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测评和自己实际体验区别天差地别
首先声明我没有diss任何球鞋测评,当下自媒体时代球鞋测评已经是成为大众买鞋前必看的一个东西,但是我认为在充满恰饭的年代以及一切不确定因素下,我们只能将球鞋测评当做一个买鞋前的参考,实际一定是要上脚体验的。
我的身高190,体重175斤,球队中投手,偶尔冲刺下快攻,偏瘦类型,脚型中规中矩,偏瘦,足弓不是很高也不低,脚背低;脚这件事我有很奇怪的感觉,大部分测评推荐尺码我全部不适合,就比如说hd2017,很多人都说偏大,但是我正常码数44码,大部分篮球鞋都是这个码数,但这双鞋必须44.5才能合适,44特别顶;布克1代都说偏大半码即可,但是我必须大一码到半码才行(还有很多与测评不同的鞋我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在码数这方面我认为能去实体店就一定要去,真的千人千脚你的脚不是一条视频就能给你讲明白的(网购可以参考有条件一定要去尝试,篮球鞋一定要穿着平时打球的篮球袜)。
今天要说的鞋子就是nike hyperdunk2015 如下图所示我在穿的3个配色,我在大学校队期间就在比赛穿着(不是很好的大学也不是很好校队,但是我很热爱我的学校以及球队)几乎网上骂声一片的一双球鞋我到2025年受伤以后还在穿着足以体现我对这双鞋的热爱以及痴迷,所有人都说垃圾鞋面特别硬,垃圾中低特别硬没缓震,但是鞋子只有上脚才知道,新鞋刚穿上第一场也有可能不会合适,要给它一个过渡时间,在度过了这双鞋极度磨脚的前期,这双鞋成为了一双无与伦比的实战球鞋,时间会验证一切,你适合不适合一双鞋就给他一段时间去磨合,慢慢发现他在为你改变,很多人说气垫没感觉踩不开,可我踩开了,踩开以后软硬适中,不板脚也不软,启动反应快,鞋面没有一开始那么硬之后开始贴合脚面,给你极致的包裹,我认为没有一双鞋能做到这样的感觉,鞋脚一体无敌,超高帮的设计也不影响移动,在我心目中实现了真正的人鞋合一;
感觉自己吹过了,但是以上真是我的真实体验,但仅代表我个人,这双鞋当时在我后卫队友脚上给他的感觉就是不舒服,限制感满满,脚型很不适配,所以不同人不同脚型不同位置穿同样的鞋是不同的感受的,这一点大家要明白,有很多人找不到自己合适的球鞋导致自己受伤是很悲哀的,当下短视频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务识,真切感受自己需求,自己在比赛中的情况,半场全场竞技状态不同,选择的鞋也不同,不得不承认有人就适合防侧翻较差鞋,比如说布克1代,真的有这类人脚型很适配鞋楦鞋面,打发合适,不能说这双鞋在他们眼里不是好鞋,鞋的好坏不是说几条视频说出来的,是你自己穿出来的。
总之,球鞋好与坏只是对你自己来说,没有人能为你自己下定论,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你什么情况也只有你知道,呼吁大家选鞋的时候,明白自己的打法,再去看目标球鞋的配置,不要去对比配置,配置一样不代表感觉一样,要去感觉需求,比如说侧向移动很多,就要选择防侧翻角比较明显的鞋子(而不是说博主说这个好就一定这个好),直线加速多脚踝力量足,爆发力好的人侧向移动较少就可以稍微忽略一点防侧翻问题,投篮多的人可能就要选择鞋底纹路较为复杂,鞋底材质较好,抓地力强,前脚掌踩的要实一点的球鞋(就是前脚掌触地反馈好,类似科4这样前掌薄的鞋)...等等因素很多很多,这样下来再稍微加一点测评博主的视频参考就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鞋子,如果条件允许再去实体店试穿更好!!!
(没有说球鞋测评不好哦,我只是觉得千人千脚,自身情况是没法用视屏完全解释的)
kiddpansy
· 广东看测评不如在装备区发个帖子问一下实际一点
杭格睿
· 北京现在球鞋博主就是那种 小胖子要不就是那种瘦子学生,上脚之后前掌在地上蹭蹭,后脚跟点点地, 就开始推荐了。自己跳的没火柴盒高,就在那推荐5双暴力锋线球鞋,剪几个自己十分拧巴的投篮进球瞬间,就开始推荐5双3开射手球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