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预期!AG5实战体验分享
Hello!大家好~
很久没有写过图文帖了,趁着还算新鲜,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AG5代实战体验分享,也算是在线上全面开售前,给各位一个参考。
防杠声明: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体验,不具备广泛的测评能力
首先,先说下静态部分
个人脚型数据:
穿着精英袜的情况下,脚长250mm,脚宽接近108mm,是标准的大宽脚
脚背稍高、脚踝较粗
足弓正常偏低一些
本次我选择的尺码是41码
单从静态试穿的角度来说,相较于上一代,此次的鞋楦绝对是有调整的,毕竟让我一个宽脚的人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除了鞋头的上下空间,其他各个方面的包裹表现都是很出色的,尤其是后跟部分,非常的贴合。
但是这里还是要吐槽一下:鞋带真的太长了。
再好的性能也敌不过合适的楦,穿上这双戈登五代之时,我心里也咯噔一下
“一双能通勤的篮球鞋”,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而且,从上脚效果来看(这个配色一定要搭配黑袜子),比之前的曝光图强太多了。毕竟预期足够低,看啥都能眉清目秀了
AG5再次改回前后掌分离的设计,在配置上,前掌和后掌的框架都用了普通的化学发泡材料,比较亮眼的就是后掌填腹了一块粗胚超临界发泡的材料。
那么从静态试穿上看,材料调校的还算可以,后跟的球形设计,也让灵活性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那么静态部分就分享到这里,总体来说,如果有机会去店里试穿的话,相比于他的外观,你可能会觉得:这双鞋还不错~
但如果你是超级瘦脚,那就当我没说吧。
接下来,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关注实战部分了,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先交代一下前提
场地:刷漆地面&水泥地都打过(北方干燥环境)
强度:篮球普通爱好者野生组局&自己练球
打法:投篮>突破 急停跳投多
在动起来之后呢,鞋面材料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跳脱出公式造鞋以后,361度又拿出了比较传统的材料,虽然牺牲了透气性,但在强度和包裹上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个人体验而言,拉紧鞋带以后,和静态体验相似,除了鞋头上下有些空间外,其他地方确实是无可指摘,即使在非常用力的侧向制动的时候,也能保证鞋脚不分家。
那么借着上面这个图再来说说止滑性能
抓地这方面,我体验下只有一个地方翻过车,就是刷漆地面上有大量灰尘的时候,出现轻微打滑,其他的,我的使用场景下,抓地表现都是一等一的。
那么作为一双前后分离中底的篮球鞋,前后掌过渡的问题上,一定会有人好奇,那就我的体验讲,这双AG5的前后掌过渡还是比较丝滑的,我并未体验出前后掌的割裂感。
接下来,就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中底性能了。
首先重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还是能有些场地感的
而且前掌的材料调校的不错,软弹适中,和静态体验差距不大,和预期的一样非常适合跑跳。
而后掌的反应则和静态体验有所差距。在磨合之后,后掌的材料并没有特别惊艳,对于冲击力的吸收显然是要优于前掌的,只是那块填腹式的粗胚,存在感着实有些低了,没能给到我那种“卧槽”的感觉,相较于前掌的材料调校,后掌的感受算是差强人意吧,无功无过。
但需要提醒一下各位,后掌缓震极限不高。
最后说一下球形后跟,以及外地耐磨问题
球形的后跟设计,带来灵活性的同事,对于穿着者脚踝力量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一点上可能也会是未来评价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地方。
关于耐磨问题,也是这几年361度这个品牌大家诟病最多的问题了,目前我是打了5场球,包含野球和个人练球,目前外底状况良好,耐磨属性比我预期的要好的多的多得多,同时,也确实比我穿过的其他大部分361篮球鞋耐磨好。
总体上,我觉得这双AG5是超过预期的,是一双比较均衡的锋线鞋。
未来价格到位,是学生党们非常不错的选项。
感谢看到这里所有的Jr,如果还有没说全的,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我们下期再见!
帅到路人追着砍
· 江苏帮顶!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