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OUT球队战术的殊途同归
为了拉开足够空间和创造优势下一些普遍的进攻套路:主要以持球掩护、弱侧的无球掩护、以及正确的空切时机为主。我想要把目光聚焦在凯尔特人、溜马和雷霆身上,分享一下这几支球队类似战术下的不同目的。
1. 首先是远离持球端的Flare战术,在常规认知下,这一掩护设置通常在45度且专门为球队射手配备(森林狼给唐斯的王牌战术),但是在这三支球队,Flare的安排不局限于这一单一套路。
雷霆:雷霆在转换行进中经常利用切特的拖后,用小个子(雷霆似乎除了切特都是小个子)在45度埋伏,为切特挡住对位中锋。雷霆对这个战术的应用着重于切特针对对位中锋的习惯和移动能力,通常中锋退防如果太深,就会正中雷霆下怀,如果扑防太狠,也有被切特摆脱的风险。
凯尔特人的Flare战术也不局限于豪瑟这类的射手,和雷霆的意图完全相反,绿衫军有时会让双探花作为被掩护人去抓优势错位。见下图:霍乐迪的掩护意在帮助布朗清空左侧执行对希罗的单吃。
印第安纳在这一战术的执行上则更加自由,除了特纳这样的炮台,后卫借掩护后直接和内线队友进行二次掩护,直接发动对禁区的撕扯。
2. 对于远端的无球掩护,还有一个比较难防的策略,就是给掩护人作掩护(STS)——连续的掩护后,无球队员交叉走位可同时进行顺下+上提的split,对防守方的配合和专注度要求极高。
而在这一战术的执行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球队会充分利用己方的优势点所在,辅以战术的跑位来达到自身想得到的战术效果。
对于溜马来说,除了西卡的错位,他们的优先级还是要给后卫充分的突破空间来和队友形成联系。
谢泼德借托平掩护后再为麦康奈尔掩护,小个子之间的掩护极度考验防守方后卫之间的默契,此刻对位的普理查德和豪瑟显然应对得不够好,给了麦康奈尔充分的启动空间。
即便在锋线位置缺少优秀的持球人,雷霆的执行选项也不算少,雷霆在弱侧的STS执行上拥有两个选项,一为射手拒绝掩护的空切反跑,二为借掩护弹出寻求三分出手机会。
亚历山大先为切特做横向掩护 ,再借多尔特的掩护到弧顶接球单打。
类似的起手,亚历山大做第一道掩护,但以赛亚-乔借掩护的空切直接形成了绝佳机会。
ps:我们不能忽视威金斯中路的第一道空切,这决定了莱弗利无法及时收缩内线,为乔创造了接球的时间。(空切时机的重要性)
如果顺下和弹出的选项都没有机会,雷霆则会进入备选项,在另一侧的球员为外线射手做无球掩护。
与依靠后卫驱动的球队略有不同,凯尔特人的这一执行压迫感会更强。
凯尔特人在这个回合采取了背身要位的起始站位,塔图姆去为霍乐迪做横向掩护,见没有产生错位,塔图姆执行掩护后疑似要借罚球区霍福德的掩护绕出,但他的启动晃到了对位的内史密斯,于是得到了篮下的接球机会。(动图为什么没有截全大家应该都懂)
一点感悟: 这三支球队都是追求空间的类型,但阵容配置的不同决定了执行重心的差异,类似的战术或是给核心制造单打空间,或是帮助角色球员获得更好的机会。印第安纳给后卫的自由度很高,和大个子形成联系是他们的优先选项;对于雷霆,也许你不能把亚历山大看成后卫,一旦形成和后卫的对位,无论背身单打还是面框启动,亚历山大都会摧毁对位人,他们在无球端的执行主要依赖以赛亚-乔(投射威胁)和威金斯的智慧,但是球员的实力并不能长时间支撑无球端的稳定执行。凯尔特人应该是最让防守方头疼的,双探花的存在对单兵防守造成直接压力,霍乐迪和怀特可以在持球人和无球状态下进行切换,阅读比赛的能力不容小觑,这让他们在无球端的运转更加游刃有余,执行力和效果显然是这三支球队中最稳定的。
铁斯楼主
· 辽宁第一次在凯区发帖,虽然不全是绿凯的内容,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