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空冒出来3000死士,司马师是怎么做到的?
作者:申侯杂谈
我们在《高平陵之变》的系列文章中讲到,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中,有一支决定胜负的力量,那就是司马师阴养的3000死士。在当时司马懿明面上的力量基本已经被曹爽全部掌控,如果没有这支死士,司马懿连发动政变的机会都没有。
《晋书.帝纪第二》: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史书中对这3000死士的组建时间和人员构成没有任何记载,但简单的几句话却蕴含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在这里小申斗胆给大家分享一丢丢个人毫不足道的推测,如有错漏不足之处,欢迎朋友们指正。
首先是时间问题,史书说得很模糊,当然更大可能是史官也不知道,所以只用了一个“初”字,咱们可以理解为当初,至于十年前的“当初”还是一年前的“当初”,谁也说不清楚。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时间点最有可能:
第一,司马师被“禁锢”仕途之路之后的几年间。这期间几乎没有司马师正儿八经的历史记载,可偏偏在《晋书》中八卦一般记下了司马师“毒杀”爱妻的黑料,理由也颇为耐人寻味,前面说着司马师与夏侯微伉俪情深,夏侯徽嫁给他充当着非常优秀的贤内助的角色,经常给老公出谋划策,而司马师也很信任自己的老婆,啥时候都愿意跟老婆讨论着干。然后没有任何的反转,又说夏侯徽发现了司马师对曹魏反心,于是就这么被自己老公毒死了。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后(夏侯微)雅有识度,帝(司马师)每有所为,必豫筹画。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葬峻平陵。
这是一段自相矛盾的记载,既然都已经信任得“每有所为,必豫筹画”的地步了,又怎么可能还会“深忌之”呢?而且古代女子向来讲究“夫唱妇随”,就算夏侯微知道了丈夫“非魏之纯臣”,可当时的世家大族甚至包括他夏侯家又有哪个是真“纯”的?除非此时的司马师已经“不纯”到了极致,只要有一点点消息被传出去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结合后面司马师养死士这件事来看,换一种逻辑貌似也能说得通:
司马师的确很爱很信任自己老婆,啥事都愿意跟夏侯微讨论,可年轻的司马师在遭受“太和浮华案“之后生出了极大的怨愤,在家里免不了跟夏侯微抱怨几句,可司马师不仅抱怨曹睿狗皇帝,还胆大包天,利用他爹的关系开始养死士,偏偏此时还年轻稚嫩的司马师对老婆不设防,被夏侯微发现,夏侯微作为夏侯家的子女,自然不希望司马师走上“迷途”,但是劝阻无效,而司马师陷入了疯魔,害怕夏侯微告密,因此一不做二不休毒杀了爱妻。
第二,在司马懿被曹爽彻底剥夺了禁军中的力量之后,父子俩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抗衡曹爽,于是密谋培养了一批死士。恰好当时司马师正好担任禁军中的中护军一职,负责中下层武官的考核,加上司马懿几十年来在朝廷和军队中积累的巨大威望,司马师完全有能力培养起一支隐秘的精干的死士队伍。
前面的文章中说过,司马懿作为辅助大臣,曹睿赋予了他“与爽各统兵三千人,共执朝政,更直殿中,乘舆入殿。”的权力,而偏偏曹爽在伐蜀失败后又强行撤销了禁军中的中垒中坚营,这很可能就是司马懿“与爽各统兵三千人”中的禁军力量,这意味司马懿在与曹爽的政治斗争中基本已经落败,这时候如果没有力量,就相当于“待宰的羔羊”(六年秋八月,曹爽毁中垒中坚营,以兵属其弟中领军羲,帝以先帝旧制禁之不可。)
