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西地区的人群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廷“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染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第二年,秦又“适治狱不直者”筑长城、戍南越地。(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载:“秦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汉代晁错说起秦朝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扬粤,置戍卒焉。”
《汉书》:五月,诏曰:“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会天下诛秦,南海尉它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今立它为南粤王。使陆贾即授玺、绶。它稽首称臣。”
《汉书·卷六·武帝纪》:“元狩五年(前118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
徐闻,1962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县东南至西南沿海一带,发现西汉时期的汉墓290多座,遍及40多个自然村庄。
广东吴川、化州、廉江、坡头等地,一直不属于高凉,而属于高兴郡。
《三国食货志》:“高凉郡……户二千。……高兴郡……户一千二百。”
《续汉志》刘昭注:“建安二十五年,孙权立高凉郡。”
《宋书•地理志》高凉:建安二十三年吴分立。
“次得南阳张津,与荆州牧刘表为隙,兵弱敌强,岁岁兴军,诸将厌患,去留自在”。——《三国志·薛综传》
“苍梧人卫毅、钱博宿巨部伍,兴军逆骘于苍梧高要峡口,两军相逢于是,遂交战,毅与众投水死者千有余人”。——《水经注》注引《交广春秋》
“是时津故将夷廖、钱博之徒尚多,骘以次鉏治,纲纪適定,会仍召出。”——《三国志·薛综传》
“高凉本合浦县也,吴建安十六年,衡毅、钱博拒步骘于高安峡,毅投水死,博与其属亡于高凉。”——《南越志》
“延康元年,代步骘为交州刺史。到州,高凉贼帅钱博乞降,岱因承制,以博为高凉西部都尉。”——《三国志·吕岱传》
《会稽典录》曰:“高凉贼率仍弩等破略百姓,残害吏民,牧越界扑讨,旬日降服。”
唐朝罗州郡民,指的是汉民,不是指俚僚。古代记载,都是将民与俚人,或僚蛮,分开记载。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六十九》:
“自办五十里至罗州为招义郡。郡旁海,海有煮海场三。然郡民盗煮,亦不能禁。郡多蜜,洁白如雪。”
《隋书》载:“俚人率直,重贿轻死,巢居崖处,尽力农事。”
《隋书·地理志》说:“岭南俚人,尽力农事,刻木以为符契,言誓则至死不变。
北兵二千戍恩州
《旧唐书》:五府经畧使,治广州,兵万五千四百,绥静峒獠统经畧清海二军经畧在城内,兵五千四百,清海在恩州兵二千,又置桂管,治始安兵千容管,治普宁兵千一百,安南都䕶府治交州兵四千二百,邕管治朗宁兵千七百四。”
《旧唐书•地理志》载:“罗州 隋高凉郡之石龙县地。武德五年,于县置罗州,领石龙、吴川、陵罗、龙化、罗辩、南河、石城、招义、零绿、慈廉、罗肥十一县。六年,移罗州于石城县,于旧所置南石州,割石龙、陵罗、龙化、罗辩、慈廉、罗肥属南石州。天宝元年,改罗州为招义郡。乾元元年,复为罗州。旧领县五,户五千四百六十,口八千四十一”。
宋时化州,包括今化州、廉江、吴川,一些闽人后代,基本广府化了。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化州以典质为业者十户,而闽居其九。闽人奋空拳过岭者往往致富”。
《宋史·卷九十·志第四十三·地理六》:化州,下,陵水郡,军事。本辩州,太平兴国五年改。开宝中,废陵罗县。元丰户九千三百七十三。贡银、高良姜。县二:石龙,吴川。南渡后,增县一:石城。
《宋史·地理志六》及《元丰九域志》:“高州,户:主八千七百三十七;客三千二十九。化州,户:主六千十八;客三千一百五十五。”
南恩州,就是今日的阳江。
《嘉靖龙海县志》卷8《黄朴传》:南恩州治所阳江县“邑大豪多莆、福族”。
《舆地纪胜》卷98引丁木连《建学记》曾载:南恩州“民庶侨居杂处,多瓯闽之人”。
雷州,宋时,已有闽人移民当地耕种。
苏辙在《和子赡小引》曰:“余居海康,……其耕者多闽人也。
明万历《高州府志》记载明初建立的神电卫,兵员人数庞大,“辖内所五,曰左、右、中、前、后;外所四,曰高州、信宜、宁川、双鱼;附所二,曰阳春、石城;神电卫额设旗军六千一百一十名,洪武三十一年,全拨后所官军守御阳春,留左、右、中、前四所附卫,共旗军四千四百八十名,见在九百三十一名。……”然卫所兵士逃亡或补员不足,影响力有逐渐削减之势。今掌握的资料,茂名地区来自于卫所的著名家族主要有电城张氏、陈氏,茂南徐氏,信宜王氏、叶氏等家族。
万历《高州府志》记载“茂名屯三,清水、牛皮、沙田;电白屯四,黄峒、双石、那夏、白石;信宜屯二,红花、栗木;化州屯四,吴村、冷水、那唤、大坡;吴川屯三,白沙、平城、樟木”。
《 吴川县志》卷十 《 纪述 ·杂录》曰: “ 迨明中叶来自新会者,多住西山……他邑迁移,间一二耳。”
黄炉的《梅菉赋注》:“羊城会馆始自国初,广府人来梅为商,创业在南畔街。
广货行,儒林坊,□□年建会馆,敬天后圣母,祀萧卢林公三姓,是广府人初来梅菉为商之始。”
《乱离见闻录》:“又闻芷寮初属荒郊,万历间,闽、广商船大集,创铺户百千间,贩谷米,通洋货。吴川小邑耳,年收税饷万千计,遂为六邑最。”
《乱离见闻录》又载:“上郭吴,闽人入粤,士农为本,好善力孝,鼎泰、鼎元、鼎和、士望科名继世。倭寇常至之地。吴麦世结婚姻。
吴日上郭,自闽入粤,士农为本,好善力孝。
霞街林,闽人,男怀仁厚,妇赏贞烈。有所谓江边祖者,其兄以江边卑湿与伊住,以山遥远与伊葬,其后廷璋、廷瓛、秉全诸公科名济济。
林姓亦由闽入粤,男怀仁厚,女尚贞烈。有所谓江边房祖者。”
《吴川县志》记载:“吴川巨族,吴林陈李几家而已。吴曰上郭,自闽入粤。”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