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悟空的剧情难懂,发一下我全成就玩家的分析
在打完全成就后,我对《黑神话》的剧情在海外遇阻毫不意外。
有很多人会提到民族自信,文化输出,国人能接受战神为什么老外不看西游之类的话题。这里面有一些客观事实,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海外用户的认知中基本为零,比如悟空第一反应还是龙珠,比如中国元素的传播一定会面临国际政治方面的阻碍。
但我的视角,不在于《黑神话》的故事剧情本身,而在叙事手段方面,《黑神话》作为一款《西游记》题材的衍生作品,遇到的困难和取舍。
首先,在99%的冒险故事里,无论是西式文化内核下的“英雄之旅”,无论是中式文化内核的“落叶归根”,所有的主线故事,都是服务于主角的成长或者改变的。
但是《西游记》这本章回体小说原著,它的最大篇幅的内容本质并非如此。西游之旅只在开始的几难让这个团队里多出了几个核心成员,此后的一路艰险,除了推进西游进度本身以外,对主角团队内部的刻画描写是偏弱的,我们不会觉得孙悟空有多少战力成长,猪八戒有多少新的担当,唐僧的心性似乎从一开始就很完美了,而沙和尚一直都是存在感不强的工具人。
《西游记》里,主角团队更像是一组摄影师,走到哪,把当地的故事风土人情,妖魔鬼怪故事记录在此,其中千篇一律地会因为“唐僧肉好吃”而和当地主角产生互动,但整体上,叙事的重点都在取经团队之外的各种地方与各种人的故事里,这些故事都是自洽的、有深度的,但惟独和主角团之间的联系,大多只靠一顿唐僧肉吊着。用游戏设计的角度来看,《西游记》是一个靠81个支线任务拼成的一本道闯关游戏。
这也是《西游记》是一本“游记”而非《悟空传》《三藏传》的原因。这也是对《西游记》的大量艺术再创作,最受欢迎的内容永远是聚焦在孙悟空为唯一主角的花果山+大闹天宫时期,因为《西游记》中只有这一段情节,是一个并不完整但是最容易记忆的“英雄故事”。
《西游记》和《悟空传》的差异,让《黑神话》的故事叙述也面临同样的取舍,是随大流讲一段和孙悟空高度相关的英雄故事?还是从《西游记》本篇浩如烟海的游记细节中抽丝剥茧,展现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的多维度传统艺术文化?前者更加接地气、传播性广,后者则更加容易服务于艺术表达,但是一定会在玩家视角产生诸多不适应。
《黑神话》选择了以后者为主,于是我们看到,《黑神话》从第一章到第五章,每个章节都是一套完整自洽的,以boss们为真正主角的爱恨情仇、坎坷经历小故事,在第四章的主角里甚至包括了猪八戒。
但这些故事里唯独没有天命人的位置,天命人只是一个不说话的摄像头,他来阅读这些故事,然后用一个“收回六根”的动机,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救唐僧”的动机一样,粗暴地覆盖并终结这些故事。
《黑神话》在剧情上与绝大部分rpg游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主角天命人与整体故事的割裂感。这和《战神4》里奎托斯去北欧以后的叙事手段是完全不同的。《战神4》在开篇就给了奎托斯和北欧神明结合的背景,给了奎托斯一个主神级别的崽,这些背景情况让奎托斯与北欧诸神的互动充满了复杂且多变的动机,奎托斯的主线目的也因此不断变化,他和洛基的父子之情也在不断增强蜕变。
这种以主角团队为绝对剧情核心的传记式叙事方式,哪怕中国玩家对北欧神话一无所知,也可以去共情并理解的。因为叙事重心是主角奎托斯个体的成长,是通俗化的一个男人如何学习成为一名父亲的故事,而与北欧神话相关的人物形象和背景,简化成一些脸谱化的工具人和视觉奇观处理是完全可行的,并不会破坏整个故事内核的连贯。
但《黑神话》看重的是《西游记》的游记性质,是它在内容广度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最后选择了其中几段单独成立的故事作为主线前五个章回的各自背景,打造出了美学各异但极度高品质的场景以及对应的深刻故事寓言。但其实没有解释清楚这些故事对主角天命人本身的意义。
这对于观众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超高的要求:你需要不断从零开始理解每一章故事里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形象,尤其是很多角色关系和行为动机都继承自原著设定——说实话哪怕我是一个西游记原著和电视剧都看了不止一遍的中国人,在第一章里完全没记起来凌虚子这人到底是谁,在金池长老和黑熊精偷袈裟的原著故事里是什么设定…
