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我军战术现状

avatar
关注

几个月前发过一篇帖子,简要谈了一下斯洛特在费耶诺德时期的战术特点。赛季进行到三分之一,简要复盘了一下我军的实际表现,发现有一些东西(比如后场的出球体系)的确跟我赛季前的预计吻合,但也发现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东西,在这边简要分析一下,欢迎大家讨论。

中场人员超载

斯帅打一个双后腰的4-2-3-1,这个是之前就能预料到的。但我的确没想到,斯洛特进行了如此坚决地中锋回收。通过中场人员超载来提升控制力是当下较为流行的战术选择,然而斯洛特在本身打双后腰的基础上,仍然选择固定撤回一个中锋打伪前腰,是比较激进的选择,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使得我军在中场会形成局部人数超载,格拉芬贝赫无论向前还是横向都有接应点,因此得以从容带球转身。另一方面,指挥权从小麦让渡到了格拉,这点让我眼前一亮。在赛季开始前,我一直想得是给小麦找一架好的僚机,然而实际上小麦本身就是顶级接应点,格拉作为持球推进的轴,而小麦可以充分发挥跑位和洗球接应的能力。换句话说,小麦在的时候,格拉就很难被针对。

多样的推进体系

本赛季我军的推进体系相当之多样化,我坚信斯洛特是认真研究过克洛普时期比赛录像的。在进攻的起手阶段我方后卫持球的时候,中锋回撤到前腰位,边锋则游弋在对方边后卫身后空当,站一个4-2-2-2,即双后腰+双前腰+左右边锋。此时,持球的后卫有着多种选择:

方案一

可以走右路,右后腰格拉/右中卫科纳特/右边卫阿诺德人均一脚长传,可以直接起球找萨拉赫,萨拉赫是出色的接球点,而且此时,二点上至少有回撤的中锋(若塔)和前腰(索伯)两个接应点。

方案二

可以走中路,出球给后撤接球的格拉芬贝赫,中场的人员超载可以让格拉从容转身并和小麦/索伯传切推进。此时,如果对方不回收中路,中场box四人可以一路推进到靠近大禁区的位置,两个边锋内收,中锋回位,索伯前插,从4-2-2-2过渡到4-2-4;而如果对方回收中路,边锋的空间就会变大,可以内切射门,可以分迪亚斯下底,更可以分法老/加克波打边中配合。

方案三

可以走左路,对手防守重心通常在萨拉赫一侧,迪亚斯背身接球能力虽然一般,但他自己面对的防守压力也比萨拉赫小。无论是阿诺德直接起球,还是经由范戴克/罗伯逊过渡,抑或是经由格拉/麦卡过渡,迪亚斯能快速拿到球,同时迪亚斯自己就能带球推进。

方案四

可以直接提速反击,直接出球给回撤的中锋(若塔)或者前腰(索伯),与方案二的区别在于,这时候小麦不需要接应,可以插上了。小麦插上后,索伯/若塔前将会有三到四个接应点,无论是打传切,做换位,甚至直接远射,都是可行的选择。

总之,中场人员超载,同时边锋始终维持在对方边后卫身前,中后卫外侧的区域,对方就无法实现严格的盯人防守,出球的选择就多种多样。摒弃了传统4-2-3-1进攻中边路前插转化成4-3-3,采用双出球后腰,同时发挥中锋前腰二人组的运动能力,在4-2-2-2和4-2-4之间切换是这一套的核心。

最近几场的新变化

魔鬼赛程的开端,这套看起来很美好的体系其实遇到了一些问题。若塔伤了,而让努涅斯回撤打伪前腰效果一般,同时加克波早已证明自己还是得打左边。因为我方中场中路不再具有人数优势,对手可以更加从容的切断格拉和小麦/索伯之间的联系,而当干这事的还是赖斯这种级别的好手时,我军的中路推进在强力中场绞杀下大打折扣,不得不依靠定位球和反击。

面对这一窘境,斯帅愁的头发都掉光了。之后,他就在利物浦主教练办工作的抽屉里发现了两本武林秘籍,分别叫《以费米为例论盾锋与前场压迫》和《以马内为例论爆点与边锋中置》。据安菲尔德看门大爷回忆,这两本书的作者,好像是个德国大胡子。

将两本武林秘籍融汇贯通后,斯帅如醍醐灌顶。首先,努涅斯能冲能跑还能防,他可以与索伯一起构成第一道反抢线,既然参与中前场机器般精密的推进也许差点意思,干脆就让他跑起来,带乱中路防守,一样能为格拉小麦创造空间。其次,依旧可以打的简单,迪亚斯,努涅斯,索伯都是能跑死对面的,可以随时制造局部人数优势和反抢优势。最后,迪亚斯可以换到中路,即便他配合意识没那么好,但他强大的单干能力可以同时让中后卫和后腰都不消停,也就没精力管我军的双后腰。你说迪亚斯到中路了,左路怎么办?对不起,左路的加克波是概念神。

