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根本就没有六耳猕猴,只是猴子的二心
真假美猴王这一章,第58回作者已经在标题“二心搅乱大乾坤”,就已经点破了。
开场猴子又行凶,唐僧又念咒,猴子已经腻烦了唐僧这种霸权管理却又无可奈何,直接跑到观音那去辞职了,观音安抚发现悟空是真不想干了,于是亲自导演,悟空做主演,搞一出大戏来给猴子出气。
首先让悟空留在自己身边,自己给悟空做不在场证明,然后让悟空弄出个分身,趁沙僧八戒不在,把唐僧打了个半死,八戒当场都要埋了。假猴子拿走行李引沙僧去花果山,故意气走沙僧让他去南海告状,于是观音给猴子作证说他一直在我这没离开过,于是猴子跟沙僧去花果山,猴子跟假猴子从南海打到天宫,从天宫打到地府,从地府打到灵山,作为猴子师傅的如来怎么能不知道,“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 如来正要点破猴子,大导演观音适时到场,给了如来暗示,于是如来改口,点出一句“六耳”猕猴,这一句“六耳”与孙悟空夜会菩提祖师时,说到的一句“此间更无六耳”,对应上了。六耳这个词在全书也就只出现了这么两次。如来用“六耳”点破自己的身份,暗示孙悟空我就是你师傅,于是闹剧结束。
孙悟空还是想辞职,“大圣叩头谢道:“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心神、思绪)!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如来就许诺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给了孙悟空好处,孙悟空才彻底放弃二心,一心取经。
整个真假美猴王事件,孙悟空成了最大受益者,第一次领教了观音权谋的厉害,如何即能打了唐僧,还能不被惩罚。再后来的取经路上也开始尽量智取多于武力;又找到了授业恩师,还被许诺成佛,成了这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
唐僧差点被打死,事后还得说谢谢,从此对孙悟空有了心理阴影,这次以后再也没念过紧箍咒,对孙悟空也客气了很多。
高端局王者结城楼主
· 乔治亚第一,西游记的确切作者不一定是吴承恩,是华阳洞天主人;第二,不是你该信谁。西游记的写法和水浒传类似,只是“陈述”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你去揣摩人物的心理;如今的小说,主角说了什么,然后“心中暗忖”,作者就怕读者看不明白,直接告诉答案。就是因为西游记和水浒传用这种“陈述”体,导致很多人好像看懂了,其实什么都没看懂。真的看懂了西游记的内涵,也就明白十万天兵天将为何攻不下花果山
吃过鱼的喵丶
· 江苏等我发微信问一下施耐庵,他到底是怎么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