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术层面说说曼联的问题
在皇马打曼城的比赛中,皇马是如何通过战术打崩曼城的呢?
1.中后卫拉边,和回撤后腰(偶尔是门将,但门将起不到效果)组成三中卫.这时候曼城双前锋压制双中后卫人数劣势,中场必须再上一个人.这个时候,曼城中场中路只剩一个后腰,中路局部形成了真空.
2.两个前锋配合边前卫轮流回撤和中场队友组成2打1或3打2的局面.如果曼城不管,中路被打穿.如果曼城管,比如曼城会用一个边路球员回收到中路帮助单后腰,那么皇马就迅速转移到另一个边路,形成局部多打少.
3.从后场把球运转到中场之后,由于一个边锋回撤,他身后留下的空挡(无论是中路还是肋部)被皇马利用起来,前锋中场再通过换位和后插上形成禁区前多打少.
这三点的前提是快速进攻,不拖泥带水.这也是意大利教练刻骨子里的哲学,即:快速进攻,快速转移,边中结合(所以说安胖战术多样会见人下菜碟我不同意,安胖的战术哲学核心这20年一直很清晰,安胖强在可以在战术细节上一直与时俱进找到符合自己战术哲学的路,在这点和爵爷很像)
这个战术其实也挺经典的,但为什么打曼城效果这么好呢?排除皇马球员能力问题,核心就是罗德里.罗德里在的时候,在防守端第2步就扼杀了问题.一直在看曼城的球迷可以发现罗德里在中场时一场比赛可以阻止多次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进攻端这场比赛不明显,因为皇马没有纠结高位,暂时不提)这里不分析罗德里是怎么做到的,说这些前提铺垫是想说曼联问题.
说回曼联.藤子在的时候一直在想打快速转换,快速转换的核心战术就是高位压迫.把这个思想带入曼城,发现问题点了吗?就是中场.
在前场逼抢时,曼联的防守非常割裂,要不就是前锋上了,中场没上去(对方三后卫多打少,化解逼抢),要不就是队形上去了拖后的卡塞米罗没上去或者位置奇差,无数个镜头都是卡塞米罗慢了一拍,然后直接放铲.大概率没铲倒对方进攻直接面对中后卫.所以曼联的防守总是莫名其妙被打穿.
在进攻时,曼联也是三后卫体系.门将或后腰回撤组成三后卫,然后B费相当于贝林厄姆打的边前卫位置(这就是很多时候为什么把B费安排在边路).其实在藤子后期后向前还是可以勉强完成的.但是阵型割裂问题一直都存在(这点我不展开说了,和现在关系不大)
我不是洗藤子,我恰恰是在说藤子既没有罗德里,又搞不好球员关系(卡塞米罗在藤子下课后接受采访公开质疑过他战术),还坚持选择这个战术,所以总是出现被打穿的局面,平局很少.所以藤子引援也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后腰位置上.(这也是现在为什么阿莫林万不得已不会去用卡塞米罗的原因).
再来说说现在的曼联为什么这么纠结.三中卫体系最大的优点是阵型紧凑,中路人数不会有劣势,缺点是边路.
以曼联对热刺为例,在前场紧逼时,其实曼联是四后卫体系,边翼卫回收成后腰,曼联中场有绝对的空间优势,一对一防守完全覆盖中路和一个边路.缺点是另一边边后卫是真空防守.这就是皇马对曼城的第2步.
在低位防守时,曼联落位五后卫,组成532阵容.这时候禁区前很紧密,热刺前腰就会回撤和后腰左边后卫配合暴打B费(因为边路没边锋防守).B费如果被过于牵扯到边路,则卡塞米罗又被热刺两名中场2打1,导致肋部被破.说白了就是中场位置永远是4打3,前锋很少参与回撤到中场形成541(只以对热刺为例,因为两个前锋没有边锋出身的人).
在进攻时,由于352阵容边路也只有一个人,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曼联选择的是在一个边路进行向前而不是转移,因为你转移到另一个边路还是没有人数优势.中路人数即使占优,但曼联球员一直没有小范围集团配合推进的能力和思维,前锋和中场只是做墙辅助边路向前.在没有整体空间利用的情况下,能只抱着一个边打穿对面是很难的.
这篇帖子只聚焦战术层面,不多说球员层面的问题,因为暂时没有引援的可能,更不想引战.在接下来的比赛里,你还能看到阿莫林在本场比赛战术上漏洞的更新,其实从始至终这些教练组在战术上的更新一直没变过.
陪伴等待曼联复兴
· 陕西支持理性讨论我对滕两年半来战术不满的一点就是永远不会形成局部多打少,当然这和球员素质也有关,但在进入进攻三区后大部分进攻总有点抽奖的意味现在的阿莫林推进方式我之前在别的帖子里也说过,前场两个边前腰都是边锋出身,很少有在中路肋部回撤主动拿球作业的意识,所以没法打成和葡体一样的效果一点拙见
Itsanny楼主
· 天津球员的作用绝对是关键性的.球队能不能复兴,转会,训练,战术,管理是一盘棋.伊蒂哈德光草皮每年维护费用就高达几百万磅.但是铺开了说又铺的太开了.只能一部分一部分说.我同意你说的,两个边前腰更像边锋,其实主要还是能力不足,在小范围和逼抢圈里很难持球.所以会出现现在只抱着一边推进的战术.阿莫林也在一直在尝试利用球员的特点.反正转会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还不如把关注点放在阿莫林战术调整上.至于球员的能力我已经懒得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