个人认为司马师在这时期养死士的可能最大。至于这300死士的组建到底是司马师先给老头子的建议还是老头子示意司马师组建,又或者是父子俩在经过密谋之后一致达成的阴谋?这就不得而知了。
但可以确定是,一定是司马懿在幕后利用在魏国官场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巨大的人脉和威望给这3000死士充当“保护伞”,而年富力强又天资卓越的司马师则全盘负责这支死士军队的人员甄选,组建,训练,后勤等一系列具体工作。
结合司马师在当中护军期间“铁面无私”的形象,他一个刚步入仕途就“身居高位”的政坛“新人”,虽然有强大的家族和老爹支持,但他依然能在短短几年间就一大批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整治得服服帖帖,也足以看出他可怕的掌控力和人格魅力完全足以胜任“豢养死士”这种需要严格保密,一旦被发现就会导致全家掉脑袋的高风险工作。(玄代济,故不能止绝人事,及景王之代玄,整顿法令,人莫犯者;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
接着说这3000死士的人员组成问题。从《晋书》中简短的一句话中却蕴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首先“散在人间”。这个“散”字就用得特别妙,这说明这整整3000人的死士军队,他们在明面上是有正儿八经的社会身份的。他们也许是街头卖菜的小贩,也许是某大官府中的护院,也许是司马家族中值得信任的年轻子弟,甚至还有可能是曹爽玩的先帝曹睿的后宫团的堂兄的姨母的表哥的小侄子等等等等。
总之,这“散”在人间的3000人的身份完全经得起国家情报部门的盘查,几乎在所有人眼里都是大魏国的“良民”,他们的吃穿住行,行动轨迹跟普通人没有任何异常,最起码不会被官府认为是蜀汉或者吴国的间谍。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从后面高平陵之变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诡异的事情也能侧面反映出这父子俩的渗透工作有多成功。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曹爽并不是后人说的大傻子,他从始至终都在防范司马懿,并且非常成功。
他深知武库的重要性,于是干脆把自己家就建在武库与司马家的中间,并且他们家全天候都有保安紧密监控着司马家的一举一动,你司马家的人想动武库的主意首先面对的就是他们曹家高墙上时刻盯着你的弓箭手!
武库是我家,此路是我开,想从此路过,门都没有!
可是偏偏就在司马懿大张旗鼓要经过曹爽家夺取武库的时候,人曹爽家守督严世都已经带着弓弩上楼对准司马老贼的狗头了,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人,他叫孙谦,同样是曹爽账下的将领,使劲扯着严世的胳膊肘子说:“这事还说不准发展到什么形势呢,兄弟你可别乱动哈。”拉拉扯扯了好几次,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司马懿拉着部队毫发无伤地越了塔(曹爽家),到了水晶(武库)跟前。(帝列阵阙下,经爽门。爽帐下督严世上楼,引弩将射帝,孙谦止之曰:“事未可知。”三注三止,皆引其肘不得发。)
你一个曹爽家的将领,拿着人家开的工资,吃着人家的饭,搞不好还玩了人家玩剩下的先帝女人,结果就在司马老贼要对你主子动刀子的关键时刻,你小子轻飘飘一句“事未可知”就卖了主子,说你不是司马老贼安插在曹爽家的狗,刨了他司马家的祖坟都没人信!
