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脩刺杀费祎事件

avatar
关注

郭脩(?—253年),字孝先(一名郭修,《三国志·后主传》及《费祎传》中载为郭循),凉州西平人。三国时代曹魏官员,官至中郎将(可能是伪称,曹芳诏称郭脩为“故中郎”,裴松之则指郭脩只是“西州之男子耳”)。被蜀汉卫将军姜维俘虏后降蜀汉,后因刺杀了蜀汉大将军费祎而被处决。

据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孙盛《魏氏春秋》记载,郭脩在西州比较知名。在一次对蜀汉战事中被姜维所俘,降蜀汉后受刘禅封为左将军。然而郭脩一直不愿成为蜀臣,更想找机会刺杀刘禅,平日利用向刘禅道贺的时机,一边拜贺一边趋前,希望接近刘禅,却总是被其侧近阻隔,难以得手,于是郭脩决定另觅刺杀对象。魏嘉平五年(公元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于汉寿开办岁首大会,郭脩当时在座,乘费祎欢饮沈醉之际,亲手刺杀费祎,自己亦被蜀人所杀死。同年八月,魏帝曹芳下诏追封郭脩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赐谥威,其子承袭父爵,加拜奉车都尉,获赏银千鉼,绢千匹。

虽然曹魏朝廷对于郭脩舍身刺杀费祎一事致以充分的肯定,但裴松之对其所为却有负面的评价。裴氏否定郭脩的原因有三:

其一,郭脩只是一介平民,对魏室没有臣属之责,当他被蜀将所俘,如想表示忠心,可以殉国拒降,根本没有必要作出行刺的举动。

其二,魏、蜀虽是敌国,但彼此间没有如赵襄子消灭智氏般的仇恨,魏国也不像战国后期的燕国般备受亡国威胁,犯不着使用行刺的手段。

其三,刘禅是平庸之君主、费祎是一般资质的辅政者,即使杀掉了他们,对蜀国也不会产生强大的打击。

因此,裴氏认为郭脩只是一名投机主义者,其行刺本质及动机绝对比不上魏诏提及的聂政、傅介子,亦没有资格被称誉为“舍生取义”。

阅读 1719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浮云310

· 四川

还有一种说法,郭脩刺杀费祎是受到了姜维的指使。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TerenceTay楼主

浮云310还有一种说法,郭脩刺杀费祎是受到了姜维的指使。收起

没错,据说因为费祎一直阻扰姜维的北伐。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