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殓师》《破地狱》《人生大事》看东亚不同文化关于死亡母题的解读

avatar
关注

个人三部电影推荐顺位:《入殓师》>《破地狱》>《人生大事》


当年《人生大事》上映,曾被说是内地版《入殓师》。

如今《破地狱》上映,《入殓师》一说又甚嚣尘上。

似乎只要是电影、涉及殡葬、入殓,总要和《入殓师》“一绝高下”。

但如果我们横向去对比这三部电影就会发现,它们的故事虽然都围绕着死亡这一人类绕不开的母题,但是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观念却有所差别,也反映出电影背后的国家文化底色的不同、地区的差异和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入殓师》:告别

拥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光环,他的含金量毋庸置疑。

上映于2008年,它一定程度上刷新了社会观念,为死亡摆渡者之一的入殓师正名,告诉大众这是一份值得被尊重的职业。

通过影片中入殓师的手,逝者能够体面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忌讳。

跟随主人公的独奏,我们一起走入一场名为死亡的盛大告别仪式。

体会日式美学中缠绵哀婉的物哀、玉碎,怅然若失。

故事的最后,主人公送别抛妻弃子的父亲,而他的妻子正在孕育新生命。

生命的长河奔流不息,一逝而去,又流水潺潺,奔流不回。

斯人已逝,唯余叹息


《人生大事》:和解

上映于2022年,口罩的阴霾仍在。

焦虑不安的社会氛围日益加重,对前路和明天陷入迷茫的人们需要一枚定心丸。

《人生大事》打出【除死之外,人生无大事】的口号,恰好触动观众心中柔软的神经,

“还活着就是万幸,有啥大不了的!”

本土中式的生死观在此刻升华成人生不过就是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乐观与豁达。

斯人已逝,与己和解


《破地狱》:重生

上映于2025年,倏忽而逝的三年,生活渐归正轨。

但余波仍存,此刻身为“幸存者”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在香港,葬礼习俗分为文式和武式,葬礼经纪人与喃呒师傅一文一武。

喃呒师傅做法事,超度亡者,此法事正是片名:破地狱。法师以火为界,唤魂碎瓦引灵,最后冲过高高燃起的火焰,可渡逝者出地狱,入往生轮回。

葬礼经纪人负责筹备仪式,与活人打交道,通过与逝者家属的沟通交流,体察她们的愧疚、凄惶和无助。

亲人的逝去是一生的潮湿,我们的一生是场倒计时,死亡和时间是最公平的东西。

执意留下儿子肉身的母亲、为爱人带上戒指的女人、深夜街角小店里忘年交的阿婆、固执嘴硬强势的父亲、彼此羡慕的兄妹、悲观的葬礼经纪人……

那些永远无法弥补的亏欠和伤害,成为困住活人的地狱。

亲情、爱情、友情,人们依情而生,又为情所困。

人人都活在地狱。

如此这般,我们就要放弃吗?

港人说不可能,即使要剜心剔骨,我们也要尽诉衷肠。

等话说尽、泪流干,不破不立,迎接新生。

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

斯人已逝,生者仍续

影视区电影《破地狱》观后感破·地狱剧情讨论人生大事
发布于广东阅读 20094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无双铁神英普莱扎

· 广东

前年最喜欢的一部剧就是三悦,印象最深刻的一集是一个慰安妇婆婆,生前一直在掩饰自己惨痛的过去,遗嘱却请求儿子把自己的伤痕展示给世人看,主角为她办了一场盛大的遗体告别仪式,警示世人不能忘记历史

亮了(319)
查看回复(6)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要不你先说

· 广东

破地狱拍的很好,感慨港片其实还是能拿出好题材

亮了(161)
查看回复(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