另外,“至是一朝而集”。一声令下,这“散在人间”的3000人应声而起,几乎不用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超高效率的集合。有过组织经验的朋友们应该非常清楚,哪怕在通讯无比发达的现代,想要在一夜之间把500人准时准点聚集到活动现场到底有多困难,信息已读不回的,电话不接的,拉肚子的请假,家里突发事故的到不了的等等等等。
仅仅500人就能给组织者制造无数焦头烂额的问题,最后所谓的“准时准点”“严格执行”“必须”都会沦为一次次无可奈何的妥协推迟更换地点,哪怕在一次次“商量着来”的妥协之后,最后能准时准点到场的能有400人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司马师的死士却有足足3000人,细思极恐。
这说明这3000人不仅仅是提着脑袋干活的莽夫死士,他们之间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有对应的完整细致的行动准则,有高效准确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严格的纪律并且所有人都无条件服从上级组织安排。什么的组织才能满足这些苛刻的条件?我想大家都很清楚了:
没错,这是一支军队!而且不是一般的军队,是精锐中的精锐。哪怕是军队,被“散”在了人间,想要“一朝而集”也是极其困难的事,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还需要一个最核心的因素:
忠诚
这也是最后一个“众莫知所出也”传递出来的重要信息。整整3000人的庞大军队分散在京城各处,就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干起了“地下工作者”,而国家的情报机构,各大家族的眼线,曹爽安插的内奸,探子等竟然对此一无所知,等这支军队出现的时候,就像从地里突然冒出来一样,所有人都不知道怎么长出来的。
这可是3000个有个人思想的大活人,除了必要的潜伏技能,要怎么才能保证这3000人做到完全保密呢?靠恐吓威胁显然是不行的,你怎么保证这里面没有不怕全家死绝的二愣子,看你司马家不爽我摊上全家性命也要去曹爽那告发你,败了大不了烂命几条,成了博一个升官发财;
靠利益诱惑也不靠谱,卖主求荣二五仔遍大街都是;那么施恩图报呢,恐怕也不保险,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有憨憨跟人喝酒吹上几句我主子是司马大公子之类的牛;当然也可以萝卜大棒一起上,可是谁能保证有没有人睡梦中来一句“把茶叶交给克公同志”。
只有通过制度性的洗脑和甄别才能最大限度地筛选出符合条件并且绝对忠诚的死士。虽然我们不知道司马师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但参考他在当中护军期间秉公执法扶植寒门子弟,立起的“大公无私”的形象,和司马懿一直几十年树立起来的“公忠体国”的厚重人设,再看司马懿在被曹爽挤兑得再次装病避难时京城突然出现的谣言,大体能窥探其中的一些阴谋手段。
《晋书》五月,帝(司马懿)称疾不与政事。时人为之谣曰:“何、邓、丁,乱京城。”
由此,不难想象,司马师在这些死士的心里种下了一个“光荣的使命”:司马太傅是三朝元老,司马太傅为大魏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功勋,司马太傅是两代先皇指定的辅政大臣,司马太傅一心为国,司马太傅是魏国的顶梁柱。司马大公子有乃父之风,司马大公子大公无私,司马大公子简直是朝廷的一股清流,司马大公子是寒门子弟的福音。
最关键也最可恨的是,曹爽专横跋扈,操控朝政,淫秽先帝妃子,还欺负小皇帝,任用“奸臣”打压正直大臣,竟然连为大魏国呕心沥血的司马家都不放过,太不是个东西了!为了大魏江山,咱们一定要誓死追随太傅,在司马大公子的带领下打倒“万恶”的魏奸曹爽集团!
