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李隆基早死20年能竞争历史第一的说法我都挺无语的,扒扒李隆基给大伙看下
历史上只有三个皇帝能在开疆扩土的同时保持国力稳定大幅度上涨,李世民,朱元璋,李隆基。
李世民是因为极高的军事能力+极高的军权+顶级个人魅力+极强的政治手腕+给世家分割利益=政通人和。
朱元璋是因为极高的军事能力+极高的军权+顶级个人魅力+极强的政治手腕+砍砍砍=政通人和。
就是有这么多苛刻前置条件,才能让你的每一项政令下达下去,才能执行,就是因为掌握着绝对的军权,绝对的暴力机构再加上极强的政治手腕才能在税收不会层层快刮干净了才落到国库里,就是因为有这极高的军事能力,才能开疆扩土。
李世民在内政的大方向是休养生息,薄赋尚俭,为政谨慎,整饬吏治,
朱元璋在内政的大方向只有最重要的三个水利工程+移民+开垦荒田,截止洪武二十八年各地疏通了五千多处河道、整治塘堰四万多处、修建堤坝五千多处,这个水利工程量是北宋一百多年加起来的几倍,截止洪武二十六年,开垦土地390w顷,洪武元年到二十六年间天下土地增长45%,几乎翻倍。
李世民、朱元璋基本做到了生产力相对比较少的封建王朝皇帝这个职业所能做到的极限,即军政民三权拥有绝对的掌控权,大幅度开拓疆域的同时国力稳定大幅度增长,国家稳定。
而李隆基在前中期比他俩还厉害,开拓的疆域比他俩更大的同时,国力也在大幅度增长。
是李世民朱元璋二人的政治能力军事能力比李隆基差吗?
不是,是因为李隆基开挂了或者说作弊了,
军队唯一的命脉是粮食,军队出去开疆扩土,一般运输粮食的流程都是这样的,种地的农民把一部分粮食上交,地方官员保留一部分把大部分上交,中央收到粮食之后在把粮食运到开疆扩土的军队那里。
这中间运来运去浪费了很多粮食,但李世民朱元璋还是要这么做。
但李隆基不一样,他看出了这个弊端,直接把这个过程省略了,让节度使自己收税收粮食就行,并且节度使手下的官员人员也要中央来定一来一回太麻烦了,效率太低,直接让节度使自己来任免把。
自此节度使军民财三政合一,效率大幅度运转,李隆基又想了想大手一挥直接让他们自负盈亏,节度使的主观能动性直接拉满,嗷嗷开疆扩土去了。
就是这样李隆基可以在前中期做出的成绩比李世民朱元璋更厉害,版图比李世民朱元璋大得多的同时国力也大幅度稳定上升,这真是能做到历史第一啊。
安史之乱可能是种种巧合下发生的,但李隆基后期的唐朝就在爆炸的边缘,五代十国这种武将祸乱苍生的时期是必然的,中华文明必将遭受一次沉痛的打击是必然的。
任何皇帝在那个时期都无法在收回军政民于一身大权在握的节度使的权利,注意,我说的是节度使这个职位的军政民权利,你可能可以换两三个节度使,其他节度使可能默不作声,但当你砍节度使这个权利的时候,你是所有节度使的敌人,是经历无数战争的几十万大军的敌人。
古月林夕田心宋田莉张颉文女青
开疆拓土同时保持国力大幅度上涨为什么有朱元璋?乾隆都比他适合这句话…
虎扑JR0931164859
· 山西想要开疆拓土,就必须依赖军事将领,必须给军事主官更多的权力,然后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勋贵集团,不可避免出现军头割据。1,遇到能力强大的君主,可以压得住,;遇到能力不强的,就崩了。2,在王朝早期,分配体系刚刚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还来不及坐大;在王朝中后期,既得利益集团尾大不掉,君主已经没有办法了——就像肯尼迪时候的美联储,谁杀谁还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