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励勤究竟有多么强大

avatar
关注

作为上海人,打造无敌女乒的张燮林和三获世乒赛的王励勤是我最喜爱的国手!介绍张燮林女乒历史的很多也很专业,就不再赘述,在此仅谈谈王励勤。

国乒自曹燕华时代(仅论国乒身份所处年代)统治乒坛后,男乒经历了欧洲反攻跌入谷底后,在马文革、王涛等带来曙光,双子星崛起以后,开始重返巅峰,随着王励勤和马琳的成长,男乒开始逐步统治乒坛!国乒有“二王一马”时代的称号,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实际王皓应该属于后一代球员。乒坛为限制中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才让王皓大幅度提前进入国乒的时间(在此并未质疑王皓的实力),从而创造了“二王一马”的时代!

绝大多数国内球迷推崇全满贯和奥运荣誉,但受创立时间的限制,诸多大神失去全满贯的机会。所以世界乒坛一直以来都将世乒赛作为衡量国家整体和球员个体实力最重要的标杆。其含金量稳压奥运会,至于世界杯的含金量略高于公开赛,甚至难以压制卡塔尔之类重量级的公开赛,与前两者根本难以相提并论!

奥运冠军的地位,除了四年一次的稀缺特质,最主要依靠的是中国金牌战略。因为在中国,奥运背后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还有隐藏在背后的全运会以及相关的行政利益。以国际乒坛而言,世锦赛荣誉对比奥运会是压制性的。不恰当的比喻,世锦赛相当于奥运会的两倍,尤其是两年一届时期。而奥运会即使有四年一次的加成,距世锦赛还有很大的差距!

世乒赛有五个单打名额,基本囊括了国内顶尖高手,以及各种流派。绝非创立伊始仅三个单打名额(还要考虑兼项双打,甚至如今仅有两个)的奥运会可比。因此业内有全运会最有含金量的戏称。更不用说七个和九个名额的世乒赛时代,这也是国际乒联将荣誉严重偏科、三次世锦赛冠军的王励勤列为总统山之列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统治乒坛的巅峰时期,有句名言,“是国家让你有争取世界冠军的机会”!譬如受何智丽事件的牵连,上海籍的女队主教练张燮林为避嫌,因为唐薇依的上海身份,即使压制邓亚萍的,也难有成为重点培养对象的机会(虽然有03年掉链子的行为,但远不及邓亚萍负于何智丽这更大的拉胯的)!且很长时间内,女队根本不考虑上海籍选手(也有上海籍选手人才断档的因素)!

焦志敏、王励勤和刘伟女双的让球事件极大降低了奥运的含金量,虽然世乒赛同样有容国团、曹燕华以及何智丽的让球风波。但世乒赛的让球在年代久远的特殊时期,而且是经过远比奥运会残酷的淘汰筛选后的最终阶段,即使荣誉降级,但受到的评价基本没有缩水,远不如奥运会以成败论英雄。曹燕华被公认为女队天赋最高的第一代大魔王;何智丽出走后在下滑的职业生涯的末期,依然给予中国乒坛最痛的伤害;以及按照何智丽假想敌培养的,最终成为女子第一人的张怡宁无不证明了这点!

有些球迷用德约看重奥运等特例论证并非仅有中国看重奥运。但德约看重奥运,第一:这是他荣誉唯一缺失的部分,拿到了职业生涯就圆满了;第二:作为个人项目的网球运动,奥运会是他为祖国贡献荣誉几乎唯一的渠道,作为饱受战乱的德约而言,意义非凡!

说回王励勤,“二王一马”时代,中国在乒坛的优势的确远不及马龙和张继科时代,但主要原因在于:二王一马是乒坛最为激烈的时代之一,乒联为了削弱中国以及提高观赏性,改规则和器材。这些举措的确在短时间内削弱中国的优势。但是中国的举国体制,层出不穷的人才链可以在青少年时期就适应这种变化,而国外却很难有庞大的人才库筛选。随着时间的推移,乒联的操作反而进一步加大了中国的优势!

二王一马恰逢乒坛翻天覆地的变化期,他们需要在技术成型期改变技战术,根本没有后辈不需要大幅度改变技战术和器材的困扰的问题,这才是他们统治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刘国梁迅沉沦,以及孔令辉的逐步淡出都因为这些改革,这也是王皓提前上位最重要的原因。但王皓低王励勤和马琳半代,躲过乒坛很多改革,受到的影响远低于前两位,甚至由于小球改大球的契机,解锁了直拍横打的技能,在过渡期抓住机遇,携手前辈建立了“二王一马”的时代。

“二王一马”丢失的重大荣誉03世乒赛和04奥运会。在我亲眼目睹的国乒中,最喜欢王涛和王励勤,但凭心而论,03世乒赛王励勤要背第一大锅。彼时卫冕身份的王励勤技术上可以称之为天下第一,而且国外选手心悦诚服。因孔令辉是前辈,且自身失之稳定,尚难担当国乒领军人物的重任,但依然是国乒无可争议的重点培养对象。然而被施拉格逆转,加上之前屡次因为心理因素掉链子,以至于被恨铁不成钢的蔡振华公开骂低能(蔡振华曾寄予厚望),并因此埋下04让球的伏笔。但其时恰逢十一分制实行,对于慢热型的王励勤来说,也是失利的最大因素。

04奥运金牌,半决赛大概率是让球的,原因有三:第一:之前提过的03年世乒赛王励勤失利,被蔡振华认为其心理不过关;第二:在乒坛改革的形势下,蔡振华和刘国梁重点扶持王皓,且虽然样本极少但无论老瓦还是柳承敏对战成绩占优,理论上无可指摘;第三:背后利益(包括全运会)以及连带的行政利益。

有球迷说决赛柳承敏打疯了,即使王励勤也不能保证夺冠。但是事实是丢冠了,即使王励勤输,也不会更差,又有什么理由不憧憬更好的结果呢?而且更有可能王励勤可以压制住柳承敏,让他疯不起来,结合历次交手的场面,其胜面绝对在柳承敏之上!

