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河村勇辉为什么这么猛?我参与了日本校园篮球后有了答案

avatar
关注

2024.8.1

最近在巴黎奥运会男子篮球的项目中,日本与法国之间的比赛在篮球爱好者社群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不了解篮球的人可以还以为是日本赢了这场重要的比赛,实际上最终的比赛结果是94:90,即使日本在加时中打光了自己的子弹,也无法抵挡文班亚马这个2k都难以建模的外星人。

 

巨大的身高差https://bbs.hupu.com/627427870.html

 

虽然比赛输了,但是一个172cm的矮子后卫却受到了许多赞许和尊重,尤其考虑到他作为一个自带负面舆论buff的日本球员,虎扑9万用户为他打出了满分十分,什么水平jrs懂得都懂。在八村垒下场,渡边雄太状态不佳的情况下,河村勇辉迎着比自己高二三十公分的防守者颜射三分、面对文班亚马的边线球防守胯下传球给队友、33分钟内拿下29+7+6以及仅2次失误的数据,很难想象是一个一米七的亚洲人能打出来的表现。说实话,楼主赛前虽然通过集锦和解说视频了解过河村勇辉逆转芬兰的神奇表演,但是一米七和亚洲球员两大标签一出来,对于他的期待就自然而然地保守了起来,其实现在来看,我也很难相信他是面对法国队那些蜘蛛人们一次次地把球放进篮筐。

 

河村勇辉虎扑评分https://bbs.hupu.com/627432136.html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不得不承认以河村勇辉为代表的日本篮球确实在这两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而中国球迷则不免会拿下滑的中国男篮进行对比,毕竟我们曾经也辉煌过,如今击败过我们的日本和菲律宾在几年前作为对手是不入流的,高大强壮的中国球员怎么会输给了瘦小的日本?这种对比后的失落的负面情绪转化成了针对以王哲林和赵继伟为代表的中国球员的尖锐的批评。估计不止现在,往后日本一有比赛,估计一般以上的谈论都会落在中国球员身上哈哈哈。

 

如今的中国男篮已经定型,再去批评其实也为时已晚。楼主作为一名曾经参与过日本校园篮球训练的篮球爱好者,想写些文字,分享一下在日本学校球队训练的真实情况和感触,也作为一份回忆录,如果能顺便让读者了解到日本篮球进步背后的原因那就更好了。

 

校园篮球体验

 

楼主在大学临近毕业时,得到一份可以以免学费且有补助的条件去日本大学读研究生的机会,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期望,我来到了一所公立大学,这所大学所在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是日本经济倒数第二,从学校走几步就是小山小水小农田,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去了繁华城市的大学,或许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日本大学球队的训练中(大城市的日本学生更冷淡)。在到学校的第二天,我就屁颠屁颠地找球馆,想和学校里的篮球爱好者打打半场出出汗。结果刚到体育馆,却看到几个女生在全场训练,我初来乍到,那时日语也讲不出两句,拿着球傻愣愣地在旁边站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一个梳着马尾、很是干练的女生向我走了过来,她那时一定很疑惑为什么有人在女子篮球队训练的时候站在那里,万幸的是,她会讲英语!我在告诉她我想打篮球之后,她耐心地给我解释了体育馆是预约制,并不能随时使用体育馆,如果我想打篮球可以加入学校的男子篮球队。就这样,通过这位善良的日本女孩Hinata(汉字是日向)的帮助,那时完全不会日语的我加入了篮球队。顺便一提,Hitana不仅很热心,会说英语,同时篮球水平很高,在高中时她所在的球队得到了北海道冠军,在后来我加入球队后,男生和女生每周会有一次比赛,她充沛的体能和精准的投射在我看来比很多男生都要强得多。总之,我很幸运能遇到这个乐于助人还热爱篮球的Hinata。

 

在女子比赛中薄纱的Hinata

 

加入球队后一开始,队里的日本人还会因为我一个中国人加入球队感到新鲜,我不会日语,他们的英语稀碎,这样的沟通问题让我后来没有很难参加到复杂的战术训练中。但是哪里都有热心的好人,球队里有一个来自鹿儿岛的开朗大男孩Jay一直用散装英语和我交流,训练时也会尽力给我介绍和解释训练内容,我听不明白他就给我示范,或者让我和他一起做。正是有了他的帮助,我才能坚持参加训练。

 

楼主在国内时已经打了七年篮球,大学时也在学院的院队,大一大二时院队一周一次的全场训练也会参加,所以加入球队前对自己的基本功是有信心。但在加入日本这个乡村大学的球队后,我发现和我过去认知的篮球完全不一样:

 

1.     加入球队是不需要选拔的,你只要喜欢篮球,即使完全不会打,都可以加入。可能就是因为这一点,我们的球队里有三分之一的球员都是不到一米七或者一米七出头的小个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初中篮球队。所以后来看到日本队的富坚勇树和河村勇辉进入国家队我并不意外,那么多矮子球员自然会出现几个矮子王。但是他们矮是真的矮,快也是真的快,也非常能跑。最初参加练习赛的时候,在国内体力自认算好、野球场能打一下午的我,跟着他们的节奏跑上半节便已经全身发软,牙齿发酸。别说做出那些crossover背后运球,就是传球手都是软的。所以甭管身材是高是矮,你得先能跑再说别的。

 身材非常普通

 

