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翻约基奇最新传记Why So Serious -- 第1章

avatar
关注

序章:https://bbs.hupu.com/629301295.html

和上一个帖子相比,本次翻译在忠于原作者的遣词造句和意译之间会更偏向意译一些,希望读起来更像人话了。能力有限,不喜轻喷。

另外,原作者Mike Singer这个分段分得也太碎了。。。我是按照原作者的分段来呢,还是自己分段,把几个零碎的段落整合成一大段呢?

----------手动分割线----------

第一章:松博尔

 

如果说这些街头比赛代表了约基奇对篮球的非正式接触,那么他正式接受篮球训练的过程则要混乱得多。

 

2002年,约基奇正式注册成为篮球运动员,那时他的照片和护照照片一样简陋。在那双凹陷的蓝眼睛、苍白的脸、饱满的脸颊和蓬乱的头发后,七岁孩童的目光中透着顽皮的气息。似乎他已经在大胆地让未来的对手根据他的外表来怀疑他。

 

这种自信,对自己能力的坚定信念,最终定义了他。在他被允许进行尝试并将球场变成他个人的创作画布之前,他不得不与自己的信念和解。他的第一位教练格拉迪米尔·马尔科维奇(Gladimir Markovic)对约基奇的即兴发挥并不感兴趣。

 

严格的格拉迪米尔管理着KK松博尔俱乐部,以及尼古拉一代的小篮球——一种为儿童定制的篮球版本。比赛时间更短,篮筐更矮,哨子更宽松,并且规定所有孩子必须参与比赛。但在训练中,格拉迪米尔很严格,纪律严明。他的任务是向孩子们介绍真正的篮球,因此他对孩子们很严厉。这里没有让约基奇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更糟糕的是,约基奇的创造力遭到了压制。

 

格拉迪米尔对严格训练的坚持突显了约基奇体能不足的问题。小时候,约基奇的朋友们说他懒。他们说约基奇看比赛时和打比赛时一样满足。在训练中,他对跑步毫无兴趣,尤其是因为那种奖励——持球时的自由发挥——被打压。

 

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格拉迪米尔麾下,约基奇并未产生对篮球的热爱。对他来说,这更像是一份工作。鉴于他显而易见的固执,约基奇对于按别人的规则参与比赛并不感兴趣。直到2008年,他的创造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参与热情——都被压制了。

 

球队的成功并未平息他的不满。某个赛季,他们赢得了伏伊伏丁那(Vojvodina)青年锦标赛的冠军。另一个赛季,他们拿到了亚军。他们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未尝败绩,表现无可挑剔。

 

这是松博尔篮球非常成功的一代,约基奇是不可或缺的一员,但还不是球队的明星。在情感上,他仍然在成长。

 

大概在2006或2007年,在斯图代尼察(Studenica)的一个团建训练营中,约基奇很痛苦。他不喜欢他的教练死不认错的态度,他也不喜欢离开家。他流下了眼泪,几天后,他打电话让父母去接他。

 

约基奇正处于一个关键而敏感的成长阶段,在克服困难继续练球与彻底放弃篮球之间徘徊。他所遇到的阻力让他觉得不值得再坚持下去了。

 

----------手动分割线----------

 

如果不是伊西多尔·鲁迪奇,约基奇可能已经放弃篮球了。

 

13岁时,约基奇很固执,对比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并且在情感上也很脆弱。当伊西多尔找到他的时候,约基奇已经一只脚踏出了球馆的大门。

 

锐利的眼睛,浓密的胡须,健壮的体格,在伊西多尔严肃的皮囊之下,是一个深思熟虑而体贴入微的人。

 

伊西多尔无法忍受约基奇所在球队的培养方式。他不喜欢严格管制的环境与束手束脚的比赛风格。到2009年2月,他承诺接管KK松博尔俱乐部,并计划在滑雪旅行归来后立即开始接手球队。

 

但当伊西多尔在度假时,约基奇却在瞎搞。他连续两次被踢出训练。到第三次训练时,学得总是很快的约基奇预测到了这种模式,他选择不露面。

 

“当我回来的时候,尼古拉已经不见了,”伊西多尔说,“我们得求他重新开始。

 

根据伊西多尔所说,约基奇正在收集自己的情报。约基奇已经经历了多个艰难的赛季,他的参与度和动力都在逐渐减弱。约基奇已经厌倦了他所知道的唯一一位教练,他想知道伊西多尔是否会继续担任主教练。他想知道是否值得投入自己的时间。即使在青少年时期,他也是眼光独到的。在得到了他所期待的保证后,他才回到了球馆。

 

“如果你不回来执教这支球队,我可能就不再打篮球了。”约基奇对伊西多尔说。

 

最初关系有些脆弱,但他们之间建立了联系。尽管这段关系在伊西多尔执教尼古拉的四年里不断加强,但这是一段需要不断培养的关系。伊西多尔从未将约基奇那脆弱的承诺视作理所当然。

 

“说实话,我甚至和他吵了一架,”约基奇说,“不是打架,而是争吵。”

 