许多球迷对于半决赛让球有不同看法,但综合球员教练在比赛时和颁奖典礼时的表情、动作,以及之后的相关言论,可以一见端倪!尤其是王励勤的“我没有输给国外球员”;王皓主管教练抛出的私自录像的理由,更极有力的佐证了这一猜想!试想一下,在国乒蔡正华和刘国梁一言堂的时代,会有这种荒谬的行为吗?且这种明目张胆的违纪行为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却没有任何后续处罚,合理吗?

而之后全运会决赛一边倒的结果,又是有力的证明!脆败的过程要么证明王励勤实力碾压王皓,反之则无疑是让球后的回报!而且这在中国乒坛及体坛不是司空见惯的吗?

同样的情况甚至有陈静出走台湾后,金牌争夺战对阵邓亚萍时,张燮林饱含深意的注视下,决胜局脆败的名场面!

以下详细分析乒坛改革对于王励勤的影响:

无遮挡发球主要是针对刘国梁这个bug,对于其他人基本没有影响;

小球改大及材质更新,极大削弱了王励勤正手的威力,但也避免其前三板处理的劣势,便于将局势发展成对自己有利的相持阶段,初期可谓优劣并存,但后期明显弊大于利;

十一分制,众所周知大力几乎是国乒历史上最慢热的球员,这个规则极为削弱王励勤实力。03世乒赛被逆转也和这个规则首次实施有极其关键的影响!直通赛六分进一步佐证了这一事实。

有机改无机才是对大力影响最大的地方,这也是后期王励勤即使体能下滑不多的情况下,也难以抗衡新生代最主要的原因;

再加上蔡刘的偏好及利益关系,王励勤在竞技能力依然压过马琳的情况下,先于马琳退出大赛,要知道马琳是先于王励勤参加大赛的!

所以任何运动都不能跨时代对比,尤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上世纪90年代末新世纪初前后。

体坛上:足球有禁止手接回传球、禁止背铲保护进攻等规则出台,场地、球鞋和皮球材质的改变等;NBA有hangcheck取消,圆柱体侵犯等规则的实施;田径有场地、运动鞋和运动衣的发展;游泳有泳池设计的加成;器材项目的材质变化(撑杆跳高有撑杆材质的提高);F1有各种电子辅助设备及的应用,轮胎发展等等…

场地、器材的发展和规则的改变是肉眼可见的原因,医疗和恢复的进步更是难以估量的影响(包括禁药)。最鲜明的例子:上世纪足以毁掉球员的微创手术在2010年后根本不值一提!

还有一个侧面反映球员实力的地方-双打,天赋异禀的球员往往双打的实力也无以伦比!邓亚萍和张怡宁都不是天赋型选手,她们的双打成绩在历史级的国乒中可谓惨不忍睹!甚至是公认的双打高手都无法拯救。也许有性格不合的原因,但事实就是如此!

反观曹燕华、老瓦(因女队太弱,可以忽略混双成绩)等,同样能在双打领域取得佳绩,但王励勤则是这一级别最高水平!阎王组合以及与郭跃混双当男双的碾压乒坛的成绩,配合三夺世乒赛男单,使大力成为世乒赛双全大满贯的唯一。

不否认闫森历史级的双打能力和天才郭跃的女乒男子化,但王励勤的全面毋庸置疑!如果不是闫森车祸影响,郭跃心理原因(年龄太小就成功影响心态,主管教练离开失去引导者)过早退出国家队,大力在双打领域将是goat!

发布于上海阅读 12883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三环奋青

· 湖北
eagleyin11乒乓选手的主副球拍对于球员的影响,是所有运动中最大的!你可以说马琳合理利用规则,但是在王励勤明确不需要更换球拍的情况下,马琳一再表示要求裁判强制执行,就难免让人有些许不齿了!06前后是王励勤的巅峰,受到世界乒坛一致的认可!尤其在04疑似让球的背景下,结合全运会决赛的结果,决赛更能让王励勤证明自己,其动力更是难以估量!甚至有可能让教练组作出补偿王励勤的做法!而且两人关系极好,又是同宿舍的,这种做法实在令人心寒!因此整场比赛王励勤耷拉着脸,连鼓励自己的呐喊都没有,赛后也几乎没有任何互动,明显是不开心了!可能王励勤考虑到萨格勒布逆转马琳,在其姥爷过世的时候给予他最沉重的打击,对其心有不忍,加上自己性格宽厚,因此事后也就看淡此事!不然分分钟引起队内矛盾和暗战!收起

这个粉丝就过度解读了,还原下现场,第一个球马琳喂一个反手不出台,大力强行拉到桌角扯坏胶皮就一直站在那扣着看,裁判问咋了,马琳指了一下,大力就拿给裁判,裁判要求换备拍,哪有你强行加的那么多戏。。。。

亮了(519)
查看回复(5)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不要香菜谢谢啦

· 河南
三环奋青这个粉丝就过度解读了,还原下现场,第一个球马琳喂一个反手不出台,大力强行拉到桌角扯坏胶皮就一直站在那扣着看,裁判问咋了,马琳指了一下,大力就拿给裁判,裁判要求换备拍,哪有你强行加的那么多戏。。。。收起

对,看过那段录像,马琳就指了一下,哪有楼主说的一再要求换盘

亮了(145)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