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谈谈24年穿过的球鞋红黑榜!
据我个人的统计,我今年大概买了101双球鞋,其中包括了老鞋和重复的鞋款,实际的体验过的新鞋款可能只有50款左右,那么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今年的球鞋红榜top5和黑榜吧!
红榜:
第一名:狂潮5Pro
这双鞋可以说是24年我上脚频率最高的鞋了,从最开始买了两双原价的达拉斯之后,等到双十一又以四开的价格购入了两双晨昏,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这双鞋。
整体配置就是鞋底两块碳板+全掌氮科技+超临界鞋垫,可以说是相当豪华了,但是他实际的效果是把重心压到最低,前掌仅7mm的厚度,可以说是我穿过场地感最好的鞋了,但是这样的弊端就是缓震极限不高,依赖于自身的肌肉,不过也还能接受,我和我的前锋朋友(体重较大)都非常喜欢这双鞋,只能说缓震确实不足,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碳板的放置也有他的巧思,一块放置在中足处,保证基础的抗扭和强度,而另一块放在趾骨的位置,给了更强的反馈和场地感,有种当年穿zk5前掌鹅蛋zoom的感觉,给我的感觉就是蹬地就走、贴地飞行的感觉;橡胶底的抓地也真的非常无敌!
这就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优点,那来说说缺点:首先就是鞋楦非常的宽,脚型适配方面,最好是宽脚穿着,不然就要配备好power级别球袜:其次,这双鞋静态上有轻微内扣的现象,虽然说打起来以后我感觉没什么太大问题,但是还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名:A.E.1 Low
这双鞋也是很奇怪,网上风评特别一般,还有很多博主觉得不如高帮,但是不管是我线下遇到穿着的兄弟还是网上比较熟悉的网友,对低帮的评价都还是很不错的,这也是我24年最喜欢的球鞋(综合方面),当时还没发售我就高价拿下了提前货,而且真的被其性能惊艳到了,真的非常适合我。
先来说说优点方面:前后填腹boost的释放我觉得是比高帮要好的,而且场地感好了很多,不管是启动、跑动还是跳投,发力感受都更加明显,很爽;低帮的灵活度也比高帮好很多,虽然对比市场主流的球鞋还是偏重,但是穿上给我一种很轻松的感觉;再者,因为我平时只打内场,这双鞋的抓地也很好,而且算是一种温和的反馈,加上很优秀的防侧翻,稳定性真的很不错!
缺点也很明显:首先在舒适度上,ae1的鞋面缝合处是有点磨脚的,如果你脚趾关节比较突出,在头几场是会有明显不舒服的感觉的;其次也就是我说的重量方面,在打久了以后还是会有一定的累赘感的,所以说还是需要有一定身体素质基础的兄弟们来驾驭;尺码选择也需要注意,我平时nike穿42.5,这双鞋42对我来说刚刚好,比较宽;最后是,整双鞋材质都是类似硅胶的,很容易刮花,对我这个强迫症来说,真的很难受!
第三双:LeBron NXXT Gen
nxxt作为lbj21的支线鞋款,能保持前后zoom的配置,我觉得还算是钩子仅剩下的一点良心,而且现在很多皮质鞋面配色也只要4开,真的蛮有性价比的,外观也比较低调沉稳。
优点方面:配置上的前后zoom,让这双鞋的缓震极限非常高,而且脚感也很不错,前掌的弹性反馈我相当喜欢,而后掌我在前几场并没有踩出来明显的脚感,但是多穿了几次以后脚感反馈还是挺明显的,有软弹的感觉;皮质的鞋面所提供的强度非常的高,前期对我这个宽脚来说稍微有点磨脚,但是磨合了几场就完全贴合我的脚型了,比普通工程网布材料的那种好不少,而且nxxt比起lbj21,拇外翻的情况好很多,几乎感受不出来;鞋底的抓地和耐磨统一的也很不错,打之前我没想过这双nxxt的xdr会这么耐磨,蛮出乎我的意料的,而且给出的抓地表现无论是内场还是外场都相当不错,我觉得这套橡胶配方还是可以的。
缺点方面:首先,nxxt的鞋舌是短而硬,在实际穿着体验上,给我一种卡脚踝的感觉,在跑动时有一定存在感;然后就是因为配置堆叠,它的重心没有那么低,实际体验下来不是特别适合后卫。
第四名:G.T.Cut3
这双鞋当时的噱头就是第一双运用了ZoomX的球鞋,但是对比一代和二代来说,无疑是减配的,我本身是没有太多兴趣的,但是后面陆续出了全明星和耐高配色,我觉得实在是太帅了,就直接入手了,实战性能真的非常不错,陆续买了很多双。
