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斯g18赛后分析
这场比赛的失利,核心原因还是在于防守问题。以下是比赛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分析:
防守端问题
1. 缺乏高效单防球员
从比赛中可以看出,尼克斯在防守端暴露了缺乏单防“大锁”的问题。虽然纸面阵容上看防守资源丰富,尤其是锋线和摇摆位的配置,但实际上,像布里奇斯(“大桥”)和哈特(“张学友”)更擅长协防和体系防守。在面对独行侠这场比赛中,丁威迪不讲理的单打打法,尼克斯的防守显得非常吃力。
外线的单防,通常需要要么有极大的身高尺寸优势,要么有强对抗能力。然而,尼克斯的锋线球员在这两方面都不够理想。理论上讲,阿努诺比是很优秀的3D球员,换防能力也足够,但他的体重过大,在面对像欧文这种横移速度快、爆发力强的球员时,防守效果并不好。
再加上锡伯杜的人员使用方式(过度使用主力,缺乏有效轮换),导致球员体能消耗过大。比如阿努诺比明显状态不佳,甚至在无对抗或轻微对抗情况下频繁倒地,显然是过度疲劳的结果。
哈特虽然在积极性方面无可挑剔,但尺寸劣势明显;布里奇斯虽然潜力很大,但本赛季移动能力下滑严重,希望他能尽快调整状态,恢复到之前的防守水准。
2. 转换防守漏洞明显
另一个显著问题是转换防守能力不足。尼克斯的后卫线身高普遍偏矮,而锋线球员又在进攻篮板拼抢上极其积极。如果没有抢下前场篮板,反而让对手抓住机会打反击,尼克斯的退防就会非常被动。通常这种情况下,退防线上的唯一防守人往往是布伦森(“大头”)。但布伦森在尺寸和对抗上的劣势,使得他在快攻中的防守效果很有限。甚至在一对一防守中都显得非常吃力,更不用说面对二打一或多人快攻的情况了。
进攻端问题
相比防守端,尼克斯的进攻问题并不算特别严重。但今天的进攻效率下滑,主要原因还是主力球员过度疲劳,导致手感和体能同时下滑。
1. 中距离长两分的低效出手
布伦森今天的单打选择有些问题,出手了过多的中距离长两分。在现代篮球中,这种进攻方式效率较低。而过去的比赛中,他通常能够通过突破直接杀到禁区,然后用转身中投完成终结,或者分球给三分线外的空位射手,或者找到内线空切的队友完成配合。但今天,布伦森的突破威胁明显下降,这可能与身体疲劳和独行侠的防守针对性有关。
2. 球员整体疲劳导致进攻不流畅
今天比赛中,尼克斯球员的无球跑动(空切)积极性不够,进攻空间始终无法拉开。加上外线射手的三分命中率不高,进攻端难以形成有效的连续性得分。整体上,球队的进攻方式比较单一,当对方防守针对性增强时,尼克斯显得应变能力不足。
教练轮换的反思
最后还是不得不批评一下锡伯杜的用人和轮换策略。尼克斯拥有如此豪华的首发阵容,却因为轮换不当被拖成了“疲劳战士”。更糟的是,锡伯杜的战术风格本身就强调对抗和强度,每球必争的打法本来就对主力球员的身体负荷要求很高。
比赛中经常让人担心某位核心球员在一次落地时会不会直接赛季报销。今天布伦森的频繁单打,阿努诺比和布里奇斯的低效防守,某种程度上都与教练的不合理轮换有关。希望锡伯杜能够认真反思,用更科学的方式管理球员的体能,合理分配出场时间,让主力球员在赛季关键时刻保持健康和高效。
米罗牌瞄准镜
· 广东主要还是中锋防挡拆后的表现。每场比赛都是被对手抓着打的点。
烂泥总冠军a
· 北京懂球都能看出现在几个问题,挡拆 轮换。锡伯杜和现在尼克斯阵容八字不合,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