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poster

【猴子说球】392球员评分真正的GOAT——分档评级后记感想

avatar
关注
22年猴子说约基奇联盟第一,然后首轮游的掘金23年夺冠;23年猴子说东契奇联盟第二,然后没进附加赛的独行侠24年进了总决赛。连续两年分档评级争议最大的人,都被猴子蒙上了,那么24年猴子说文班亚马联盟前十,然后战绩垫底的马刺25年能不能进个季后赛呢?

帕特诺的分档评级的工作做完,我也放弃了所谓遗珠球员的评价,因为未来赛季还长,第四档以下的球员里,是就此沉沦还是异军突起,在现在这个时间点都不好评价,在此我也说说我的心得感想,分档评级这13期节目,将近4万字内容,是我做篮球内容至今,最大的工程,也是宝贵的学习经历。

我知道,每个人心中的球员分档评级的结果都不尽相同,尤其是看到和自己心目中结果相差过大的,会产生非常强烈的反对情绪,提出质疑、据理力争甚至指责谩骂都是正常的,毕竟很多年前,各类媒体的排名评级,我也曾是一路骂过来的。如今年复一年地自己做这个课题,也深刻体会到了这其中的乐趣,过程比结果重要这句话,也许不是所有场合都合适,但这种一家之言的评级工作,确实能让人体会到“相信过程”的美妙。而选择这个课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今年季后赛我因为工作缘故没有关注比赛,所以为了做球员评级,也让我有了巨大动力去补看大量录像,补上了这部分的比赛内容。但看录像和看直播的感受肯定有所不同,对关键时刻的感受肯定不如看直播时真实,只是知道比赛结果后再复盘,总有上帝视角,所以对比赛的理解一定和大众认知一定有偏差,所以我的评级结果是否客观,取决于大家想用什么视角去交流。

之所以选择赛斯·帕特诺的分档评级作为模版,主要是因为他在篮球世界的影响力,我在我的视频后台中,看到大家在每期视频之后搜索最多的词汇就是“帕特诺”三个字,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欣慰,但中文互联网环境下想搜索帕特诺的生平并不容易,因为他是纽约时报旗下的著名体育网站The Athletic的头牌NBA分析师,曾担任雄鹿队的篮球研究主任,在篮球数据分析和战略规划方面有着德高望重的地位,并且著有《中投理论》这本书,对篮球战术体系的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帕特诺的分档评级讲究以类型划分球员,其目的并非是给人区分三六九等,而是指导不同球队按照类型去交易签约适合自己的球员,比如上赛季交易截止日前步行者换回麦克德莫特、独行侠贷款首轮也要得到PJ华盛顿等操作,就是受帕特诺理念的影响。

但此类专业分析师的思想,注定和商业化的球迷流量相冲突,和Shams、沃神这种爆料型的记者的关注度不可相提并论,所以想看他的分析文章,往往要去外网自行翻译,而国内想要看到他的翻译文章,你只有去微博寻找专业人士的付费文章里才能看到。这就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尽管他的分档排名结论我无法完全同意,但我还是愿意拿出虚心学习的态度去感受他的思想,并以这种思想去融汇自己的见解,做出自己的分档评级内容,免费分享给国内的所有篮球爱好者。

当然我也明白,球迷需要的最大量级的内容,还是情绪价值的提供,所以分档评级的作品只要发出来,自然要承受相当大量级的质疑,我不能强行要求大家都去享受过程,更不能轻描淡写地要求别人看淡结果。我知道像詹杜库这样的大流量的球星,他们的评级位置我都没有改动,这种做法,会有往帕特诺身上甩锅的嫌疑,但既然选择了帕特诺,那我遭遇和他同样的质疑就是份内之事。所以愿意对我这段学习过程予以理解和支持的朋友,我感恩这个世界有你们;有理有据地反驳我的,我也愿意认真思考你们的观点;如果认为帕特诺就是个老糊涂,猴子花钱买这样的文章就是傻叉行为,那我也不会过多在意,毕竟如果只在乎结果的话,那我也做了很多和帕特诺不一样的评级。这种事,就像电台里我常说的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不过如果大家真的这么在意球员的排名,那我还真要安利一下现在微博上正在更新的一个球员评分项目,这个项目很多朋友都知道,但在我的作品里哪怕多一个人去关注他,那我就心满意足了。那就是微博的“篮圈即是原点”每年一度的球员评级,尽管他本人称之为“野榜”,强调不该被放在过高的位置,但关注过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份评级从评委人选、评分机制、图文构成、数据佐证等各方面,都有着很高的专业度,甚至比国外大多数权威媒体的评价更令人信服。不仅有静易墨等很多撰写篮球深度分析文章的创作者们为30支球队写报告,还有管维佳、殳海等业内德高望重的老师参与,更是用了世界篮球领域内最高端的美工设计,方便从战术比重、薪资结构、追踪数据等方面直观了解一个球员。篮球是个讲究方法论的学问,每个人对结论认知不同太正常了,但研究的方法基本趋同,所以篮圈评级就是最方便你快速理解掌握这套方法的平台,评分的结果你可以不同意,但每张球员卡的细节,绝对值得你去浏览!这套评分系统让我深刻感觉到,只要用心去做,中国人的篮球分析不比美国记者做得差。

既然已经是后记感想了,就再多说两句,一直以来,都有人把“数据分析”当做了一种流派,甚至一提“高阶数据”就谈虎色变,更有甚者直接给别人打上:“Excel球迷”的标签,其实,这个要看价值观,看球的目的是什么。高阶数据这个词汇包含的种类非常复杂,大众认知的per、bpm等等,都是偏结论性质的数据,所以任何结论都不可能做到符合所有人的认知,毕竟地球也不一定真就是圆的,有质疑,当然可以理解。但任何面板数据经过系数计算后的结果都算高阶数据,类似描述球员效率的真实命中率,描述球员产量的回合占有率,以及描述球员组织工作的助攻率,都是可以粗略了解球员大样本下比赛影响的工具产品,毕竟99.9%的人不可能每个赛季看过30支球队全部82场比赛,且记住每一个细节,除非我只为了看热闹,否则评价球员的工作,数据分析是你绕不开的一关。我个人倾向于:“数据分析绝不是一种流派,而是基本功。”了解数据分析的内核,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比赛录像进行读场,是相信科学的过程,中国篮球的发展,也需要所有篮球人口越来越多地相信科学,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体育建设,想要进步都需要相信科学。而篮球人口都有哪些人?运动员、教练员、管理者、球评人算篮球人口,你我这些球迷也算篮球人口。我们虽然是球迷,但永远不要低估我们自己的影响力,当每一个篮球人口的认知都有所提升,中国篮球的发展才会上升到另一个档次。

一家之言,未必正确,但对篮球运动的铮铮热诚,和个人的一点点拳拳爱国之心,并不参杂任何杂质,与诸君分享这些想法,坚信前路终有知己,来日方长,猴子篮球内容的创作道路上,一定会等到各位家人的陪伴,共同走向梦想实现的未来!
阅读 1001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