说到这里,我们也许可以回答司马师豢养的这3000死士的人员构成的问题了。综上所述,这支死士军队有严密的组织结构,严明的纪律,有一套完整细致的行动准则和高效隐秘的沟通方式,并且忠诚度极高,虽然平时散布在京城,不一定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集合起来做训练,但依然具有极高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
要说当时各大世家的私兵或者军方将领的部曲也能勉强满足这些要求,但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力量,对于曹爽来说,他连司马懿手中正当的禁军力量都敢废了,不可能不严密监控司马家的私人护卫这些明面力量,完全没有隐秘性。
因此,我认为,司马师这3000死士的人员组成大概是由司马家子弟和关中军团退伍的士兵和中下层军官组成,毕竟司马懿在抗击诸葛亮北伐的时期可是把整个关中军团经营成了铁桶一块。从后面魏国发生的“淮南三叛”事件中也可以看出,无论魏国东南战线的军团闹的有多凶,而司马懿经营起来的关中军团,始终稳如泰山成为司马氏阴谋夺权的最有力依仗。
这支死士军队的统帅是司马师。这个还没到40岁,出仕不到十年,此前从没有带兵打仗经验的官场“新人”,几乎以一己之力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绝对忠诚的死士军队,正是这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奇兵”,成为司马懿阴谋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最关键力量。
当这支死士军队彻底亮相的时候,意味着这家子人彻底掀开了最后一块遮羞布,把他们膨胀的欲望赤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在彻底丢弃礼义廉耻之后,经过司马家族几代人丑陋的表演,他们给世人展现了一套赤裸裸的丛林法则:
以力服人
中华文化自商周到汉朝,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早已发展出一套以德服人的意识形态。周武王说帝辛残暴缺德,所以有了武王伐纣;齐恒公说要“尊天子,攘四夷”,所以大家才尊他为诸侯霸主;到了“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诸侯们不想要脸了,这时候又涌现出来一大批要脸的诸子先贤提出了一套套要脸的治国思想;直到秦汉大一统时期,我们中华民族终于发展出了一整套完善的以德治国的统治基础。
“天下有德者居之”,在一整套“以德服人”的意识形态影响下,我们会看到,当霍光想废帝的时候,他需要绞尽脑汁地给刘贺安上一千多例“缺德”证明;当王莽篡汉的时候,他也需要苦哈哈地讨好各个阶层,导演一出“天命所归”的游戏;哪怕所有人知道汉朝气数已尽,曹丕依然要煞费苦心地给后人留下一个完美的“禅让”标准流程。
可是到了司马家,司马懿告诉世人,原来庄重的誓言只是一个屁;司马师告诉世人,原来废帝真的很简单,只要你有绝对的力量,只是一句话就能威逼所有人点头同意;司马昭告诉世人,原来天子也只是普通人,只要你掌握的力量足够大,是可以当街斩杀的!
司马氏告诉所有人,只要我足够强大,我就可以为所欲为,缺点德算什么?所以他的后人懂了,只要我武力足够强大,我就应该去抢帝位;所以曾经支持司马家的世家们也懂了,为了防止哪天被司马家武力征服,我也必须供养足够的军队;周边的胡人也懂了,原来在中原当皇帝真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我足够强大。
既然都不要脸了,那就各凭本事呗。
有其父必有其子,司马师越来越像司马懿了
公元247年四月,司马师的生母张春华去世。按礼制,司马师需要卸任为母守孝三年。这意味司马懿在相继被曹爽削了“录尚书事”和“与爽各统兵三千人”的权力之后,连最后一个能影响禁军的中护军也自动丢失了。至此,司马懿明面上只剩下“都督中外诸军”的权力,但持节中外显然远水解不了近渴,你总不能拉前线的军队进攻皇宫吧。
张春华的去世对司马父子来说造成的不仅仅是失去至亲的痛苦,还带来了举家团灭的风险。而曹爽准确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这里顺便普及一个历史小知识,从先秦两汉三国时期开始,守孝三年不是守满三十六个月,而是用逾期来算,也就是两年逾期一月表示三年。因此一般守25个月就算是守孝三年。但是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这帮瘪犊子缺德玩意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家都是一帮不忠不义的逆贼,要求别人“忠义”显然是不可能的了。但是为了证明他们家还是个人,只能从孝道着手,作为统治天下的思想基础。于是从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开始,觉得逾期一月不足以彰显孝道,便改为逾期一季,也就是27个月,从此天下奉行。