然后每一章的故事,除了都给了天命人六根之一以外,也并没有彼此之间的联系。甚至游戏也没有交代主角是如何从一个地图转场到另外一个地图的。在叙事顺序上,第一章到第五章的故事就算打乱随机重排也不会产生太大矛盾——因为最后一章也并不是去西天灵山。玩家其实会持续产生对“主角是谁,主角为什么来这,主角接下来要去哪”的疑问。
当然,这些疑问其实在游戏末期的第六章一次性得到了解答,我个人的情绪巅峰,出现在猪八戒陪着天命人一件件拿回大圣戎装,最后来到如意金箍棒前那一刻,当八戒坐上虎皮座椅,模仿大圣调侃,然后一声长叹的时候,你很难忍住泪花。
这就是《西游记》的特点,它的内容丰富程度浩瀚无垠,但它的大众文化符号基本全部汇聚在孙悟空这个形象一人之上。
我通关之后忍不住在想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此前每一章的boss拿到的不仅是一个形而上的“大圣六根”——说实话不到最后boss战前,我都不是很理解这六根和大圣到底有什么关系——而是大圣这套战甲的不同部件,是不是会让这一路的通关更加有一些使命感和联系。
从这个角度看,海外媒体抱怨剧情看不懂是非常合理的,中国玩家不看剧情解析也不一定搞得懂每一章的前前后后各类大小人物关系以及隐藏剧情。游戏刚出一堆看直播开挂速通的云玩家看了四天王战斗后,还信誓旦旦呢地声称游戏隐藏剧情里杨戬是狮驼岭的青狮子精,一开始的天兵天将全是狮驼岭妖怪假扮的。而游戏到现在许多通关玩家错过了杨戬隐藏关的重要剧情补足,也对天命人最后还是接过金箍,并没有打上天庭的结尾有诸多不满。
而这些热门的内容误解和不满,本质上反应大众了认为《黑神话》里,孙悟空或者天命人这一个“英雄形象”和无论天庭灵山还是大小妖王的“敌人形象”的冲突不够剧烈。虽然《黑神话》的每一章都有非常饱满的自洽的哲学内核表达,但和“孙悟空一棒子打碎强权”或者“我要这天遮不住我的眼”之类的传统英雄式的斗争叙事并没有太大关联——这种取舍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曲高和寡的,这也是我会经常觉得《黑神话》更像是一款好的电子艺术品更胜于一款好的rpg叙事游戏的原因。
也因此我对这次《黑神话》对文化出海的辐射面持保留态度,这不是因为《黑神话》的文化属性不够浓厚,而是因为想要承载太过浓厚的内核,反而在叙事手段上产生了较多局限,而缺失了一些简单的“药引”。
晓雨知叶
· 广东但是《西游记》这本章回体小说原著,它的最大篇幅的内容本质并非如此。西游之旅只在开始的几难让这个团队里多出了几个核心成员,此后的一路艰险,除了推进西游进度本身以外,对主角团队内部的刻画描写是偏弱的,我们不会觉得孙悟空有多少战力成长,猪八戒有多少新的担当,唐僧的心性似乎从一开始就很完美了,而沙和尚一直都是存在感不强的工具人-----从你上面说的这段话,就看的出压根没看过原著,居然能说出取经过程师徒四人没什么成长。前期的大闹天宫,各种剧情铺垫都是引子,为了引出后面的取经。取经过程就是修心求道的过程,特别对于孙悟空来说。假如没有后面的取经,没有大圣心性上的转变,大圣连正面人物都算不上,就是个不通人性,性格顽劣的猴子,这个神话人物压根就不会受到后世的敬仰。你可以去原著看看,大圣取经之前是个什么样的人,大闹天宫又是为何?是反抗强权吗?压根就不是,他自己都想在天庭当大官,所以才会两次接受朝廷诏安,甚至他最后想取代玉帝,自己都想获得那样的强权,又谈何反抗?但又因为自己的欲望没有获得满足,就开始大闹天宫,闯下各种祸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最后念他仍有善念,才给了他将功补过的机会。可以看看西游记原著中作者对大圣大闹天宫的评价,是欺天惘上,恶贯满盈,大圣大闹天宫压根不是什么反抗强权,而是他那个时候就是信奉强者为尊这一套,他闹龙宫取兵器装备,闹地府改生死薄,都是用武力压迫别人屈服于他,他自己就在使用强权压迫别人屈服于他。大闹天宫这段原著想表达的就是想要真正取得别人的敬仰和尊重靠武力是不可取的,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靠功德去赢得别人对你的敬仰,所以引出了后面取经的剧情。西游记原著核心内容就是取经这段,取经过程就是师徒四人修心的过程,特别对于大圣来说,如果没有这个转变,成长的过程,这个人物是不完整的,更不会成为令人敬仰的神话人物。
管理确实心虚了笑死
· 北京唐僧的人物形象是鉴定到底看没看过原著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