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莫雷加德和瑞典乒乓球协会的矛盾,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关注

最近乒乓球圈有个暗瓜还没彻底发酵,但是涉及到的人却比较敏感,敏感之处咱们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去分析,这期内容我们深入浅出的和大家讲述一下这件事的深层逻辑。

莫雷加德曾在巴黎奥运会32进16的赛程中战胜我国选手王楚钦被广大乒乓球球迷熟知。

这期内容讲的就是“莫雷加德和瑞典乒乓球协会的矛盾”

首先为了方便不长期看球的观众阅读起来顺畅,我们把这件事分成教练人员,教练费用承担问题,合同签署,信任与资源分配问题,这四个角度去还原一下基本情况。

1.教练人选问题:

莫雷加德家族(特鲁尔斯、马尔特、卡尔)希望由马尔特(莫雷的哥哥)担任教练,因为他与特鲁尔斯关系密切且每天都在一起。瑞典乒乓球协会则希望指派自己的教练,但这些教练与特鲁尔斯的接触较少。这就包含瑞典队拿到巴黎奥运会银牌之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原主教练佩尔森下课的诡异人事变动。

2.教练费用承担问题:

莫雷加德家族希望继续通过私人球衣赞助商解决教练费用问题。而瑞典乒乓球协会修改了合同,取消了这一选项,并要求所有收入归协会所有,导致莫雷加德家族无法再负担私人教练的费用。

3.合同签署与比赛参与问题:

莫雷加德最初拒绝签署新合同,但据其父卡尔说,他受到了无法参加欧洲锦标赛的威胁,最终签署了合同。在新加坡大满贯WTT比赛中,特鲁尔斯选择拒绝协会指派的教练,转而选择他的父亲卡尔作为教练,但被阻止。

4.信任与资源分配问题:

莫雷加德家族对瑞典乒乓球协会缺乏信任,认为协会支付的教练费用不合理,且教练与特鲁尔斯的接触有限。瑞典乒乓球协会表示对所有国家队选手都投入了大量资源,但资金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选手的额外需求。

看完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大概对这件事有了一个脉络上的认识。

即瑞典乒乓球协会也存在权责不对等的情况。

外协选手其实一直处在一个自主筹备赛事资金和寻找教练的状态。

即选手+私人训练师构成的灵活组合

著名的拳击励志电影《洛奇》中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洛奇找私人教练训练自己,然后参赛夺冠,无独有偶女子网球大满贯选手李娜其实也是这种模式下的职业选手。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选手可以选择个性化定制的训练课程,因为关于基础训练的科目大家都了熟于心,而面对主要对手和自己的技术短板,职业选手能更加快捷方便的为自己制定相关的“特训课”,减少了教练对战术资源的把控和对训练环境的依赖。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选手可以不用担心教练试图用教学资源来要挟选手。弊端也比较明显,封闭的联赛例如WTT这种表面称作是商业联赛但参赛资格需要协会报名(控制)的赛事。甚至比赛的对手是可以控制调整的情况下,选手加教练自由组队的模式会受到巨大的限制。

换句话说,当这个项目的商业联赛足够的独裁和封闭。

那么选手则永远无法摆脱协会的控制。

所以不仅仅是涉及到赛事的参赛和教练,如果联赛和协会再进一步联合控制选手的赞助。

就会帮助选手养成“习得性无助”

即选手除了替协会和联赛打工,自己离开平台则失去任何能力,变成如同三岁孩子一样的无助,所掌握的球技毫无施展之地。

这就进一步引入了下一个有趣的问题。

ITTF国际乒联主席索林就是瑞典人,可以认为瑞典乒乓球协会和ITTF旗下的WTT联赛可以联合封杀莫雷的商业自主权和赛事参赛权的。

怎么样熟悉不熟悉?

没错,我们的选手樊振东实际上也是面临这种困境,关于这部分就不做详解了,大家能知道的都已经知道的不能再知道了。

当然从前文中我们看到瑞典乒乓球协会曾经威胁莫雷无法参加欧锦赛。

他的父亲卡尔说,他受到了无法参加欧洲锦标赛的威胁。

由此我们甚至可以猜测前段时间莫雷说的很多奇怪的言论,例如在王楚钦连续在WTT赛场失利的时候,莫雷发出了诡异的赞美和力挺。

这背后瑞典的索林女士想必也是发力不少......

最后,假以时日人和人总会互相理解,尤其当这种压迫到了你的身上以后,莫雷是否会对曾经嗤之以鼻的先驱者有新的看法呢?

我相信莫雷此时此刻更加理解那句“我和樊振东是好朋友”的深层意义。

乒乓球区王楚钦7925分世界第二热点理性讨论
阅读 49940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墨宝一个

· 北京

既然走商业化,要像网球一样成立球员工会,保护运动员利益。不然都是针对运动员的霸王条款。

亮了(940)
查看回复(3)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疯狂石佛

· 江苏
墨宝一个既然走商业化,要像网球一样成立球员工会,保护运动员利益。不然都是针对运动员的霸王条款。收起

所以东哥站出来了,其他人缩进去了

亮了(617)
查看回复(4)
回复