优点方面:场地感很优秀,前掌给的反馈特别的好,穿上就很有想要突破和跑动的欲望;力线和足弓支撑方面做的特别好,用比较硬质的eva做了zoomx的包边,使其不容易出现发力点衰减而导致的内扣现象,真的非常科学,而且足弓支撑给的真的很饱满舒服;鞋底的分离式设计和推进板的设计我觉得也非常的不错,给足了抗扭,保证了强度,同时带给前掌比较明显的助推感,我个人还蛮喜欢的。
缺点方面:首先就是它让人难以捉摸的尺码,我穿国内版的42两侧宽度刚好,但是是内场短了,国外版的42.5则是差不多,就是略宽一些,需要一双power级别球袜来填补,然后就是说它的楦型设计是有问题的,有拇外翻的倾向;缓震也不够,我身高183体重160,穿着cut3在跳投过程中,有明显要踩穿的感觉,也就是说它的缓震极限就差不多最多190了,剩下的就要看自己的肌肉了;还有就是cut3大多数配色都是水晶底,虽然防滑效果还不错,但是遇到湿度高的环境还是扛不住,耐磨也一般。
第四双:Easy1
作为一个蹭热度的人,我在直播时还是忍痛699购入了这双easy1这双鞋尝鲜,但是没想到给出的实际感受还真的蛮不错,这个牌子我不多评价,吃相有点难看,但是有些产品还是可以的。
优点方面:包裹非常舒适且强度很高,我这个配色的鞋面主材是帆布材料,说实话,系紧鞋带包裹感真的很不错,而且在实战过程中也能给到很好的安全感;双层可置换中底形式可玩性很高,既可以两层全部抽出,换本家的爆发和支撑鞋垫,又可以只换上层,使用jetflow或者二全的鞋垫,亲测使用jetflow的10pe特别舒服,强度也很高,足弓支撑给的也很足,对于我这个高足弓来说特别舒服;还有就是后端锁定和填充做的特别好,不系鞋带的时候,简单跑动和投篮时也不会有掉跟现象,实战中体验也是爽的一。
缺点方面:类似gcu大底的材质在多灰和湿气高的场地上不太能适应,没有什么安全感;其次,这双鞋的重心偏高,我觉得需要有一定脚踝力量才好驾驭。
说完了红榜,那我们来说说黑榜(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双就是李宁的伽马
这双鞋我觉得并不差,就是网上吹过头了,然后价格太高了,就简单来说说我穿它遇到的问题。
首先,刚拿到手后跟就是歪的,不仅如此,内衬也是歪的,我真的人都傻了,没见过这种品控,而且和客服反应,他们第一反应居然是没法处理,说是正常情况,且当时断码数了,没法退换,我有急于穿着和测评,只能找🐶东的客服处理,最后索赔50;鞋子本身的情况就是,我这个能穿zion3的微宽脚,无法适配,内侧鞋面弯折后卡脚磨脚,外侧tpu咯脚,鞋垫还特别吃袜子(据说后面版本有改善,之后尝试),反正就是我的体验下,舒适度极差;然后就是说鞋子本身没有什么足弓支撑,且内侧很圆润,鞋楦又特别窄,就很内扣,我这个高足弓没法长时间穿着,基本上30分钟就要换鞋;接下来也有可能是品控问题,我这双伽马的抓地和断触一样,第一场是完全没法抓地,后面就是时灵时不灵,最后出手以后,下一任主人也和我反应了这个问题,所以说实在是喜欢不起来。
驭帅18v2这双鞋,我不能说我讨厌它,我其实特别特别喜欢这双鞋,一下子就买了两双,我超级喜欢这双鞋的颜值,但是实战性能上确实让我觉得一般。
这双鞋给我带来的问题是,一穿就脚酸,有个大哥和我反应内扣,我其实并没有体验出内扣,我个人认为是前后过渡做的不是很好,很容易出现筋膜紧张的问题,真的是可惜了,这可以说是我今年颜值上最喜欢的几双球鞋之一了。
这双屎一通是今年最让我后悔的一双鞋,被一个傻子忽悠了,天天和我吹,让我买,买来倒好,就是一坨屎,然后就开始厚着脸皮问我讨了,真的看的厌蠢症要犯了,但是我也蠢,居然相信了,吐血。我在某音也是多次喷这双鞋,老板还想送我鞋让我改评价,真的恶心,乐子品牌。
那这双鞋问题可就多了,就没什么做的好的地方,就简单说说吧。首先,鞋楦就是巨离谱,这双鞋我买的42码,一直是我一个安踏和nike穿44的室友穿着的,他反应比较宽,但是有点短,我穿反正是和把脚伸进海洋里没什么区别;然后就是老板引以为豪的双气垫配置,初上脚还真像那么回事,但是衰减极快,而且明显没什么极限,某鞋垫厂家在和我讨论起这个的时候的评价也很烂,说真的,就只是噱头;鞋底抓地也是明显不行,沾灰就打滑;整双鞋松松垮垮,和面包鞋没什么区别,后跟完全敞开不做内收,也很掉跟。综合评价不管买多少,都是坨屎。
好啦,以上就是我的年度红榜和黑榜啦,纯属个人主观体验的总结,欢迎大家讨论,希望大家25年能获得更多自己喜欢的球鞋!
Ps:本人脚型为微宽脚高足弓高脚背,身高183体重160,前其他运动项目专业运动员,篮球属于半路出家,但是身体素质还是有保证的,纯属爱好者,肯定无广,各位jrs可以放心观看!
打球强体看球伤心
· 安徽哥们儿你是蜈蚣吗
Inkkxx1722楼主
· 浙江24年购入的所有鞋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