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战绩到底有多少水分?
早期通过各种成语、影视了解韩信,并因此产生了浓厚兴趣打算细致性的了解这一传奇人物,结果随着资料查的越多,疑问也就越来越多,不禁好奇韩信到底凭什么与白起并列的?
下面说一些比较普遍的谣言:
1.兵仙来历。
兵仙是明代散文家茅坤起的,这个人就是个写散文的,没有任何其他记载称韩信为兵仙。
2.出三秦
汉中的三秦之战, 史籍记载是刘邦亲自打的,没有一个史料记载韩信有参与过三秦之战。
3.汉中对
是韩王信提出的不是韩信,这是两个人,个人传记与刘邦的相呼应,而韩信的汉中对不同。
4.演义当历史
明修栈道、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是假的分别出自元代昆曲以及演义,暗度陈仓确实发生过,差点害死刘邦,没有成功过,刘邦也因此疏远过韩信很长一段时间。
5.韩信虚空爆兵会练兵。
假的,韩信初期的人马都是曹参灌婴的,是汉朝精锐,曹参是汉代众将首推的第一功臣,韩信没出来就早早名震天下,灌婴的郎中骑没有败绩,曾正面干翻过项羽骑军。正解是因为双战线刘邦正面抗项羽,韩信扫周边,而曹参灌婴哪边吃紧就去哪边,所以不看书的人以为韩信虚空爆兵还会练兵,人马老被借走,又莫名其妙出来一堆新兵马还能打仗,那是因为那些兵马本来就是刘邦的,哪边吃紧就调到哪边。后续是因为阵地稳定有了兵源,萧何提供后勤支持,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撒豆成兵。
另一例证就是刘邦去韩信军营说自己是汉使就进了中军大营拿了帅印,期间就没有一个人哪怕小兵通报韩信,等开会了才知道刘邦来了,就这还两次,自己练的兵怎么可能会没有几个亲信通知你?而韩信这辈子都没自己的兵马跟嫡系。
6.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是韩信自己吹自己能率兵百万,然后刘邦问我呢?韩信说10万,刘邦继续问你这么厉害怎么投降我呢?韩信就说因为带兵的是将领,而大王你是率领将领的呀,就说这对话都不是脸皮薄能说出来的,不愧是钻过裤裆的人。
那韩信多多益善的现场实际表现又如何呢?史书记载,项羽领着10万败逃,韩信领着30万以逸待劳准备捉拿项羽,结果被10万溃军打了个不利,却。后续刘邦派孔、费两位将军来援才打退项羽,就这还让项羽跑了,这战绩白起干了能直接羞愧自杀。
而这30万就是韩信有史记载指挥的最大人数,也是首次遇到项羽这种具备硬实力的(因为韩信所谓的灭国对手实际被人扫了整整3遍,有的建国才几个月),另一次对手还行的是齐国,因齐国被刘邦好友郦食其劝和,他为了挣功偷袭齐国,害得郦食其被煮死,最搞笑的是自己还没攻下齐国历下,逼得刘邦没办法把曹参、灌婴派过去才拿下历下。
7.灭国。
攻打魏国, 史记只记载韩信打下个安邑。记载是曹参在东张、安邑、曲阳、平阳接连打败魏王俘虏了魏王家眷。魏国全境几乎是曹参扫平的。
灭燕的是周勃,召欧,刘邦进行善后。
攻打赵灭国, 史记记载了韩信从赵国北部背水一战攻打井陉, 但也就打下了个井陉口。其他传记里明确记载了刘邦率军向赵国南部进军, 拿下了赵国的朝歌 、邯郸、襄国等赵国主要城市最后斩杀赵王歇, 中途还击退了来支援赵国的项羽。很明显攻下赵国的是刘邦, 不是韩信。(注: 邯郸是赵国旧都, 襄国是当时首都)
攻打齐国, 史记写齐王被郦食其劝降刘邦, 并撤走所有防线, 但是韩信没撤军, 反而乘机攻打齐国历下,害得刘邦好友郦食其被活活煮死,刘邦令齐国后方攻楚的进程中断。这就算了, 重点是韩信居然攻不下历下城。按史记记载, 曹参和灌婴的支援赶到了, 韩信才拿下了历下城。
打完齐国韩信派人威胁刘邦要齐王, 让刘邦破口大骂, 但考虑到自己正和项羽交锋的关键时期, 忍了, 给了齐王。
另外虽然韩信战绩里写的是别定魏,齐,为王,但是再看看平阳侯曹参的,“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侯。以将军入汉,以左丞相出征齐、魏,以右丞相为平阳侯,万六百户”,很明显灭魏齐两国,曹参是总指挥,秦汉丞相,以右为尊,右丞相是萧何,曹参作为左丞相,地位仅次于刘邦,萧何!就很搞笑,另外汉初功臣榜排名韩信21,曹参众将推得第一,刘邦给的萧何第一。
8.彭城之战