看到尼古拉差点就走了,伊西多尔不需要任何提醒来告诉他情况是多么微妙。

 

仅仅因为他今天在这里,并不意味着他明天还会在。

 

因为约基奇对训练的看法起伏不定。

 

“四年里,我和他一直因为训练而争执。”伊西多尔说。

 

伊西多尔首先解决的问题是最能吸引约基奇的那个。

 

“我彻底改变了训练方式。”伊西多尔说。

 

伊西多尔鼓励流畅、自由的进攻方式,这种方式迎合了约基奇的优势。他意识到约基奇在同体型球员中独一无二的控球能力,以及他奇快的处理防守的速度。与约基奇的第一任教练不同,伊西多尔赋予他组织进攻的权力。他希望约基奇去探索,突破界限,挑战对手的防线。

 

“他喜欢根据防守的变化来打球,而不是按照预定的战术执行。”伊西多尔说。

 

这是约基奇即兴发挥的开始。要自由发挥,约基奇需要把球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为内线球员,他经常控球。一旦约基奇把球传给球队的天才控卫伊戈尔(Igor),防守方不可避免地会集中到持球人身上。由于他的外形,对方的教练当时并未太在意约基奇的组织能力。(大多数时候,表现好的比赛被认为是运气好,而非有任何重要意义。)

 

但是,一旦伊戈尔面临压力,约基奇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出球点。在伊西多尔看来,这正是他作为控锋的能力开始形成的时候。

 

“我当时无法判断,伊戈尔和尼古拉谁会成为更出色的球员。”伊西多尔承认。

 

即使现在,队友们仍然就当时哪位球员更有价值进行着积极的讨论。也许是开玩笑,一些人会支持伊戈尔。

 

无论如何,约基奇喜爱这种变化。在伊西多尔的打法中,他变得更加投入。在他的先锋队(Pioneer)和青年队(Cadet)赛季——伊西多尔在这两个阶段执教约基奇——他有一支优秀的队伍与他相辅相成。

 

但他还是讨厌训练。

 

进入2009赛季,伊西多尔对他接手的这支球队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些笔记揭示了约基奇奇葩的出勤习惯。当比赛临近时,约基奇会出现在训练中。在休赛期,他更有可能在河里游泳,而不是在球馆附近的任何地方。比赛,只有比赛,才是他的动力。

 

在一个令人震惊的阶段,约基奇参加了比赛前的三次训练,而由于一段时间内没有比赛,他缺席了接下来的12次训练。

 

“特别是当赛季结束时,他整个夏天都不训练,或者即使他练了,也只是练一点点。”伊西多尔说。

 

正如格拉迪米尔时期的情况一样,训练越严格,约基奇出席的可能性就越小。约基奇逐渐适应了伊西多尔的训练节奏。如果他不得不诈伤来逃避一场极为艰苦的训练,他会这么做。但这又带来了另一个隐患,因为伊西多尔不想逼迫任何受伤的球员,尤其是对约基奇这种体型的球员。

 

“每次体能训练总会出问题。”伊西多尔说。

 

伊西多尔学会了与约基奇斗智斗勇。当约基奇在一场艰苦的训练前假装受伤时,伊西多尔迅速转变策略,将体能训练变成了五对五的对抗赛。不出所料,约基奇上钩了。

 

“好吧,已经不疼了,”伊西多尔回忆起约基奇这样说,重新开始了球员与教练之间的拉锯战。

 

伊西多尔对约基奇的身体非常了解。在2009赛季前,他对球员们进行了跳高、跳远、20米冲刺和仰卧起坐的体能测试。约基奇在每项测试中都表现出色,除了仰卧起坐。

 

“我确信如果我能让他减肥的话,他会变得更好。”伊西多尔说。

 

伊西多尔对约基奇的体型很敏感,无论约基奇是否受伤,他都不会提出不合理的体能训练要求。他也意识到这些训练对青少年来说有多无聊。如果他要让约基奇更强,并将他作为球队的第二组织者,就需要他减肥。他引入了伪装成控球训练的体能训练,让训练变得更加有吸引力。这个新方法奏效了。到最后,约基奇的协调性令人难以置信。

 

“他可以同时运五个球。”伊西多尔说。

 

约基奇信心爆棚。他按照自己的方式享受篮球。他用自己喜欢的篮球风格取得了成功,并情不自禁地尝试了自己新的能力。

 

虽然他的队友哪怕到了夏天都一直参加训练,但约基奇忽略了这些训练。在他看来,这些训练既无聊又不必要。另外,如果没有比赛,训练有什么意义?

 

约基奇的叛逆倾向招来了不断的监视。

 

“因为松博尔是一个小城市,你走在街上就能看到所有人,”伊西多尔说,“当我看到尼古拉和他的父母在一起时,我问他为什么不来训练。他说:‘当我已经是最强球员的时候,我为什么还要去训练呢?’”

发布于天津阅读 551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1231909658

· 北京

草,当我已经是最强的球员时为什么还要去训练呢,布斯的经典名言,当你有最强的球员时,为什么还要投三分,就跟这里学的?

亮了(1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