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时,如何用卡尔沃宁公式更精确地计算目标心率?
仅根据最大心率来确定目标心率,有以下缺点:
1、没有考虑到个体的差异
没有纳入静息心率的因素,所以这种算法没有考虑个体差异。例如,年龄都是20岁的小A和小B。以中等强度进行有氧运动,那么目标心率范围为:120次/分~160次/分。A运动能力好,心跳跳到150次/分,可能还觉得很轻松,而B呢,平时很少运动,心率达到150次/分就已经感觉很累了。
2、算出的心率区间较宽泛
当我们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时,算出的目标心率区是比较宽的。例如、以一个20岁的年轻人使用轻强度进行有氧运动为例,那么他的目标心率范围:100次/分~120次/分,中间有20次/分的差值。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在考虑个体实际运动能力的前提下,对目标心率进行计算呢?答案是可定的。这一期我们将详细介绍,在做有氧运动时,如何通过卡尔沃宁公式(Karvonen Formula)更精确地计算目标心率。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