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流贴】足球比赛看的是什么?

avatar
关注

多数球迷看球只看个热闹,要么就是人迷或者队迷,包括一些职业足记在内。

教练的作用其实没那么玄乎,赢了狂吹,输了狂黑,都不理性,重要的是看教练因材施教和临场调整的能力。

马特乌斯曾经讲过,现代足球选材,11个位置中,对球员天赋要求最少的就是右后卫。这个说法里,天赋不仅限于身高、力量、体力、敏捷转身、攻防参与意愿、技术、速度、左右脚倾向性、观察全局的意识等等。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能对现代足球近几十年选材配阵和战术设计的发展有一个基础的认知。

1,例如惯用脚的影响,根据鲁能青训2019年的一篇文章,惯用脚为左脚的人(左利脚)占人群比例约20%,前些日子前国脚马明宇拉了个日本青训教练成立了一个青训机构,想学孙继海和徐亮搞足球青训分一杯羹,搞笑的是,通过短视频“全国招募”(实际是青训招生)左脚球员,所以绝大部分人是右利脚,相应的右后卫的选材基数就比左后卫大,难度也更低,也就是对天赋要求更少,这里的天赋指的是惯用脚。

2,例如身高的影响,现代足球中轴线上原则性的选材都要求身高足够,中锋、后腰、中后卫和门将尤其如此,当下瓜迪奥拉领衔在玩的一种新的4后卫和3中卫灵活切换的战术,对边后卫的身高也有要求,例如从莱比锡转会曼城,改打左后卫的格瓦迪奥尔,本身是莱比锡和克罗地亚国家队的左脚左中卫,到了曼城一直踢的左边卫,实际比赛中的位置总是在前插左翼卫和内收左后卫(偏后腰)的角色转换,上赛季末期作为曼城填补京多安风格的角色,连续多场进球。

3,例如观察全局意识的影响,这也是大部分人喜欢说后腰球员是最适合退役转教练的,因为后腰位置需要随时清楚全队当下的位置和节奏,选择下一步是跟防还是上抢,后撤补位还是前插接应。但实际上从范加尔开始研究出球型左脚中后卫开始,中后卫也被增加了观察全局意识的要求。

所以,马特乌斯的说法其实就是用一句话体现现代足球的选材的特点,通过正确理解这句话,我们应该去思考和验证根据天赋特长对11个位置的职能进行合理的调整。但是,可以不调整吗?我觉得是不行的,当足坛主流都在根据类似的标准选材的时候,将来咱们的对手都会具备这样的战术特点,不去主动适应,就会被远远甩在身后。

当下足坛早就不是米卢“菱形中场”、英超“442”横行等等落后观念的时代了,所以当看到中超还在给球员定位左右前卫这种位置的时候,对于中国足球落后的程度,我们就能有更直观的认识。

比较流行的几个战术思潮与实践:1,范加尔在拜仁罗贝里大杀四方时期,苦于反击效率的问题,提出的左脚出球中卫的概念,核心是因为左脚长传更容易给到右边纵深更舒适的接球路线,同时左脚左中卫更容易防守对手的左脚进攻球员,挤压对手更多的出球空间。实践上来看,优秀的左脚中卫不多,当增加的这点利好,无法弥补球员综合实力的差距时,多数球队,即使是皇马曼城这样的豪门,也依然更多使用双右脚中卫为主,但是年轻的潜力左脚中卫身价更高,是有明显体现的;2,逆足边锋,有一种说法是贝尔萨20多年前的首创,用小虫洛佩斯踢逆足。但是根据咱们上面的思路,我们可以推导逆足边锋出现的原因:现代足球基础阵型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4-2-4四前锋发展到世纪初的4-4-2双前锋,主流的认识是防守决定了胜负,后面各种美丽足球被1-0主义和防守反击打的颜面尽失,也倒逼出了巴萨梦三的以传控减少对抗和逼抢,接下来出现了单箭头甚至无锋阵,无锋阵真正的意思不是没有前锋,而是所有人都有防守任务。阵型的重心因此后移,迎来了皮尔洛节拍器的好时代,这样的发展路径下,防守稳健了,但是进攻的压力出现了,传统的顺足边前卫都是搭配高中锋,因为顺足边前卫潜意识里会习惯套边突破,最后完全失去自己射门角度,只能选择传中找落点(这句话不用杠,踢球的自己去试一试边路突破就懂了,右利脚的人潜意识不会带球从对手的正面右边突破),所以这个时候逆足边锋应运而生,主要原因就是逆足边锋突破的时候一定是习惯内切多过套边的,同理不用杠,自己去试一下就懂。内切后逆足边锋会同时出现射门和传球两种选择,而且射门角度非常舒适,同理别杠;3,三中卫体系,或者更先进的内收边卫玩法,当下的三中卫跟远古时期的"WM阵型”的三中卫不是一回事,演变路径跟2的情况类似,进攻乏力,只依靠前锋或者内切边锋也打不开局面,甚至中场后排插上远射也不行,教练们自然就把脑筋动到了暂时任务最轻的边后卫身上,所以有了边路独家走廊的说法,但是边卫上去了,俩中卫很容易挨反击,被多打少怎么办,于是现代三中卫体系又出现了,最早可能源自利物浦的法比尼奥后腰后撤踢中卫的变种,法比尼奥后撤之后,阿诺德和罗伯逊的助攻更犀利了,效果特别好,马上就被教练们拿来分析了,同时期出现好几位后腰即插即用踢中后卫的情况,包括皇马的琼阿梅尼,利物浦的亨德森等等。紧接着瓜迪奥拉看大伙儿都开始这么玩是吧?于是又试验出来更先进的内收边卫玩法,他抓的核心就是三中卫本质是从中前场撤人,中场控制力减弱,锋线必须更多参与防守,体力要求太高了,孔蒂的国米三中卫踢的疲惫不堪,虽然防守稳健,但是进攻便秘,所以瓜秃又开始改造边后卫,形成了当下非常均衡的内收边卫玩法。

姆巴佩在巴黎时期,有一次参加访谈,记者拍到他的手机屏幕,显示他正在看球探数据app上巴黎下一场比赛他可能对位的几位对手球员的惯用脚以及踢球风格,强如姆巴佩,也会在球队录像分析师等等专业人员的建议下进行备战。

我想说,这就是中国足球和世界足球前列的差距,我们大多数足球从业者对战术的理解太浮于表面了,知道进攻三区是什么,但是不care怎么利用进攻三区,半桶水就要不完了。我们的教练也是,似乎必须出自足球圈,必须是退役职业球员,才有执教资格,真正去欧洲进修考级考证的非足球运动员出身的教练就完全得不到信任与支持,但其实世界足坛很多非球员出身的教练,用他们的大脑思考真正在推动这项运动的进步与发展,希丁克、范加尔都是非科班出身,滕哈赫、克洛普、纳格尔斯曼短暂或失败的球员生涯也丝毫不影响他们执教能力的出众。这也是足球圈如同大学学阀一样恶臭之处,自己做不好,但一定要垄断资源,否则自己的子孙就没有就业渠道了。

发布于四川阅读 1323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