曹爽准确地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当司马家在举家哭丧的时候,曹爽这边却欢欣鼓舞,“曹爽用何晏、邓扬、丁谧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强行把太后与小皇帝分开,把偏向司马懿的郭太后赶出了权力中枢。至此,司马懿两眼一抹黑,彻底失去了对核心决策层面的影响力。
为了保存身家性命,认了一辈子怂的司马懿再次认怂。这次他不仅亲自上场,还拉着全家人一起上场,为世人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苦情大戏。
于是,当年五月,身体向来很棒的“大魏劳模”司马太傅在时隔40年后,因承受不了丧妻之痛,终于再次病倒了。当然曹爽是不怎么相信的,于是派出心腹李胜去打探,李胜有幸目睹老艺术家的巅峰表演:只见此时的司马懿病怏怏地躺在床上,一副老得没法要的样子,说一句话要喘半天气,侍女喂粥要撒一身,耳朵半聋眼半瞎,回答问题牛头不对马嘴。完了还摸着李胜的手可怜兮兮地做“临终托付”:“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
当然,司马师作为老头子最优秀的儿子,在表演方面也毫不逊色,竟然把守孝这件事搞得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获得了所有人的称赞,荣获“大孝子”的美誉。(宣穆皇后崩,居丧以至孝闻)
这爷俩的表演成功征服了所有人,包括曹爽。于是曹爽飘了,开始了各种各样的不正之风,包括但不限于:吃穿住行的规格全部按照皇帝的标准,擅曲太乐乐器,私自禁军给自己布置华丽的会所,还何晏等心腹每天在会所里面饮酒作乐,还擅自把先帝曹睿的几个才人带回家做妾;后来觉得每天呆城里玩腻了,还带着所有亲信一起组团出城搞活动。过上了没羞没躁的骄奢淫逸的生活。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曹爽在判断司马懿彻底失败之后,根本没有赶尽杀绝的意图,也没有要整死司马全家的动机,人家从头到尾要的都只是权力而已。至于老头子退下来之后是安享晚年还是突然暴毙,人家一点都不关心,只要你别插手我的事就行。所以说司马懿发动政变是为了自保这种说法根本上就不成立,人家又没打算要你全家的命,连你儿子都没动,你自保个屁啊。
曹爽这边在“消灭”大敌之后载歌载舞,司马家却怨声载道。一个个昔日的老兄弟,好下属眼看着曹爽这小子嚣张跋扈的样儿,纷纷以探病的名义向司马懿哭诉曹爽的诸多暴行,希望老头子重新出山继续跟曹爽干到底,司马懿一概以年老体衰为由一一拒绝。
然而,所有人包括他二儿子都不知道的是,在不知道多少个乌漆麻黑的夜晚,“老得快死”的司马懿和“大孝子”司马师始终在阴森森的小屋中密谋着惊天动地的大事。
“师儿,大事准备得如何了?”
“父亲放心,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
“这些人能信得过吗?你要谨记,成大事者,藏于心行于事,事以密成,言以泄败。”
“父亲放心,都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绝对忠诚。”
“父亲,现在曹爽在大臣中的口碑已经坏透了,时机已经成熟,是否可以动手?”
“还不够,得让老百姓也知道他很坏。”
“我明白了父亲,很快全京城的人都会知道他有多坏。”
“父亲,虽然人心向背,但曹爽毕竟还掌握着整个禁军力量,虽然他喜欢出城,但他平时出城的时间我们也不好把握,我们一旦起事,恐怕形势不好控制。”
“放心,我们再隐忍一段时间,等明年春的先帝忌日,按礼制,曹爽等人必须陪同小皇帝到高平陵祭拜先帝,就在那时候动手!”
“孩儿明白了,父亲放心。”
“师儿记住,武库,司马门,太后,这三者重中之重!”
“父亲安心,曹爽家已经安排了内奸,守司马门的将领都是我的部下!”
“做得不错,这段时间把计划做得再完善点,这事关系到我司马家满门,一定要慎之又慎。”
“孩儿遵命,告退”
(以上对话纯属个人杜撰,请勿当真)
公元249年2月4日,也就是高平陵之变前一夜。司马懿把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召到自己的房间,向司马昭告知了发动政变的全盘计划。司马昭吓得冒了一身冷汗,他没想到最亲近的父亲和兄长已经走了这么远,而他对此一无所知!