2.     球队每周的训练和比赛很多,每周一三五训练,周末出去坐大巴和别的学校去打比赛。每次训练是晚上6:00-9:00,每次训练的内容都会包括:首先热身,然后拉伸,折返跑,充分热身;然后训练基本功包括篮下终结,全场对抗下运球,防守脚步等等;接着跑全场三线快攻,防守战术,进攻战术…进攻和防守的战术很难记,而且他们的动作都很快,即使脑子想明白了也很难跟上,而这些日本球员从小学就开始这样训练,所以一些基本的战术对他们来说就是肌肉记忆;最后就是对内对抗赛,比完赛后队长会复盘今天的比赛,然后告诉大家周末比赛应该怎么做。集体训练结束后可以自己练习到10:00,很多初学者会加练投篮或者运球,最后一起清洁球馆后回家。就是在这样在我看来很累很专业的训练中,球队也会包容初学者或者打得不好的人。比如刚开始篮下终结训练后,每个人必须以各种篮下勾手或者抛投连续进五个,我不会反手擦板,一直没法完成连进五个,不断地失败,但是其它人还是在给我打气直到我完成。有新手上篮不稳,三线快攻上篮上不进,ok,那我作为队友就陪你多跑一次。战术训练的时候失误了,好那队长就像讲数学题一样,再给你讲一遍画一遍,你只要多跑几遍自然就记住了。我个人感觉这对于一个想训练的篮球爱好者来说,这真的是非常好的环境。

 不管上学还是放假,都会有各种比赛   

 

3.     不仅训练的内容很专业,其它部分也很专业。球队有三个经理,都是可爱细心的女孩子,球队训练前,经理会负责简单清洁场地,把篮球,白板和积分器都准备好;训练时有一个经理会拿手机录视频记录,另一个经理负责计分和计时,最后一个经理会记录训练赛每个人的数据;训练结束后经理们会把视频和数据上传到群里让大家复盘。当然经理是有工资的,每学期每个人要交3000日元(约150人民币)作为社团费。

 

4.     每个球员都很认真自觉,就像职业篮球运动员一样。我没有见过职业队的球员是怎样训练的,但是在没有工资,没有监管,全凭爱好的情况下,每个人在训练中都无比认真,从来不会嘻嘻哈哈。而关于训练以外的时间,我问过Jay,他说没有比赛和训练的日子,除了打工(日本学生从高中开始很多人基本都会去打工赚零花钱)他会去健身房和跑步。对于这些从小参加社团的日本学生来说,这些额外的训练是不需要别人逼迫的,更像是自然而然的一种习惯。为了每周的训练和比赛,他们当然要去锻炼肌肉和体力了。

 

5.     最后一点就是,他们和中国篮球爱好者对于篮球的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在他们的眼里,篮球是一项室内的全场五对五的运动。单挑,半场三对三四对四,室外场地,这些则更接近街头篮球。而在国内,我想这些就是普通篮球爱好者能接触到的篮球比赛了。正因为对篮球的认识和理念不同,所以在国内流行起来的我认为更像是街头篮球或者是抖音篮球,也可以说是一种借助篮球的表演:花哨的运球,劲爆的扣篮,精彩的庆祝动作(美式佐助哈哈哈),这些可以获得点赞和掌声,但实际上并不是篮球的全部,真正的篮球需要你在全场的折返跑中保持体力,需要你在高速的对抗下保持平衡,需要你在压迫的防守下仍然做出高效的投篮或者运球。中国有太多高大、强壮、劲爆的天赋了,可是这些天赋都没有被完全兑现过。

 

结语

 

在球队训练了一年后,我因为学业的原因没法参加训练,退出了球队。毕业后到现在,我已经没什么时间可以花在打球上了,但是当有机会到球馆时,我仍然会先跑几趟,即使没有球,也可以练练投篮脚步,最后拉伸拉伸,这会让我感觉自己乏味的生活变得活泼了一些。经常在论坛上看到有人说,中国篮球比赛输了又怎么样,我们的国防和太空事业强不比篮球强有意义多了。但是我想对于大部分篮球爱好者来说,篮球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打球,练球,看球这些参与篮球运动的行为让很多人交到了朋友,锻炼了身体和意志品质,这同样是很有意义的。

 

最后,这段在日本校园篮球的经历,不仅改变了我对篮球的理解,更让我感觉到中国篮球的巨大潜力,如果中国数以万计有天赋的热爱篮球的年轻人能够从小参与到日本这样的体育训练中,起码称霸亚洲不在话下吧。有日本人跟我说过:如果中国的笨蛋是日本的7倍,那中国的天才同样也是日本的7倍。楼主希望中国篮球能够走出低谷,越来越强。不仅仅是球场表现强,更重要的是像今天的河村勇辉一样,展现出意志品质和对篮球的热爱,如果能吸引和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这项体育运动中,让更多人更健康、更自信、更阳光,那便是最好不过了。

CBA专区河村勇辉狂砍29分
阅读 582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早蕨之舞

· 江苏

日本其实和美国一样,校园体育让每个爱好者都有接触专业训练的机会。而中国只有一个小圈子能走篮球道路。光是选材面就小了一大截

亮了(24)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罗塔库凯

· 上海

感谢楼主认真的分享 这才是篮球论坛里应该出现的帖子 虽然依旧躲不过一些降智的回复

亮了(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