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拜合拉木的价值
输沙特后,不少球迷骂拜合拉木,甚至说他是这场失利的最大罪人。在这里我想分析一下拜合拉木对于国足的重要价值。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足在十八强赛的定位就是弱队,弱队对抗强队,只能打防守反击,如果要踢传控那一套,国足没那个技术,如果要双方对攻、比赛拉满,国足的后防线扛不住。
防反一般两种办法,一个是走地面,面对对方的上抢,靠中场或边路球员拿球转身,小摩托面对泰国新加坡这些对手也许可以,面对日本沙特等队,做不到,其他人则完全不行。一个是大脚长传找中锋,头球摆渡给另一名前锋或边前卫,趁对方人少打反击,张玉宁的身体踢新加坡泰国也许可以做到,踢日本、沙特,不行。
进攻一直出不去球,后防线就会一直被动挨打,这样是根本防不住的。
由此,伊万用了拜合拉木这一点,在踢韩国时做到了少丢球。
拜合拉木的特点是什么?身高高、弹跳足、跑动积极 、脚下技术粗糙,可以说兼具一定对抗和跑动,但不具备技术。
伊万用他踢右前卫,模仿的是阿莱格里当年用曼朱基奇踢边锋。
拜合拉木的对抗能力面对大中卫可能不行,但欺负对方的边后卫一点问题没有,踢沙特一战,他十次空中对抗成功九次,成功率非常高。
现代足球,各个队都在讲高位逼抢,国足的中后场没那个技术走地面破解,上拜合拉木就意味着,可以通过长传找右路,把球推进到前场,由此组织进攻、逼迫沙特队员回防。比赛中,伊万也多次安排右后卫或一个中前卫靠近拜合拉木,方便长传给他后接应拿球。
印象里中国队进的那个角球就是在右路造的。包括左路进攻时,拜合拉木也可以多次插入禁区争顶,给对方左后卫造成极大压力。
可以说,如果没有拜合拉木这个点,中国队面对强队可能出球都困难,更不用说进攻。
同时,由于年轻,拜合拉木的跑动非常积极,所以可以大量的跑动覆盖,这对于弱队的防守来讲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善于争头球的前场,防守跑动的意愿和体力都是不太行的,所以拜合拉木其实是国足少有的一两个不对称优势点。
试想,把张玉宁放右路,可以争高空球,他有体力大量回位防守吗?把谢鹏飞或武磊等人放右路,他有那个技术拿球转身或控住,组织起攻势吗,同时还能积极回防吗?
所以拜合拉木对国足存在巨大价值。
问题在于,当国足多打一人的时候,占据优势的时候,到底是攻是守,拜合拉木怎么用,伊万没想明白,因为拜合拉木是处于劣势的时候用的。
多打一人,可以选择控球,那么拜合拉木下去,上一个有技术的踢右前卫,是一种办法,但伊万对国足的控球能力很可能没信心。
多打一人,可以选择压上进攻,可以尽量从左路发起,让拜合拉木去抢点,但不能球从拜合拉木脚下过;也可以下拜合拉木,上一个速度快的右前卫,走脚下。但蒋光太受伤下场,压上进攻时没有上抢好的中卫,伊万可能也不敢。
这样拜合拉木的处境就很尴尬:说起来国足多打一人,可踢的还是防反,球还得经常走他这里,但他的技术还很容易丢,丢了就会被打反击,自己和队友空耗体力(如果是劣势时打防反,队友一般不会太压上,丢了也就丢了)。
由于体力下降,拜合拉木后半段多次失误、丢球,最终被绝杀反超的角球就来自于他的传球失误。
但这能怪拜合拉木吗?球员就是那个水平,也拼尽了全力,但教练用出了问题。
如果还想进球领先,在张玉宁上场时,前场已经多了一个争头球的点,虽然张玉宁面对沙特的中卫占不了多少便宜,但我们毕竟多一个人,一旦争到一次头球就可以打对手反击,那么阿兰为什么不可以同时上,把小摩托放到他熟悉的右路呢?
如果想保平,包括拜合拉木在内球员已经多次抽筋倒地、跑不动了,换下身背黄牌的拜合拉木,换上后场球员防守,应该也有效果。
偏偏伊万犹犹豫豫反复不定,迟迟不换人,国足不仅被反超,剩下的超长补时时间里根本组织不起攻势,可以看到后卫多次解围草率处理,连争取传出去好进攻都做不到。
所以输球怪拜合拉木是不合适的
金正抽
· 上海一点没错,就是学的曼珠。问题在费南多那儿,伊万把费南多当核心,效果约等于让武磊守门
职业黑哨
身体对抗挺好的,但是技术不行,所以别让他踢中场,让他踢中锋消耗对方后卫体力就行,拜和拉木就是搅屎棍型中锋,能把短传练出来,以后还挺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