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的十字路丨马钰均:2024 北京国安U23外租球员
迷宫的十字路丨马钰均:2024 北京国安U23外租球员
他们的时代结束了吗?不,他们的时代从未到来
Ver1:为了保证文章整体观感,先带着GIF动图尝试一下,看看是否能顺利发出来。如果依然还是无法展示的话,就删了GIF重发。
【月之影,影之海】
凭心而论,中赫在入主国安之后对青训体系的建设还是花费了不小的精力,其中01/02梯队可算是花费最多心血的,其中的大部分人也的确都称得上是颇有实力,至少是特点鲜明……起码从青年队范畴来说。队内的竞争不可谓不激烈,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还有球员能稳定地跳级入队,甚至位置还是中前场。
籍贯河南信阳的马钰均,官方出生于2003年2月15日,幼时就读于旧宫第一中心小学。8岁就开始代表学校跨级(U12)参加“小西甲”校园足球联赛,2017年(14岁)进入北京国安梯队。2018年,随国安U15梯队参加了U15组的全国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及青超联赛,彼时他在锋线的队友就是现在踢中卫的么雪健。2019年,随U17梯队参加青超联赛。2020年,与01/02梯队的队友一起在足协杯完成了代表国安的职业生涯首秀。2021年,毫无意外地继续随01/02梯队参加亚冠。
亚冠首场对阵菲律宾联城FC,马钰钧便获得替补出场的机会:成为国安俱乐部亚冠出场最年轻的球员(18岁131天),打破了此前由于洋创造的18岁275天的纪录。接下来,马钰钧不但在6场亚冠比赛中都获得了出场机会(前3场替补,后3场首发),更是在二次对阵联城FC时完成助攻:比赛第4分钟,他前场得球后斜塞右路,给冷季轩送出了一脚单刀球机会,刷新了国安球员助攻最年轻的记录。
【风之海,迷宫之岸】
虽然在国安梯队顺风顺水,但马钰均却一直与国字号无缘,每次征召之后都是被留下的人。亚冠之后的2022赛季,他在U19,U21两头跑,最终作为轮换主力(主要替补)随01/02梯队拿到U21联赛冠军。2023赛季伊始,作为适龄球员继续参加U21联赛,从比赛过程来说,算是前场仅有的几个能够稳定利用个人能力直接制造威胁的球员之一。
幸运的是,他并没有在U21联赛浪费太长时间,中期便成功租借至中甲南京城市。租借之旅的开端有如天选之人的爽文剧情一般:首场比赛第58分钟替补出场,10分钟内助攻梅开二度,顺带打中一次门柱。第二场,同样是替补出场打中横梁。看上去下一步就该捅破进球的窗户纸了,可故事到了这里,不出意外地就出意外了……虽然每场都能成功入选大名单,但却愈发难以出场,剩下的14轮里也只获得3次出场机会。
2024赛季中甲出场统计(马钰均)
接下来的2024赛季,他与队友闫雨一起被租借到黑龙江冰城。虽然球队只踢了8轮主教练贾顺浩就因成绩不佳辞职,但所幸无论主教练是贾顺浩,王贺龙,还是牛力,马钰均基本都能稳定地获得连续出场的机会,其中差别只是打左边还是右边,以及阵型不同带来的职责调整。整个赛季出场28次(24次首发),场均时间68分钟(这其中有2场是89分钟上去的,1场只踢了8分钟),最终收获2球3助。
【东之海神,西之沧海】
控带球能力很强,敢于且擅长进行持球突破。突破的自信心非常强,执行也很坚决。突破时主要依靠娴熟的脚下能力和灵活性的优势,不仅是运动战和反击,阵地战被贴身防守,被两人夹击,甚至背身被压迫时,也都会尝试强行突破……当然,如果每次都能突过去的话,那就是阿扎尔了。2024赛季尝试突破次数(57次)中甲排名第14(本土球员里排第4),突破成功率42%。