韩信粉丝喜欢用刘邦惨败的彭城证明刘邦军事能力差,然而彭城在哪呢?在楚国首都,项羽打的实际上是首都保卫战,史记写的刘邦逃跑儿子都踹下车了,结果彭城之战刘邦的将领一个没死,连70岁的郦食其都没事,回去休整不到3个月就大败楚军。最搞笑的是彭城之战韩信也在。
9.击败项羽
韩信跟项羽唯一的一次战场碰面,就是项羽刚刚战败,领着10万溃军逃路的时候,韩信领着30万人去围堵捡漏,结果被打了个不利,却。还需要刘邦派人支援才击溃项羽。
10.没有韩信,刘邦出不了汉中
看看刘邦的臣子都是谁:
曹参:文武双全,出将入相,汉营诸将公推战功第一;首开无为之治,天下称贤。
灌婴:汉营第一骑将,麾下郎中骑未尝败绩,攻齐掠楚,势如破竹,荥阳、陈下、垓下数次击破项羽。
樊哙:汉营第一猛将,八次攻城先登,冠绝全史。
郦商:汉营股东级大将,从兄投汉,定关中、蜀地,破臧荼、英布皆有大功。
周勃:汉营诸将第一指挥,两度将卒为多,号称将兵百万,破匈奴定边地;灭吕氏迎文帝,名扬后世。
萧何:当世第一的内政人才
张良:当世第一的谋略人才
陈平:当世第一的阴谋、离间人才
刘邦:不用说了,排皇帝怎么也掉不出前4
韩信粉怎么有那个脸说刘邦全靠韩信,刘邦没遇到韩信就已经称王了,而韩信还在要饭呢。
再看看与韩信并列的白起战绩:
首先要说明的是除了秦国的商鞅变法还有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赵国胡服骑射,齐国管仲变法,燕国子之变法。秦国并不是当时的霸主。
白起出道前秦国被攻破函谷关,被迫割地赔款,因受丞相魏冉欣赏,临危受命第一战打的就是秦国存亡战,用12万全歼对面24万。
白起出道36年的时间熬走了六国至少两代名将,所有与白起交过手的前代名将都成了背景。
伊阙之战打败了当时魏国第一名将公孙喜和韩国第一名将暴鸢,公孙喜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暴鸢遇上一次白起就尽孝一次。
郢都之战白起几万人长驱直入打的楚国迁都,屈原投河,祖坟都被扬了。
华阳之战面对三晋联军斩首十三万,一穿三让整个三晋噤声。
长平之战末期秦昭襄王受战线所迫不得不启用因魏冉倒台被弃用的白起(白起当时在攻魏,一路势如破竹,看战线要不是去长平了魏国真有可能是第一个被灭国的),撤下王龁主将身份,结果数月破赵,彪炳史册,其战绩一直到二战时期才被打破。
而赵国赢秦国的阏与之战抓住了仅有的白起不在的机会,所谓的名将廉颇连白起副将都没过得去,信陵君也是在白起彻底失势后崛起,白起死后六国同庆,秦国又被打到函谷关,之前抢的地盘都吐出来了,甚至十几年都没敢出来。
所以说白起全靠国力的真小白,不夸张的说秦国的威势就是白起打出来的。
所以问题来了韩信是怎么跟白起并列的。白起打的可是立国数百年的战国呀,战争都没停过,长平之战赵国家家披缟素的情况下还能快速聚集人丁再战秦国并能胜之,这凝聚力跟楚汉时期建国几个月还被犁过3次地的泥腿子根本没法比呀。
至于质疑战国阵亡人数的可以参考下长平之战的尸骨坑,历朝历代都会收集安置的情况下,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发现新的遗体坑。
所以到底他俩怎么并列的?
西示风
· 广西1、刘邦定三秦用的是韩信的计策,高祖本纪与淮阴侯列传完全吻合。你要说高祖本纪这段中的韩信指韩王信,那你就是把司马迁当傻逼,也别读史记了。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淮阴侯列传【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2、四面楚歌是真实存在,不是演义瞎编。只是史书没有明确指出是谁的计策,有人说是张良,有人说是韩信。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你说的前四个问题,第一个与史记无关,反正都是后人吹韩信的,没讨论价值。2–4点,第二点是胡说八道,第四点四面楚歌你是说演义编的,也是瞎扯。前三点就错误一堆,加上你的回复处处暴露着自己看不懂史书,后面也没必要看了,肯定错漏百出。
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 北京你这些论据处处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