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黄鹤楼》只是唐人七律第一?

avatar
关注

明人胡应麟的《诗薮》书中说到: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后人的看法各有不同。胡应麟认为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而不是唐人七律第一。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呢?杜甫不是唐人吗?

实际上,严羽之所以推崇《黄鹤楼》,是因为这首诗符合盛唐主流的诗风,以自然流畅、意境悠远为特点。而杜甫诗并不太符合这种主流诗风,杜甫生前名气不显,大概也是这原因。

南宋中后期,在严羽的带动下,从元朝到明朝,盛唐诗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冲击着杜甫在宋朝奠定的诗坛地位,在明朝中期,如李攀龙等人甚至以盛唐王维、李颀等人的七律为最高审美,而杜甫、李商隐等人的七律则受到不少文人攻击,认为盛唐七律才是正宗,杜甫李商隐等人的七律是变格。

当然实际上,认同杜甫七律的文人更多,而且从中唐开始,七律名家多以杜甫为宗,杜甫在七律史的地位类似于颜真卿在楷书史的地位。胡应麟说杜甫七律诗风是古今七律第一,大概也是七律史的变化来评价的,而不是一味的尊崇盛唐的诗风审美。

毕竟七律这个诗体是在杜甫手上发扬光大,而其他盛唐诗人写的七律数量加起来也没有杜甫多。中唐、晚唐才是七律大受欢迎的时代,而不是盛唐,中晚唐的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杨巨源、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名家的七律,也明显受到杜甫七律的影响,更别提成就也很高的宋人七律。

律诗作为一个特殊的诗体,首先应该格律严谨,以法度为审美,以技巧、锤炼、内涵为亮点。《黄鹤楼》是古风式的七律,以古入律,虽然它浑然天成、意境悠远,但它毕竟不是严谨的七律诗,这就像王羲之、赵孟頫写楷书,美则美矣,但没有颜真卿、柳公权楷书那种“颜筋柳骨”的力量美、法度美。

我们欣赏七律,就像欣赏楷书一样,如果把正楷写得像行书一样行云流水,那就不是正宗的楷书了。胡应麟的说法大概也是如此,杜甫的《登高》是正宗的七律,崔颢的《黄鹤楼》是以古入律,虽符合盛唐诗风,但不属于七律这个体裁所独有的美感。

发布于广东阅读 13187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大汉天子汉武大帝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诗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如“风急”与“天高”、“无边”与“不尽”、“万里”与“百年”等,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力。诗中的自然元素富含象征意义,如“落木”象征生命的凋零,“长江”象征时光的流逝等。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亮了(443)
查看回复(1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她说少年入歌

· 北京
唐改宗李2黄鹤楼有啥意境??
收起

将历史的沧桑、时间的流逝、自然的美景和思乡的愁绪融为一体。没有意境?

亮了(278)
查看回复(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