斯洛特有了多种多样的战术选择,可以在赛前甚至赛中随时调整。对曼城一战,上来重拾高位压迫,迪亚斯中置回收,借人数优势疯狂绞杀曼城中场,可谓气吞万里如虎,很快边中配合打入一球。而在六七十分钟对方上多库开冲,阿诺德体力下降的时候,换上宽萨和让格拉右移两招锁死多库,同时换上努涅斯,迪亚斯回左路直面多库,伺机反击。斯洛特仿佛在说,我领先了,采取守势了,但你最大的命门还捏在我手里。

仍存在的问题

红军气势如虹,双线榜首,但并不是说高枕无忧了。左后卫上,罗伯逊现在防不住爆点了,中后卫,轮换根本不够,锋线上,法老斋月后的状态,这些都是不需要详细分析,肉眼可见问题。

另外,最重要的,潜在的伤病隐患,虽然中锋前腰二人组和左前卫,我军有很多的变化,但萨拉赫和格拉文贝赫的压力巨大,难以被替代。把球接下来,顺便转个身,这个能力只有格拉和法老有,小麦算半个,若塔算半个。最终结果就是格拉上了每一场英超和欧冠,打满了每一分钟,这个压力太大了。解决方案当然是买人,但鉴于氛围的不做人,上远藤航,打一个传统的1核心1工兵的双后腰也许是不是办法的办法。真金不怕火炼,格拉芬贝赫之后势必会收到更严密的“照顾”,翻过这座山,也许我军七八年的未来也就找到了。相信格拉,也相信全体球员。

写在最后吧

我初翻录像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新玩意,但仔细看了看,克洛普留下的好东西,斯洛特也一点没有丢。我总是会想起渣叔告别仪式上高呼斯帅的名字,现在看,至少目前,斯帅配得上那一声声阿恩斯洛特。

19-20赛季。率队连拿欧冠英超的克洛普,已经把手里前锋随时换位,中场三个B2B的理念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了。从那个赛季之后,渣叔开始了中场技术化改革,他希望有人能持球推进,希望有人洗脏球打传切,他早在那个时候就隐隐约约的构建起了当今利物浦中场的样貌。只可惜,当时能回应他希望的,只有凯塔和蒂亚戈。

没错,这两笔引援失败了,但让人难过的是,克洛普从来就没有失败的资本。他不能扔几个亿实验阵容,他没有强大的土豪后盾,他有的只是少得可怜的预算和心里对俱乐部的责任。他靠着这些,努力做对所有的事,努力撑起一家百年豪门的自尊。

终于,渣叔迎来了麦卡,迎来了索伯,迎来了格拉,也迎来了耗尽最后一滴心血的时候。也许他曾纠结,曾不甘,只要再好一点点,英足总公正一点,氛围多投入一点,冠军就更多了。但当联赛杯决赛,一群青年才俊奔跑在场上的时候,渣叔的脸上写满了释然——我尽力了,该交给后来人了。

克洛普不在这支球队了,但这只队伍是他一手从泥泞里重塑起来的,这支队伍的上上下下都沾染了他的性格。克洛普留下了一支足够年轻,足够天才也足够坚强的队伍,而斯洛特正带着他们披荆斩棘。当利物浦高歌猛进的时候,我看到的,是渣叔五年前埋下的种子,是渣叔那被投入禁锢住的梦想,正在斯洛特手里生根发芽。

克洛普时期曾经两次庆祝游行,一次是欧冠六冠,风光无比;一次是双线功败垂成,不免遗憾。但这那座完成无数球迷夙愿的英超,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有像样的庆祝。我真的希望,不管是不是今年,当我军再获英超的时候,也让渣叔手捧奖杯,接受一次众人的欢呼吧。他值得有那么一次。

人们总是会在失意的时候追忆往昔,索嗨了开始给鸟招魂,腾嗨了开始说索千古奇冤。但是,尽管我军现在顺风顺水,我翻看录像,看到克洛普的战术,克洛普的精神被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的时候,我承认,我很怀念这个德国人当教练的时光。

希望他一切安好。

阅读 3284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Gerrarrrrrrd

· 上海

克洛普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香克利,希望斯洛特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派斯利,带领红军重现历史的辉煌!

亮了(198)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不是困就是饿

· 山东

老哥的帖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点个推荐再慢慢品尝

亮了(1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