杀的风险。影片没有渲染金珍是出于多高的动机去做破译这件事,但观众能够感受到,在破译工作背后有着无数默默付出的人,这是影片最让人感动的地方之一。
总的来说,《解密》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电影。它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情节,还有深刻的情感和社会背景展示。无论你是否读过原著小说,这部电影都会带给你一次难忘的观影体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电影院,感受这部电影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