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马拉松赛事中签率能提高吗?

avatar
关注

春运来了,想必大家抢票都很不容易。现在热门马拉松赛事的名额,比春运的车票还难抢。虽然赛事全年都有,但那些知名的金标以上赛事,档期都是相对集中的,通常是 200 元封顶的报名费,这类赛事当然是绝对的稀缺性资源。

假设一个跑友一年报名五场热门赛事(春天两场,秋天两场,冬天一场),如果以平均中签率10%计算,五场都不中签的概率是0.90 的五次59.049%.

如果全国有 500 万跑者像这样报名赛事,那么有将近300万人一年一场热门比赛都中不了。

这只是一个理论计算,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客观现实。但当"名额"紧缺成为一个议题时,难免招致放大镜的审视,也会有很多对行业的误解。

马拉松名额的紧缺问题,是一个能解决的问题吗?互联网上跑友提过各种建议,今天我们就好好讨论一下。

①为什么不增加参赛名额?

应该主要还是起终点的承载力问题,3万人基本已经是国内很多现有赛道容纳能力的极限,如果再通过增加发令扩容,也会对城市的交通带来不小的压力。相比于增加参赛名额,一些城市选择将全马和半马分开举办,增加赛事供给,确实能解决一定问题,但是比起总需求,仍然是杯水车薪。

②为什么不先缴费再抽签?

有很多人认为,应该先缴费,再抽签,这样至少能够把那些没那么想跑的人劝退,降低分母的数量,从而提高中签率。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现实情况,更复杂,这样其实会进一步加剧不到场情况。尤其是如果先缴费,中签不退费,那么可能最后浪费的名额会更多,对价格不敏感的跑者并不会在意这 200元报名费,最终拉低到场率。

③为什么不允许中签选手转让名额?

有这种提法也不是没有道理,很多本地跑者中签后个人原因不能参赛,名额不想浪费,低价或高价转让给其他人,实质上是替跑行为。有人建议,为什么不开放官方转让渠道,让名额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决定一件事是否能做,可以有一万条理由,但不能做只需要一条理由。如果放开名额转让,那么刷报名一定会成为一个新的生意,就不只是倒卖那么简单了,类似于微信群里演唱会门票的代抢,人人都是黄牛,谁抢中了给予相应的佣金,如果有大赛这么干,报名人数突破百万都不是梦,最终中签率会更加可怜。

④增加公益名额能提高中签率吗?

其实二者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对于热门赛事,增加公益名额能够直接将倒卖名额釜底抽薪,如果有官方的公益名额在市场中销售,那么二手交易平台中的名额自然就没有了市场。

在报名费无法市场化定价的大环境下,增加公益名额,的确是提高具有高支付意愿跑者中签率的好方法,但其实也是一种最无奈的方式。因为原本公益名额的初衷,是直接通过公益捐赠的方式获得名额,动机更加纯粹。

⑤涨报名费能解决多大问题?

当下国内赛事市场现状,更像是一个刮刮乐市场,每一个赛事都是独立的,由于低报名费,跑友普遍是先占坑再选择,同时报名多场赛事,最后可能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再加上赛事有成绩直通的存在,同时占坑,那很多名额就被浪费掉了。

这个问题要想解决,除非赛事之间达成数据互通与合作,但是现实上很难做到。马拉松赛的产权属于每一个城市的主办单位,与铁路的垄断不同,尚可通过一个 12306 购票系统来统筹,但马拉松赛的报名当下只能是独立的。现代公民都知道,调节供需矛盾,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

⑥现实情况是什么?

一线的热门赛事,报名费收入之于赛事的成本其实是杯水车薪,很多都在 20% 以下。在政府财政支持缩减的当下,赛事费用更加依赖市场招商,200元的报名费收入已经成为了行业约定俗称的红线,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当下的环境,哪怕报名费涨了,又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就算涨 50%,从 200 涨到 300,能有效抑制住报名需求吗?这个需求曲线,我也画不出来,也没有办法下结论。

个人觉得,涨报名费,对于大赛来说,更多是个象征意义,因为本身市场化程度好,加上政府支持力度尚可,也不靠这点小钱。但对于更多的中小型赛事,他们拿不到什么赞助,报名费收入就相对更加重要。现在赛事服务越来越卷,都在做加法,费用还想要降低,可能没有这种好事。

我始终觉得,马拉松这个真正形成赛事产业化,不完全靠财政支持的运动项目,居然连个定价问题都解决不了,是行业的悲哀,乃至中国体育产业的悲哀。

Source:公众号-跑野大爆炸runyeah

运动装备马拉松
发布于上海阅读 60392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JamesWiseman13

· 湖南

现在马拉松已经成为香饽饽了,都想靠跑马来买车买房,天天更新短视频平台来激励自己,可是又能出几个顶尖的跑者呢?

亮了(3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06年开始看太阳

· 北京

马拉松已经成各个地方赚钱的工具了

GIF
亮了(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