当晚,事关生死,司马懿还是不放心,他决定最后一次观察这两兄弟的反应,他让下人分别观察两兄弟睡眠状态,司马昭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而司马师却如往日一般鼾声如雷。他终于放心了,他知道这大儿子完全稳得住!(宣帝(司马懿)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司马师)潜画,文帝(司马昭)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
司马师的确没让他失望,甚至超过了他的预期。第二天,司马师阴养的3000死士如同突然从地里冒出来一样庄严整齐地集合完毕。司马懿亲自带着整个家族和3000死士前往武库。在经过曹爽府邸的时候,曹爽家不出意外地出了二五仔,正当曹爽家的保安爬上门楼组织抵抗时,曹爽府上的将领孙谦及时拉住了正把弓箭对准司马老贼狗头的神箭手,司马懿趁着这空袭,安然无恙地到了武库门前,轻松夺取武库。
在留下一部分兵力守卫武库之后,司马懿命令司马师和他的弟弟司马孚带着全副武装的大部队强攻司马门,夺取司马门的过程史书无载,到底是又出现了二五仔还是强攻打下无人得知,但能确定的事,第一次带队的司马师非常漂亮地拿下了司马门。等司马懿赶过来的时候,看到的是司马师“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老头子露出满意的笑容,夸了一句:“此子竟可也。”。
堵住了司马门,司马懿令司马昭进宫觐见郭太后,拿到了太后诏书,为此次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直到高平陵之变结束,司马师因“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
由于高平陵之变的整个过程在前面的文章中有详细的介绍,在这里不多赘述。还是说回司马师,作为整个高平陵之变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他亲眼目睹了他的父亲在强权高压下极致的隐忍,也目睹了他在发起致命一击前为了迷惑敌人的虚伪的表演,他学会了隐忍和伪装;
当他的父亲对着洛水放屁熏死曹爽三族几百口性命时,他一言不发;当他的父亲再次把屠刀挥向他昔日的“浮华”好友何晏等人时,他还是一言不发;他就这么默默地看着,体会着他的父亲的言传身教,于是他学会了不择手段,学会了斩尽杀绝,也学会了寡廉鲜耻。
高平陵之变结束后不久,王凌反叛。还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同样结果。司马懿先是装病钓出了王凌这条大鱼,之后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书赦免王凌之罪,又亲自写信跟老王拉感情稳住了老王,然后70岁的老头子拿出20年前千里奔袭擒斩孟达的架势大军突袭王凌,逼迫老兄弟服毒自杀,这还不够,为了达到震慑效果,司马懿又残忍地把王凌的尸体挖出来暴尸三天,把参与政变的相关人屠灭三族!
此战,司马师随父出征,显然是老头子带着他来混资历的。没上过战场的司马师学会了什么叫兵不厌诈,兵贵神速;当然,也学会什么一些新的东西,比如“钓鱼执法”,“勿须有”。
所有这些,从后面的历史可以看到,司马师把他父亲学得通通透透。不仅如此,他还多了一份几乎同时代所有人都没有的冷漠无情。
科比靠球技不靠投票
· 山东曹操的后代背信弃义,要把河南士族踢出牌桌,早就众叛亲离,司马懿表面无权,实际上背后支持者众多。只不过这些人没想到司马家不讲武德,想自己独吞蛋糕,坏了规矩。所以西晋才会悲剧收场。至于后面东晋出现士族轮流上台掌权,司马家沦为傀儡那也是活该。至于曹魏,曹贼不仁,屠城虐民,人心尽失,子孙遭报应也是理所当然。
秋雨莫风
· 上海很简单的事,当时的士族统治的大环境下,一个大世家养几千人是很简单的事。只要你在地方上的庄园不在乎钱粮收益,把钱粮都拿去养死士,自己做的稍微隐蔽些,别在外面大声嚷嚷,那么就能养下来。当然至于你养的死士好不好使能不能起到作用那就看你自己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