对抗能力有所欠缺,身体相对单薄,即使在与本土防守球员的纠缠中大多数时间也都处于劣势。不仅是双方机会五五开的球,哪怕是自己身位占据优势,甚至已经完成摆脱的球,都容易被身体强壮的对手硬生生扛开,夺走球权。速度和爆发力两方面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优势,使他有时难以完全摆脱对手纠缠,或面对稳守防守位置的对手时,突破效果下降。对抗下的平衡性也相对一般,没法像一些矮个子球员那样凭借低重心和平衡性的优势再次拿回球权。
基本的传接球能力和狭小空间内的小球技术同样优秀,传球动作隐蔽快速,接球&停球顺畅熟练。更乐于在肋部与队友进行配合,倾向于凭借个人能力强行切入禁区,具备一定的穿透性传球的能力。突破和持球推进并不拘泥于边路,能够在中路利用带球寻找、制造出球机会。
前插、抢点能力较好,能够出现在该出现的位置。但并非是纯射手,也没有必须要进行射门的执念,传球和助攻的优先级显得高于自己射门。射门前的姿态调整稍拖沓,更适应在盘带中调整射门,或不做过多姿态调整的直接包抄。
防守能力不足,在防守中态度大于技术。愿意进行防守,但实际效果基本随缘,并不能稳定地提供防守支持。
【风之万里,黎明之空】
身高一点儿不国安的马钰均并非是一般大家概念里的组织核心,相比于传威胁球,他更倾向于自行突破,或者说用突破带出传球空间。相比于中场,更适合被归类于锋线。特点更贴近于攻击手,在影锋和边锋(边前腰)的发挥更显眼。
在中场中路更多也只是起到诸如接应过渡,尝试持球推进的作用,在梳理调度、串联中后场和组织方面并没有太大作用,在防守方面,无论是个人单防,覆盖面,还是位置感都难以作为球队的支撑。作为边锋,相比于下底和传中,更倾向持球内切&突入中路。突破后并不执着于强行射门,愿意通过禁区内的短传为队友制造直接打门的机会。
在进攻端,目前他的控球能力其实已经合格,甚至可以说足以称之为特点了。在没有明显爆发力优势的情况下,也能够凭借脚下技术完成突破。但是目前他的对抗能力,或者说应对身体对抗的能力,是制约他提高的瓶颈,这使得他无法稳定地将突破转化为实际威胁。积极的一面是,从年龄和身体发育角度来看,完全是具备提高的基础的。
两赛季中甲而言,以马钰均目前的身体条件,他在双方打法开放,或者本方反击态势时的发挥更加出色,盖因这时防守球员更不容易提前进行贴身防守,他突破之后更有余裕进行下一步处理。同时,越接近对方球门他的威胁也越大,控球时传射能力相对均衡能够使他有更多的选择。
尽管有一定的天赋和特点,甚至仍有成长空间,但可惜目前的国安无法给他提供机会。并且和后卫线的情况不同,锋线尤其是边锋位置上,国安目前的人员储备几乎是处于溢出的状态:即使不考虑张玉宁站位边锋,可能较低的外援边锋,以及现有的中场球员代打的情况,队内已经有林良铭、杨立瑜、曹永竞、方昊、Nabi,除Nabi外上赛季也都证明过自己决定比赛的能力(额,杨立瑜上赛季的表现暂且放下不去纠结),即使有亚冠二级和五换的大背景,恐怕能够分给边锋们的时间也非常有限。
此外,中超层面的身体对抗并不会弱于中甲,并且对手针对性的调整还会更快,这对他的适应更增加了不确定性。如果实在要说他的优势,恐怕只是传控射能力均衡,且都具备一定水平,使他在替补上场时更进一步增加本方进球的可能性。
PS:自证清白判定困难,为了避免不同平台间被判抄袭,菲尔小筑、浮云报告、站桩式中卫都是feier自用的ID……
能不能别放糖
功能模糊,难以撼动现有主力。一线队已经是97一代坐稳主力和主力轮换,和他们竞争,大名单都很难进去,除非他们谁废了或者离开。
benbenltr
· 北京那支梯队的中场球员里我一直挺喜欢他和胡嘉琪的,当时还觉得他的位置更靠前,可能轮换起来机会会多一点,然而现在一看,只能说足球这行的人才淘汰太残酷了。p.s.那支梯队里马钰均和陈彦朴的名字感觉像是全真教的两位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